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2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7篇
系统科学   65篇
丛书文集   26篇
教育与普及   25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106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9 毫秒
171.
通过铜模铸造法制备Zr50.5Cu36.5Ni4Al9块体非晶合金. 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杆(SHPB),S-4800型扫描电镜等测试分析手段,研究Zr50.5Cu36.5Ni4Al9块体非晶合金在室温(25℃)和低温下(-40℃)动态压缩特性和断口形貌特征. 结果表明:在动态压缩载荷作用下,Zr50.5Cu36.5Ni4Al9块体非晶合金抗压强度随载荷增加而降低. 在-40℃低温条件下,动态抗压强度具有低温敏感性. 在室温条件下,Zr50.5Cu36.5Ni4Al9块体非晶合金断口微观形貌特征主要是脉状花样,伴随裂纹和非晶合金熔化现象;在-40℃ 低温条件下,Zr50.5Cu36.5Ni4Al9块体非晶合金微观形貌特征主要是鱼骨状花样.   相似文献   
172.
探究不同方法处理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对运动仿真计算结果的影响,进而减小数据误差以提高运动仿真计算结果的准确性。采集1名普通男性在校大学生的一次下蹲跳(CMJ)测试的运动学和地面反作用力(GRF)数据,分别使用直接计算方法(DK)和逆向运动学方法(IK)计算关节运动学数据;对原始GRF数据(RF)分别进行10 Hz(SF)和50 Hz(HF)的Butterworth 4阶低通滤波处理。应用Open Sim 3. 3软件结合不同方式处理的运动学和GRF数据进行CMJ运动仿真,计算CMJ过程中下肢肌肉-肌腱长度变化和下肢各关节力矩。采用复相关系数(CMC)和平均绝对变化值(MAV)来评价结果的相似性。结果显示:(1)DK和IK计算的CMJ过程的关节角度曲线相似度高,CMC值为0. 93~1. 00,但两种方法计算的髋关节内收外展角及旋转角结果间差异较大,MAV值分别为4. 40°和4. 81°;(2)DK计算的下肢环节长度最大变化量达48 mm,IK计算的下肢环节长度在CMJ过程中保持不变;(3)两种方法计算的肌肉-肌腱长度相似度与各关节角度结果相关;(4)RF、SF和HF计算所得的下肢关节力矩结果相似,但落地缓冲阶段结果差异较大。所得结论如下:(1)使用IK方法处理运动学数据更有利于减小运动学数据误差,提高运动仿真结果的准确性;(2)不同截断频率低通滤波GRF数据对关节力矩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有影响。建议根据运动特征,选择不同的截断频率处理GRF数据。  相似文献   
173.
在研制的仿生扑翼飞行器的基础上,建立了该飞行器的数学模型,并用MATLAB对简化了的机构进行了运动仿真,模拟出翅翼一个周期内的运动轨迹,同时也计算出了翅翼角速度的变化情况;编写了用条带理论计算升力的MATLAB程序,得出了一个周期内翅翼产生的气动力,同时计算出翅翼在一周期所产生的有效升力,通过选择合适的机构参数使产生的有效升力最大,为结构参数的设计提供指导;该方法可用于仿生扑翼飞行器的设计和分析,验证所设计的飞行器能否实现腾空飞行。  相似文献   
174.
为了检验光电跟踪架的结构是否合理和保证光电跟踪设备精度,对跟踪架的进行了运动和动力学理论分析,根据动量矩定理建立了光电跟踪架的动力学模型,并利用虚拟样机技术对跟踪架分别进行了运动和动力仿真.结果表明:光电跟踪架的机械结构符合要求,在运动范围内不会发生运动干涉;由于俯仰框在三个方向上相对于各个惯性主轴的转动惯量不相等,当跟踪架的俯仰轴系和方位轴系同时以较高的速度和加速度运动时在方位框和俯仰框之间会产生耦合力矩,需要对俯仰部分增加配重以消除或减小耦合力矩,为光电跟踪架的改进设计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5.
传送带问题是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问题,涉及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也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2012年安徽省高考理综试卷第24题就是一个涉及传送带的综合性较强的力学题目。本文以该题为例,在高考试卷命题组给出的标准答案的基础上,针对物块B从曲面上滑下来能否运动到传送带左端以及A、B第一次碰后B能否运动到右边的曲面上这两个问题的判断作出讨论,给出了多种分析判断方法,从而得出处理传送带的动力学这类问题的常规思路和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76.
研究了AFM推动作用下纳米棒的运动情况,引入了与速度相关的黏滞摩擦力,建立了纳米棒体的运动学模型.在运动学模型的基础上,针对AFM单探针及纳米环境操作不确定性问题,对AFM探针操作参数的设置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虚拟纳米手Z字形稳定操作策略.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纳米棒的运动学模型能够实时预测推动操作后棒体的瞬心位置,虚拟纳米手Z字形操作策略能够将棒体的位置误差限制在规定误差范围内,实现了纳米棒的稳定、定姿态操作.  相似文献   
177.
运用三维软件PROE设计了一种基于杆件传动的液压驱动矢量推进装置,提出了通过控制液压缸驱动来达到控制壳体的偏转方向的方案.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MATLAB计算,证明了偏转角度与液压缸位移量一一对应的关系.通过AD-AMS仿真进一步证明了这种矢量推进装置应用于水下运载器的可行性,该装置能降低运载器推进系统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78.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理论刊物,主要刊登高校理科教师、科研人员、研究生的学术论文.设有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地理科学、环境科学、运动学等栏目,并不定期开设教学研究、综述评论、研究简报、简讯等专栏.欢迎校内外教师及科研人员投稿。  相似文献   
179.
五指仿人灵巧手运动学与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气动人工肌肉驱动的五指仿人灵巧手进行了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 在Matlab上进行了仿真计算,建立了灵巧手的运动学模型并求得其解析解;同时用Newton-Euler方法对灵巧手进行了逆动力学分析,得出了灵巧手的动力学方程.通过基于灵巧手动力学模型和气动人工肌肉静态模型的主从控制实验,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数据手套采集关节的角度变化信息控制灵巧手完成抓取物体的动作.  相似文献   
180.
A novel haptic devic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large workspace, high rigidity, simple kinematics and easy construction is presented. This device is a parallel mechanism which is composed of a base plate, three sub-chains, and a mobile plate. Each sub-chain is attached to the base plate through a pin joint and to the top plate through a spherical joint. The sub-chain is derived from and kinematically equivalent to a pantograph linkage but is redesigned to solve the difficult problem of motor-fitting. The spherical joint is of the ball-in-socket type, but has much larger workspace than its regular counterpart. The kinematics is analyzed, and the inverse kinematics analysis is performed with a geometric approach. The complete workspace is readily obtained with the spherical coordinate system searching method. The optimal value of the cone angle of the spherical joint is shown to be 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