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44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222篇
系统科学   118篇
丛书文集   271篇
教育与普及   596篇
理论与方法论   443篇
现状及发展   85篇
综合类   530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499篇
  2013年   315篇
  2012年   449篇
  2011年   563篇
  2010年   558篇
  2009年   664篇
  2008年   610篇
  2007年   517篇
  2006年   417篇
  2005年   439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基于面板数据的中国能源与经济增长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中国东西部地区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有关面板数据协整建模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国东西部能源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东西部地区能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关系表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能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较之西部地区更为密切.最后, 本文提出了促进中国区域经济与区域能源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2.
本文依据中国"低成本"竞争模式,基于"要素价格"和"多产出"的双约束,构建一种新型的全要素能源生产率指数,并沿着"要素价格-成本权衡-区域能源效率变化"的逻辑链条,从成本视角对全要素能源生产率指数解构,探寻中国区域能源效率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根本动因,研究表明:1)要素价格扭曲的"低成本"策略通过技术效率和要素配置效率影响全要素能源生产率的变动,且后者逐渐成为影响我国区域全要素能源生产率指数变动的关键因素.2)就全国而言,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配置效率在节能减排政策实施前后有显著的跳跃性增长,说明市场化进程加快、节能减排政策实施能显著提高我国整体能源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3)东部地区能源利用效率表现较好,但因要素市场扭曲程度较高,能源配置效率相对较低;中西部地区技术水平较低,但要素市场扭曲程度相对较小,短期内市场化改革决定的要素配置效率对区域全要素能源生产率提升更重要。  相似文献   
53.
工业化过程伴随着巨大的能源消耗.本文将能源、资本和劳动力视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投入,利用技术可变的面板随机前沿生产模型,估算了1995~2004年我国省级的全要素生产增长率(TFPG).进一步将TFPG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增长.结论显示:(1)样本期内能源的产出弹性显著为正,且从2002年起其产出弹性大于劳动力产出弹性.(2)我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TFPG依次递减.(3)技术进步增长是TFPG主要推动力,其次是规模效率,而技术效率对TFPG起到负的影响,且增长逐年递减.  相似文献   
54.
考虑资本-能源-劳动投入的中国超越对数生产函数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除了资本和劳动之外,把能源作为一种投入,并考虑产出随时间的变化,建立了一个中国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并用岭回归方法估计了它的参数.研究了该模型的产出弹性、替代弹性和各种投入的技术进步差异.发现了中国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呈规模递增效应但逐年下降;资本和劳动、能源可有效的相互替代,但劳动和能源替代弹性较低;技术进步以中性技术为主,各种投入的技术进步差异不大,技术进步快慢为资本>能源>劳动,但它们之间的差异逐年缩小.  相似文献   
55.
社会经济复杂系统中存在大量增长上限问题,刻画此问题的增长上限基模是由正反馈环、 负反馈环和延迟构成,其中负反馈环存在抑制系统不断发展的制约作用. 针对负反馈环产生制约作用的根本原因是存在起制约作用的负因果链, 首先基于对负因果链所属负反馈环中极大开环的结构特征分析, 遵循极大开环中输入变量改变量小于零的原则生成初始对策集, 接着根据复杂系统发展的多目标筛选得到目标筛选初始对策集, 再根据对策的实际实施条件筛选获得可操作的管理对策集, 然后仿真验证双筛选得到的管理对策的有效性.以银河杜仲区域规模养种生态能源系统发展为例, 基于2008-2010年的历史数据和其他实际信息,建立含七个核心变量的增长上限基模,利用此方法生成三条可操作性的管理对策. 以核心变量为基础,建立六棵流率基本入树,建立仿真模型.然后,定量仿真分析了消除增长上限制约的管理对策生成法的实施效应, 实现了从定性至定量综合有效分析,为实际系统发展提供决策依据,验证了此消除增长上限制约管理对策生成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6.
针对能源复杂系统样本数量有限、变量维数高、偶合关系复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组合聚类算法和最优核v-支持向量回归机SVR融合的方法。该方法采用SOM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和K-means组合的聚类算法对初始样本集合进行聚类,构成不同核函数的子支持向量回归机SVR模型,再用均方误差标准(MSE)和小误差概率对其各核函数进行优选,得到最优核函数的v-支持向量回归机SVR模型。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能源供需预测是有效的,其精度优于常规的支持向量回归建模方法。
Abstract:
A method of fusion strategy with Optimal Kernel v-SVR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and assembled clustering algorithm was proposed,facing the issues of complex energy system like limited samples,high dimension,complex coupling.The assembled clustering algorithm was used to cluster the initial samples related to energy data to form sub-SVR models based on different Kernel functions,combining Self-Organizing Map (SOM) neural network with K-means algorithm.The Mean Square Error criterion (MSE) and small error probability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Kernel functions to obtain the optimal Kernel v-SVR model.The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valid for predicting energy supply/demand and its accuracy is superior to the conventional SVR method.  相似文献   
57.
将模糊推理应用于系统预测,使用正态分布原理对变量进行区分,并用模糊聚类中的相关系数法选择特征因子,建立了模糊推理预测模型。并将其应用于能源消费量的预测。  相似文献   
58.
This paper presents a methodology which determines the allocation of power demand among the committed generating units while minimizes number of objectives as well as meets physical and technological system constraints. The procedure considers two decoupled problems based upon the dependency of their goals on either active power or reactive power generation. Both the problems have been solved sequentially to achieve optimal allocation of active and reactive power generation while minimizes operating cost, gaseous pollutants emission objectives and active power transmission loss with consideration of system operating constraints along with generators prohibited operating zones and transmission line flow limits. The active and reactive power line flows are obtained with the help of generalized generation shift distribution factors (GGDF) and generalized Z-bus distribution factors (GZBDF), respectively. First problem is solved in multi-objective framework in which the best weights assigned to objectives are determined while employing weighting method and in second problem, active power loss of the system is minimized subject to system constraints. The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s demonstrated on 30-bus IEEE power system.  相似文献   
59.
查冬兰  周德群 《系统工程》2007,25(11):65-71
利用绝对差异法、相对差异法和基尼系数对我国28个省区1995-2005年间能源利用效率的差异性进行了比较;引入Theil指数和Kaya因子,深入研究能源消耗导致的地区间人均CO2排放的差别;进一步将28个省区划分为八个经济区,分解Theil指数为区闭和区内贡献。结果显示(1)各省区能源利用效率存在趋同现象。(2)Theil指数表明2003年后人均C02排放差异性在减弱,Kaya因子中贡献最大的是能源强度指标,其次是人均GDP,碳排放系数贡献相对较小。交互作用因子中能源强度和人均GDP之间表现出较大的负影响,即高收入地区能源利用效率高,人均C02排放也多。(3)八个经济区间的差异要大于经济区内部的差异,且一直占据主早地位。文章结论为节能减排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0.
文章从系统科学的视角,构建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山西省1995—2010年能源系统安全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运用熵权法将中西部八个省份的能源安全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山西省能源系统安全状况不容乐观,总体上趋于下降,在八省比较中排名居后,节能空间和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