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5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30篇
教育与普及   3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679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192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本研究以茶梗为原料,以氯化铜为活化剂,化学法制备载铜茶梗活性炭,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所制备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浸渍比、氯化铜浓度、活化温度、活化时间为影响因子,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简称BBD)进行4因素3水平的试验设计,以活性炭得率和碘吸附值作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制备活性炭的最佳条件为:氯化铜浓度为25%、浸渍比为4、活化温度为600℃、活化时间为5 h,在此条件下,制得的活性炭的碘吸附值为453 mg/g、得率为47.09%.在优化条件下,制得的活性炭的碘吸附值和得率与预测值基本符合,所以据响应面法原理,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试验优化设计可行.  相似文献   
72.
'晚籽银桂'、'多芽金桂'花芽的形态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了'晚籽银桂'、'多芽金桂'花芽形态分化过程.结果表明:'晚籽银桂'花芽分化从6月下旬苞片原基分化至9月初雌蕊原基形成历时近3个月,其过程可分为苞片分化期、花序原基分化期、小花原基分化期、顶花花萼分化期、花瓣分化期、雄蕊分化期和雌蕊分化期7个时期.其中雄蕊分化期历时长,分化较慢,其他6个时期历时较短.聚伞花序的中间顶花先分化,侧花后分化,各小花几乎同时完成花芽分化进程.'多芽金桂'的花芽分化除雌蕊发育与'晚籽银桂'不同外,其余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3.
蓬园100号锦橙品质好、种子少。细胞学观察染色体数目为2n=18。其少籽原因不是染色体数目异常,而是减数分裂中大量小孢子母细胞之间染色质穿壁导致遗传物质的分配不均和减数分裂异常,产生大量败育花粉粒所致。单核期是小孢子败育的主要时期。  相似文献   
74.
本文描述与说明海南山茶科山茶属一新变种,它就是五指山毛蕊茶.  相似文献   
75.
山茶属是系统进化关系较完整的一个类群。茶亚属在山茶属中位于较高的进化位置。茶亚属中金花茶组,茶组及秃茶组系统进化位置较高,较接近进化主干,且相互之间联系较为紧密,茶组可能由金花茶组的五室茶系演化而来,秃茶组可能由茶组茶系演化而来。  相似文献   
76.
利用16S rRNA的PCR-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分析研究了茶尺蠖肠道内细菌的种类与多样性.通过对16S rRNA序列分析,从茶尺蠖野外种群肠适中鉴定了11种细菌,这些细菌分属于沃尔巴克氏菌(Wolbachia)、肠杆菌属(Enterobacter)、沙雷氏菌属(Serratia)、梭菌属(Clostridium)、肠球菌属(Enterococcus)、暂定类群EO1;其中以肠杆菌、沃尔巴克氏菌、沙雷氏菌属最为常见.另外,也鉴定了一种茶树叶绿体上的16SrRNA基因.茶尺蠖幼虫体内的共生菌多样性分析结果,将会为害虫综合治理提供一条全新的探索途径.  相似文献   
77.
普洱茶中茶多酚和茶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普洱茶为材料、水为提取溶剂,通过正交设计考察了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溶剂用量、浸提次数4个因素对其所含茶多酚和茶多糖提取得率的影响,优化茶多酚和茶多糖综合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1 h,溶剂用量(固液比)1∶10,浸提次数1次.在优化的提取工艺条件下,提取物干物质得率为20.65%,其中茶多酚含量为30.47%,茶多糖含量为57.26%,且该提取物作用于高脂饮食小鼠降脂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8.
众所周知,日本今日之茶道是从中国传来的。发展到今天,和初传来之时相比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变化,不仅仅停留在形式之上,甚至和中国的茶文化的精髓之处,也有了很大的不同。今天,茶道在日本已成为很受欢迎的一项活动,成为日本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特别是受到日本各个年龄层的妇女的喜爱。要探究日本人的价值观,分析日本人的行动特质,研究茶道的精神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甚至可以说,从茶道上可以找寻日本文化各方面的特征。本文拟从茶文化在中日两国的沿革谈起,分析茶文化在今天中日两国的不同,以求看出中日文化之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79.
研究了重庆北碚缙云山生态系统中4种群落的4种土壤酶活性的分布特征,季节动态及其与四川大头茶(Gordoniaacminata)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酶活性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即A(腐殖质层)〉B(沉积层)〉C(母质层),4种土壤酶活性之间,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2)A,B两层的4种土壤酶活性的均以含四川大头茶的群落最高,在不含四川大头茶的群落中,以常绿阔叶林高,在含四川大  相似文献   
80.
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贵州湄潭茶叶多酚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茶叶多酚提取的最佳条件为:以50%乙醇溶液为提取溶剂,在80℃回流提取2次,每次回流时间为20min.该工艺可为贵州茶叶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