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7篇
系统科学   65篇
丛书文集   26篇
教育与普及   25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106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介绍了一个新研制的,在16位微机上运行的机器人仿真系统.该系统不仅具有数字仿真功能而且还具有一般的图形功能.整个仿真系统的应用分为两个层次以满足不同的需要.作者详述了这一仿真系统的设计思想与结构,并介绍了典型的应用和给出了若干实例.  相似文献   
142.
采用优化方法求解一般并联机械手运动学正问题,其方法简单实用,不需要复杂的公式推导,对初始值也没有什么要求,对于一般的并联机械手都可以求出其最优解.文中最后给出了一个数值算例  相似文献   
143.
通过证明质点或刚体只要对于点或线的方位发生变化,也就具有相对于该点或该线的转动运动学,动力学特征,说明“转动”包含的不仅仅是“转圈圈”的运动。  相似文献   
144.
一种新型具有三维移动自由度并联机器人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提出一种三自由度移动平台式并联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运动平台能够实现三维移动,具有较大的工作空间和较少的奇异位形,位置正反解均为封闭解。  相似文献   
145.
一种新型具有三维移动自由度并联机器人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一种三自由度移动平台式并联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运动平台能够实现三维移动,具有较大的工作空间和较少的奇异位形,位置正反解均为封闭解  相似文献   
146.
本文举例说明了理论力学教学中重视强调前后知识间联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7.
4UPS+UPU并联机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并联机构的运动学是研究其动力学特性和控制系统设计的基础,运动学的求解过程对并联机构后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分析影响很大。基于欧拉变换法,对4UPS+UPU并联机构进行了运动学分析,推导出位姿、速度和加速度的解析表达式及Jacobian矩阵和Hessian矩阵。通过数值仿真,得到了在给定动平台运动规律下的驱动支链长度、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规律。仿真结果表明驱动支链长度、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曲线均过渡平滑,有利于驱动杆的控制,有利于保证的机构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148.
海上廊桥在作业时由于受到风、浪、流等载荷的扰动会产生较大摇摆,极大的降低了海上作业安全。针对该问题,设计出一种具备运动补偿功能的三自由度海上廊桥试验台。文章首先构建海上廊桥试验台三维结构模型,建立包括不规则海浪以及船-海上廊桥试验台的运动学模型。通过欧拉角坐标转换法,运用运动学逆解得到每个电动缸的运动规律,利用拉格朗日法建立了试验台的动力学模型,在运动学和动力学推导结果的基础上,从实用性的角度确定采用运动学为该系统的控制基础。最后利用船舶运动模拟平台对试验台及其逆解算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验证了该试验台具有良好的运动补偿效果,具有广泛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9.
亓丰学  苗雨  张娜  刘卉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15):5943-5950
小脑是脑皮层下的一个重要运动调节中枢,它与大脑不同皮层区域在解剖和功能上紧密连接,配合大脑皮层完成机体的运动功能和运动学习。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DC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脑刺激技术,通过电极将微弱的电流作用于小脑能有效地提升皮层脊髓兴奋性和调控小脑与大脑皮层间的功能连接。本文系统梳理近20年国内外关于tDCS刺激小脑对提升人类运动表现影响的相关文献,研究结果表明tDCS刺激小脑可以改善人体的运动表现,如姿势控制、运动适应与运动学习、肌肉力量表现等。然而,tDCS刺激小脑的生理机制和刺激强度、刺激时间、刺激时间间隔等参数的选择有待进一步研究。未来的体育科学研究中,如何将tDCS刺激小脑的技术应用于运动训练,帮助运动员突破现有的运动能力仍有待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50.
为降低民航飞机在牵引车牵引转弯工况中与机场其他设备发生磕碰的事故率,提高民航牵引安全,基于PRT法(直角坐标-极坐标-切线法)建立了飞机—牵引车系统在牵引转弯工况下的运动学模型,采用MATLAB迭代计算并探究了民航飞机在牵引车牵引转弯工况中的运动轨迹特性及飞机前轮转角变化情况,分析了不同牵引车轴距和抱轮机构位置对于飞机运动轨迹及飞机前轮转角变化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小牵引车轴距及前移抱轮机构位置可以有效提高飞机在牵引转弯工况中的转向灵活性和运行安全性,以供在实际生产及设计过程中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