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9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195篇
系统科学   15篇
丛书文集   220篇
教育与普及   45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7篇
现状及发展   45篇
综合类   4678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275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268篇
  2010年   270篇
  2009年   302篇
  2008年   349篇
  2007年   325篇
  2006年   185篇
  2005年   237篇
  2004年   239篇
  2003年   316篇
  2002年   292篇
  2001年   285篇
  2000年   234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135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从猪蛔虫提取总RNA,反转录成cDNA后分别设计引物对Cecropin 2、Cecropin 3和Cecropin 4基因进行 PCR 扩增,分别得到带有双酶切位点的目的基因片段.将目的基因片段与 PMD18 T 载体连接,转化Top10克隆菌,测序正确后克隆入 pET28a 表达载体,进行双酶切和测序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克隆得到的Cecropin p2、 Cecropin p3和Cecropin p4基因均由225个碱基组成,一个编码由7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开放阅读框,其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8 kD,等电点分别为9.86、10.16和9.16.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克隆所得猪蛔虫Cecropin p2、 Cecropin p3和Cecropin p4与数据库NCBI中的猪蛔虫Cecropin p2、Cecropin p3和Cecropin p4基因同源性均为100;,与其它Cecropin p基因同源性也较高(>42;).分子进化树显示, Cecropin p4的分化出现最早,其次为Cecropin p2, Cecropin p1和Cecropin p3分化得最晚.成功克隆了猪蛔虫Cecropin 2、Cecropin 3和Cecropin 4基因,构建了它们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为其重组表达和抑菌活性鉴定等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22.
 全新分子实体作为新药的研发是一个长期的创新研究,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系统工程。转换研究可以将新候选药物分子的基础实验室研究、临床前研究、临床评价和临床应用广泛联系在一起,建立新的开发模式,进而缩短研发周期和加快向临床推广速度。在全新研发过程和临床试验中,药物代谢和药物处置的属性特征(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是用以评价候选药物成药可能性的重要标准。因此,在整个全新的研发模式里,药代动力学研究对于全新分子实体在转换研究过程中的评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实验室到临床,从临床到市场的转换研究方式对于提高效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策略,其中每一步都涉及大量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某一种化学实体成药可能性、早期失败、早期出局等问题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因此,药代动力学评估在药物发现、设计、研发过程中对提高效率、控制成本并进一步获得安全有效的药物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23.
DNA作为生物界中用于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因此,以DNA为模板自组装的DNA纳米结构在无转染剂时能顺利通过细胞膜,且高效无毒.与其他纳米材料相比,DNA纳米结构还具有高度的可编程性和精确的可寻址性,体内稳定性和易于修饰等优点.近年来,随着DNA纳米结构的发展,其特异性的靶向识别能力以及高载药量的优...  相似文献   
924.
 很大一部分的罕见病由遗传因素决定,难以用普通的小分子或大分子药物治愈,而基因治疗有望从根本上修正人体功能的缺失或异常,给罕见病患者带来改善生活质量的希望。目前许多基因疗法的临床试验正在开展,病毒载体是常用的基因递送方法,本文讨论了用于临床基因递送的多种病毒载体,包括腺相关病毒、逆转录病毒和慢病毒,重点列举了这些病毒在罕见病临床试验中的研究、应用和进展,评价了这些病毒的优缺点,并简述了基因疗法的研究方向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25.
 通过比较中国和国外药典对于部分生化药物的生物活性测定方法的不同,分析了中国理化方法替代生物活性测定方法的趋势。针对生化药物活性组分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类并分别提出了理化替代方法建立与验证的思路,总结了替代研究时的实验设计思路与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不同质量控制模式之间的关系,对中国质量控制方法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26.
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是造成患者发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的基于患者自发报告系统存在较为严重的漏报情况,近年来将推特等社交媒体作为数据来源进行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检测的研究愈发受到重视.各种深度学习模型通常依赖于大量的训练样本,然而受限于数据来源的特质和耗时的数据标注工作,该领域的相关研究面临标注数据规模小、数据噪声大等问题,制约了这些模型发挥良好的效果.据此,在文本表示层面引入基于图嵌入数据增强和对抗训练两种正则化方法,提升模型在低资源高噪声下的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检测效果.通过实验,具体分析和讨论两种方法的适用范围,结合卷积神经网络,提出一种同时发挥其优势的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检测模型,实验结果显示其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27.
生物大分子药物由于具有高效、高特异性等优点,已成为新一代治疗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分子稳定性差、易被酶解、难以跨越生物膜。传统的生物大分子药物纳米递送策略的有效性主要受限于溶酶体逃逸效率低,针对性开发非内吞依赖型的胞质直接递送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细胞穿透肽、低pH插入肽、清道夫受体介导的非内吞作用、膜融合、内质网途径、硫醇介导、基于液-液相分离技术的非内体捕获型生物大分子药物胞内递送策略的效应机制和研究进展,并分析了技术转化难点。  相似文献   
928.
中药是人体保健的重要途径之一,采用续断、萝藦、牛膝、茱萸、追风伞、决明子、绞股蓝、梦花根、淫羊藿、钩藤根、骨碎补等中药材,研制了A、B、C三种复方健身药物,通过高血压模型大鼠实验,遴选出健身效果良好的复方健身药物C。针对复方健身药物C,通过大鼠勃起功能障碍(阳痿)病症的临床试验,发现复方健身药物C与前列腺E1药物相近,能使具有显著勃起功能障碍(阳痿)病症大鼠的典型生化指标α-actin降低约62.98%、OPN降低约49.72%。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开发复方健身药物有积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29.
目的:探讨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标记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植入肝部分切除大鼠体内后,其在大鼠肝脏中的分化能力。方法:首先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并且进行表面标志物检测,以携带EGFP标记的慢病毒载体(lentiviral vector,LV)转染HUC-MSC。将SD大鼠随机分成3组:空白组、模型组及实验组,3组均建立大鼠肝切模型,空白组不注入HUC-MSC,模型组注入未标记的HUC-MSC,实验组注入EGFP标记的HUC-MSC。3个月后分离大鼠肝脏细胞,继而进行相关指标检测。冰冻切片HE染色观察病理结构,流式细胞仪检测间充质干细胞的纯度及CD90在肝细胞中的表达量,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在肝组织的表达。结果:病理切片显示带有EGFP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上表达,其中一部分聚集于血管内,形成栓子,附在血管壁上;手术后各组大鼠的肝都有炎症反应,但组织结构良好,各组间未见明显的形态学差异。HUC-MSC高表达CD44、CD29、CD105和CD90,不表达CD34、CD45、CD106、CD31、CD40和HLA-DR。流式结果显示模型组EGFP的表达率为(0.27±0.21)%,实验组为(11.68±1.46)%,与模型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D90的表达结果显示模型组CD90的表达量较高,为(0.843±0.146)%,实验组低表达CD90,阳性率为(0.026±0.017)%,与模型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为肝细胞,LV介导EGFP标记的人间充质干细胞可以稳定分化为肝细胞并且被检测到,但是易于形成栓子,肝细胞低表达CD90,为以后干细胞的分化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30.
叶予 《前沿科学》2013,(1):96-96
人类肠道病毒71型是一种引起手足口病的小RNA病毒(picornavirus),会在儿童中引起可能致命的脑肿胀和瘫痪。现在,科学家们获得了肠道病毒71型与其抑制剂结合的精确结构,将帮助人们开发药物治疗这种病毒感染。文章发表在本周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