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0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01.
《潍坊学院学报》2015,(3):14-17
莫言认为"我的小说是大于政治的",他在创作中力求摒弃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努力站在人性的角度写作,最终"突破了阶级、政治界限"。本文以莫言早期小说为例,分析了意识形态在其中的复杂表现,指出主流意识形态在莫言小说中并未退场,而是以一种作者不自觉的暗示方式存在着,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他的小说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2.
黄夏 《世界博览》2012,(24):50-51
2012虚构类图书盘点海外华语文学作品集体从榜单消失,那么这一年里,除了诺贝尔奖作品,我们还可以读什么?时值岁末,照例要对一年来的文学出版做一番点评。今年文学界最大的事件莫过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一事件多少改变了往年波澜不惊的图书市场格局,以至出现"几分"天下的气象。所谓"波澜不惊",便是引进版小说对原创图书的全面优势。在莫言得奖之前,加西亚·马尔克斯的  相似文献   
103.
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既是中国文学繁荣进步的体现,也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体现,它代表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体现了中国文学的时代价值。这种时代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学的民族精神价值,二是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学的文学价值,三是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学的世界价值。  相似文献   
104.
言论     
莫言是个诗人,他扯下程式化的宣传画,使个人从茫茫无名大众中突出出来。他用嘲笑和讽刺的笔触,攻击历史和谬误以及贫乏和政治虚伪。他有技巧地揭露了人类最阴暗的一面,在不经意间给象征赋予了形象。——瑞典文学院成员作家瓦斯特伯格为莫言领奖致辞片段文学和科学比确实没有什么用  相似文献   
105.
"民间"、"民间文化"在不同谈论者的心目中,含义是各不相同的。莫言对"民间"的理解,更接近于本真的、纯粹的人类学、民俗学的民间精神,接近于巴赫金、钟敬文意义上的民间。人类学、民俗学的视野和方法可以引领文学通向生命的大地,但最终文学要脱离它们而跃入生命主体的现实,抵达生命主体精神的源泉。在那里,它将彻底超越文化的外在形态与人为分层。  相似文献   
106.
约瑟夫·海勒作为有着影响力的文学作家,他对我国很多作家的写作风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其中比较有代表的就是莫言,本文的主要视角就是新历史主义,新历史主义是海勒和莫言共同的风格诠释,这一点就成为了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立足点,所以本文就是通过新历史主义角度对于海勒和莫言之间的写作对比进行分析的。  相似文献   
107.
叶开的《莫言评传》在传材搜集上具有奠基意义,细致的考辨、合理的虚构使传记"基于史而臻于文",复合型的传记结构及"夹叙夹议"的评传体系清晰地展示了莫言的生平、个性,作者对传主作品的评介也兼顾了学院与民间.王玉的《莫言评传》的学术性追求更为突出,其在史料视野、作品评介深广度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但"评"的过分偏重、结构的混乱...  相似文献   
108.
诺奖委员会是好读者在他得到诺奖、戴上"打破命运和政治的牢笼"这些冠冕之前,他的批判,他的破坏力,一直隐而不发。对小说家而言,最大的尊重与欣慰,莫过于一个好读者。从此角度而言,12月10日的莫言理当很欣慰: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里,对他的解读相当精彩。你可以看到以下漂亮的关键词:嘲笑、讽刺、攻击历史的  相似文献   
109.
莫言在他一生创作的军事文学中,《红高粱》可谓是他的巅峰之作。《红高粱》标志着莫言军事文学的华丽转变,具体表现为:独特的切入视角、不同的表现风格以及深刻的美学开掘等三个方面。回顾他所有军事文学,《红高粱》则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0.
知县夫人钱氏在<檀香刑>中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人物形象.她在作品中处于一种"失语"的状态,并以一双小脚作为其失语状态的外在的具体象征,集中反映在男权至上的社会里女性们所处的无名状态、政治上的弱势和女性立场的缺席.女性即使拥有显赫的家世背景、过人的学问才智,也依然处在社会和历史的边缘地带,并由此逐渐屈从于这种状况,自我奴化,从而衍生了奴性心理,成为真正的"缺席者"和"失语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