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3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7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探讨了葛根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影响.对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HIR)和HIR-葛根素预处理组.肝脏缺血再灌注后,通过Western blot方法,分析大鼠肝脏组织中P21蛋白表达的变化,同时利用Annexin V/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肝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肝脏组织中P2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肝细胞凋亡率增加;而经过葛根素预处理后,模型组动物肝脏组织中P2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同时肝细胞凋亡率下降.葛根素可能通过调节P21蛋白的表达,抑制肝细胞的凋亡,发挥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评估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早期预测和监测肝转移瘤化疗疗效的临床应用。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68例肝转移瘤患者,均经病理证实,分别在化疗前、化疗4疗程后进行常规MRI检查,并行弥散加权成像,获取其ADC值。采用Recist标准评估其化疗效果。结果化疗前,有效组与无效组ADC值对比(P>0.05);经化疗4疗程后,有效组ADC值小于无效组(P<0.05)。早期监测肝转移瘤患者MRI弥散加权成像ADC值,可作为判断其化疗疗效的量化指标,对于指导手术干预,术后化疗,病人预后评估都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王萍 《河南科技》2003,(9X):40-40
性生活卫生与妇女的身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不注意,常会引起盆腔炎、膀胱炎等疾病。一般说,妇女性生活卫生应包括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14.
肝脏切除手术是治疗肝脏肿瘤的主要途径,但是术中出血问题一直影响着手术能否顺利进行,而腹腔镜手术中如何控制肝脏出血是一个长期的问题。结合临床实际应用,设计了一款腹腔镜肝门血流阻断装置,通过控制气囊的收缩来阻断血液的流动,实现在手术过程中控制血流的阻断与通畅,有效提高手术的效率。应用ANSYS软件采用四面体非结构网格对流体的通道进行网格划分,在2,4,6,8,10 m/s的流速下,对该装置气囊出口空气流动的方式进行了有限元分析,通过对比速度矢量图可以得到,在气体流速8 m/s的条件下,气体的分布最为平缓,内部气压分布较为均匀,能够最有效地提供气流。  相似文献   
15.
16.
镉诱导大鲵肝脏与肠金属硫蛋白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两栖动物大鲵为材料,镉诱导金属硫蛋白(MT)合成,凝胶过滤SephadexG-50及弱阴离子交换DEAE Sepharose Fast Flow常压液相柱层析进行两次分离纯化肝脏及肠材料,分别得到两个MT亚型,凝胶过滤表观分子量约12kD,半胱氨酸含量约21% ̄24%,主要含Cd与Zn,Cd/Zn约为3/1,肝MT产率为628μg MT/g鲜重肝,肠MT产率为185μgMT/g鲜重肠,250nm  相似文献   
17.
山斑鸠肝脏组织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山斑鸠肝脏解剖学和组织学结构特点,并与其他鸟类和哺乳动物进行对比.方法:本实验通过解剖学观察和石蜡切片技术对山斑鸠肝脏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山斑鸠的肝脏位于胸腔内分为左右两叶,无胆囊;肝脏占体质量比例约为(3.21±0.14)%;肝小叶间结缔组织很不发达,同时门管区也不是很明显;肝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各个肝细胞的界限不清楚,多由几个肝细胞形成肝细胞团块,大多数是单核的,但也有少数具有双核;肝血窦数量比较少;小叶间动脉不易观察.结论:山斑鸠肝脏组织结构与其功能密切联系,这是由这一物种的生活习性所决定.  相似文献   
18.
针对肝部图像特点,在传统模糊核算法中引进邻域像素的空间信息,提出灰度和空间信息相结合的特征加权核聚类方法.该方法在核聚类过程中利用分割熵作为高斯演化策略的适应度函数对灰度和空间信息的权重进行优化,从而达到肿瘤提取的目的.本方法对福建省肿瘤医院提供的30个腹部MR图像序列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肝脏MRI肿瘤提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以乌龟脑和肝组织为材料,用φ=2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进行体外培养,同时也对肾、心肌、脾脏、尾部肌肉等组织进行了体外培养,结果表明:原代培养的脑细胞(TBCs)和肝细胞(TLCs)生长良好,传代TBCs前3代生长稳定,第4代出现聚集生长,第5代出现"自发转化"现象,至12代,"转化"后的细胞体系生长旺盛;TLCs传代后不易增殖,第3代出现衰退;肾脏细胞在培养过程中有少量贴壁;心肌、脾脏、尾部肌肉的细胞培养都不成功。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发病死亡的大熊猫肝脏、肾脏的器官病理学变化特点,本研究采用组织病理学、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对9例发病死亡的大熊猫肝脏和肾脏的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进行了系统观察。同时检测观察HBV和HEV抗原在大熊猫肝脏、肾脏组织内的分布定位。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9只大熊猫的肝脏和肾脏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病变。肝脏主要表现为淤血、水肿,严重的有出血变化。肝细胞普遍变性,散在单个性坏死或多发性局灶性坏死,个别出现大片坏死、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汇管区胆管增生、肝细胞萎缩、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含铁血黄素沉着等变化。肾脏主要表现为肾球囊扩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肾小管内出现蛋白管型,间质程度不同的纤维化和程度不同的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发现,9只大熊猫HBV和HEV的阳性检出率比较高,但各例肝肾组织内免疫组织化学阳性反应信号的强弱不尽相同。Mallory三色染色结果显示,9只大熊猫的肝脏和肾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纤维组织增生。上述结果表明,大熊猫的肝脏和肾脏普遍存在炎症病变,而且大多都有不同程度的纤维组织增生性病变。这些病变的发生可能与肝炎病毒的感染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