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7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综合类   13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饲料中不同脂肪含量对草鱼稚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玮  任本根 《江西科学》1995,13(4):219-223
采用混合脂肪源(鱼肝油:豆油:猪油=1:1:1)以不同脂肪含量梯度(3%,9%,12%,15%)配制成5种精制试验饲料,驿草鱼稚鱼做8周饲喂对比,综合分析其生长效率各参数。结果发现,草鱼稚鱼饲料中的适宜脂肪含量约为8.8%。分析表明,在满足鱼体蛋白需求的基础上,适当选取饲料原以提供组成平衡的必需脂肪酸,草鱼利用饲料脂肪的能力并不象以往认为的那么低下。  相似文献   
32.
为了研究正交F1(草鱼♀×赤眼鳟♂)、反交F1(赤眼鳟♀×草鱼♂)的形态特点,采用传统形态学测定与现代框架测定结合的方法,测定了杂交F1及其亲本的可量可数性状,并进行了相关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草鱼、赤眼鳟及正、反交F1在体型、体色、眼睛、鳞片以及口须等性状上有差异;杂交F1的胸鳍分支鳍条、侧线鳞数、侧线下鳞数与赤眼鳟差异显著(P0.05);正交F1的体宽超亲本偏离,反交F1的吻长、口长、口裂长、眼间距、尾鳍长超亲本偏离;聚类结果表明杂种F1的传统可量性状偏赤眼鳟遗传,框架性状偏草鱼遗传;构建了4个群体的判别函数,其判别准确率均为100%。综上所述,杂交F1综合了双亲特点,且存在杂种优势性状,可考虑作为新品种开发。  相似文献   
33.
草鱼背部白肌肉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食盐添加量(质量分数为 0%、0.5%、2.5%、5.0%)对于鱼肉在冷藏(0℃,1、6、13d)期间品质变化的影响。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冷藏时间以及食盐对鱼肉的pH值、丙二醛含量和总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且双因素对pH值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没有显著的交互作用。添加质量分数为2.5%和5.0%的食盐,使得鱼肉的pH值显著低于对照组(0% NaCl)、丙二醛含量平均值分别高于对照组28%~189%和120%~322%, 显示促氧化作用;但添加质量分数为0.5%的食盐对脂肪氧化有抑制作用,使得冷藏6、13d后鱼肉的丙二醛含量下降18%~31%。食盐浓度和冷藏时间对鱼肉的色泽(L*、a*、b*值)影响很小。鱼肉的总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在冷藏期间的增加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R2 为0.9701~1.0000),其反应速率常数(0.0498~0.0894d-1)随食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34.
饲料蛋白质水平影响草鱼肝胰脏脂肪酸组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3种添加不同水平蛋白质的饲料饲养初始体重约16g的草鱼,60d后测定肝胰脏脂质含量和构成以及磷脂和中性脂质的脂肪酸组成.高蛋白质饲料显著升高草鱼肝胰脏的脂质含量,中性脂质积累显著增加.肝胰脏磷脂n-6和n-3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的相对含量均随饲料中蛋白质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20∶4n-6/18∶2n-6和n-3HUFA/18∶3n-3比值亦分别相应上升.实验结果表明,饲料蛋白质添加水平的升高可促进草鱼肝胰脏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35.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是核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分α,β,γ 3个亚型,PPAR具有多种生物学效能,对其基因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揭示草食性鱼类对营养物利用规律及其机制.通过简并引物克隆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PPAR基因cDNA核心序列,应用3'RACE技术扩增该序列的3'末端序列,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最后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草鱼肝脏、脑、脾脏、肌肉、脂肪和心脏的PPARα、PPARβ和PPARγ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草鱼PPARα、PPARβ和PPARy基因cDNA核心序列片段大小为631 bp,604 bp和651 bp,分别编码210、201和217个氨基酸,PPARy经3'RACE后共获得大小为1 331 bp的片段,编码337个氨基酸.草鱼与鲤鱼(Cyprinus carpio)、斑马鱼(Danio rerio)、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等鱼类PPAR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很高,为71.4%~96.1%;与人(Homo sapiens)、大鼠(Rattus norvegicus)、小鼠(Mus musculus)、牛(Bos taurus)等哺乳动物PPAR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也较高,为65.0%~77.6%;与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等两栖动物PPAR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约为67.0%.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草鱼PPARα于肝脏,PPARβ于肝脏、肌肉和心脏,PPARγ于肝脏的表达相对较高.相同物种不同PPAR亚型的同源性较低,而不同物种同型PPAR同源性很高,反映了不同亚型在结构上的差异,这与其在功能上的差异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36.
利用RAPD技术分析寄生在广东、福建和甘肃的草鱼、鲤鱼和马口鱼的头槽绦虫的DNA多态性 ,寄性在不同地区的草、鲤鱼的头槽绦虫虽有明显的地理分布差异和严格的宿主特异性 ,但RAPD分析结果显示这两种宿主寄生的头槽绦虫的DNA之间却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72 3%~ 96 3% ) ;而马口头槽绦虫与寄生在草、鲤鱼的头槽绦虫之间则显示低的相似性 (2 4 0 %~ 2 8 2 % ) .它们应分别为独立种 .  相似文献   
37.
饥饿能降低草鱼鱼种鳃软骨对^35S-Na2SO4的吸收。饥饿处理15d后,草鱼鱼种锶软骨对^35S-Na2SO4的吸收显著低于正常投喂对照组。饥饿15d后再恢复正常投喂,草鱼鱼种鳃软骨对^35S-Na2SO4的吸收恢复到下沉水平。结果表明:营养状况明显影响草鱼鱼种鳃软骨的生成活性。  相似文献   
38.
草鱼椎骨间质细胞系对水生动物病毒敏感性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鱼椎骨间质组织体外培养,连续传代超过30次,建立了呈上皮细胞形态的草鱼椎骨间质细胞系GCVB.将自鳖、蛙、鱼中分离到的10株病毒分别接种于长成致密单层的GCVB细胞中,显微观察细胞病变情况,测定病毒滴度.结果表明,GCVB细胞对不同病毒株敏感性不同,如对鳜鱼病毒SCSV和虹鳟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病毒IPNV不够敏感,仅引起轻微或不可察病变,病毒滴度低于10 1 TCID 50 /mL;但中华鳖病毒TSV,蛙虹彩病毒中国分离株RGV9506,蛙虹彩病毒美国分离株FV3,胭脂鱼弹状病毒CSRV,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草鱼出血病病毒GCHV89/24,以及GCHV33/86这7个病毒株,可引起GCVB细胞产生不同程度病变,滴度在10 1.8 ~10 4.3 TCID 50 /mL之间;草鱼出血病病毒GCHV873可引起GCVB细胞产生显著病变,滴度高达10 7.5 TCID 50 /mL.表明新建的草鱼椎骨间质细胞系GCVB对已测的10株水生动物病毒中的80%敏感,可用于检测、分离其他未知水生动物病毒.  相似文献   
39.
长江野生草鱼性状和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长江野生草鱼的性状和生长特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计算和分析了雌、雄鱼18项性状比特征与差异,以及随体长的变化规律。为保护长江野生草鱼种质资源,合理捕捞年龄为4~5龄。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