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5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66篇
系统科学   17篇
丛书文集   90篇
教育与普及   79篇
理论与方法论   40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144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珠三角地区近38年冬半年降水量变化特征及干旱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70-2008年珠江三角洲地区22个气象观测站逐月降水量资料,利用滑动平均、EOF分析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该地区冬半年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并从大气环流场角度分析其干旱成因。结论显示:珠三角地区冬半年降水量变化分布具有很高的同步性以及明显的6~7年周期变化特征,并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冬半年降水量可能仍继续偏少;从大气环流场来看,极涡偏弱,欧洲槽偏强,巴尔喀什湖附近高压脊偏强,冷空气活跃,而中纬度西风带扰动不足,南支槽活动偏弱,冷暖空气对峙少,是造成珠三角地区冬半年干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2.
模拟干旱胁迫下弗吉尼亚栎苗木叶片相关生理参数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和20%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处理弗吉尼亚栎2年生扦插苗木,研究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弗吉尼亚栎叶片相对含水量、水势以及质膜透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表明:在10%PEG胁迫下,弗吉尼亚栎叶片水势和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明显下降(p<0.05),游离脯氨酸含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以及热耗散速率(Drate)明显增加(p<0.05),而光化学淬灭系数(qP)、光化学反应速率(Prate)以及光合功能相对限制值(LPFD)变化不大;在20%PEG胁迫下,qP和Prate明显下降,叶片水势的下降幅度和游离脯氨酸的增加幅度明显加大,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和NPQ以及Drate持续增加,但增加幅度与10%PEG处理下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而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o)和PSⅡ实际光能转化效率(ΦPSⅡ)在10%和20%PEG胁迫下变化均不大,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在PEG胁迫下弗吉尼亚栎叶片具有较好的保水能力,而且良好的热耗散机制使得叶片光合结构即使在较高浓度的PEG胁迫下仍能维持较好的活性,这可能是弗吉尼亚栎对干旱胁迫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73.
王棚涛  刘浩  滑红杰  王磊  宋纯鹏 《科学通报》2011,56(30):2506-2514
植物激素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在植物生长发育及适应多种胁迫环境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植物在应对这些不断变化的生理需求及环境条件时细胞内ABA 水平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迄今为止, 人们还未完全了解植物体内ABA 水平的精细调控机制. 本文中, 我们的研究表明拟南芥中β-葡萄糖苷酶家族成员之一BGLU10 参与了植物的耐旱性反应. T-DNA 插入纯合突变体bglu10 表现出干旱敏感的表型, 包括快速的水分丧失, 叶片表面温度较野生型低,ABA 含量、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及ABA 和干旱响应基因的表达量均低于野生型. 与bglu10 突变体相比, BGLU10 的超表达转基因植物比野生型耐旱性更强, 表现为较低的失水速率, 较野生型更高的ABA 含量、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及ABA 和干旱响应基因的表达水平. 拟南芥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瞬时表达结果证明BGLU10 蛋白定位于液泡中. 另外, BGLU10 基因在植物多种组织中均有表达, 且受多种非生物胁迫诱导表达, 这些结果暗示了BGLU10 可能在多种胁迫条件下水解ABA-葡萄糖苷(ABA-GE)释放自由ABA, 参与植物对这些胁迫的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74.
采用向1/2 Hoagland营养液中按一定比例添加聚乙二醇(PEG-6 000)模拟干旱胁迫的方式,研究了外源SA浸种对干旱胁迫下国槐根系抗氧化酶系的影响.其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相比,干旱胁迫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国槐根系的SOD、POD、CAT活性等,明显增加了根系MDA含量水平.②使用适当浓度的SA浸种可以提高SOD、POD及CAT活性,也可以显著降低根苗MDA含量水平,SA浸种有利于缓解干旱胁迫带来的不良影响.③低浓度的SA浸种处理能够提高国槐根系抗旱性,缓解干旱胁迫伤害,而高浓度处理则加剧了干旱胁迫的伤害.1 mmol/L浸种具有提高国槐根系抗旱性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75.
条件植被温度指数干旱监测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合应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土地表面温度(LST),提出了条件植被温度指数(VTCI)的概念,并将其用于干旱监测。VTCI的定义既考虑了区域内NDVI的变化,又强调了NDVI值相等时LST的变化,可解释为NDVI值相等时LST差异的比率。分别以陕西关中平原地区和美国大平原南部地区为研究区域,应用AVHRR和MODIS卫星遥感反演的NDVI和LST产品,以及累计降水量和降水偏差数据,证实了条件植被温度指数是一种近实时的干旱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76.
耐旱性是干旱地区稳定和增加大麦产量的一个关键因素。鉴定出与耐旱性相关的功能基因,一方面可了解大麦的耐旱机理,同时还可以促进利用生物技术来改良大麦的耐旱性。在研究中,2个在耐旱性上具有明显差异的大麦品种Tadmor(耐旱)和WI2291(干旱敏感)被选作材料,采用22000个ESTs(基因表达序列标签)的Affymetrix大麦基因芯片Barley1来分析生殖生长期干旱胁迫下2个大麦材料的差异表达基因。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2个大麦材料中有77个共调节基因,其中部分基因已被报道过可能与抗旱性相关。这些基因中已有功能注释的基因按其生物学功能被分为14组,猜测它们是干旱胁迫的响应基因,在抗旱性上可能不起重要作用,或者是必需的但单独不足以提高大麦的抗旱性。进一步比较2个材料差异表达的基因,发现二材料之间有372个受干旱调节基因的差异。这些基因中有功能注释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中可分为15组,其中一些已被认为与抗旱性相关;而对那些未知功能的基因,推测可能亦在大麦的抗旱性上扮演一定的角色。研究所得结果可为阐述生殖生长期大麦的耐旱性机理提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7.
通过构建模拟城市河道,测定7种供试植物的盖度、生物量、坡面适应性、根系特征、耐淹能力及抗冲刷能力等,对适于深圳城市河道护坡的草类植物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在深圳的自然条件下,各供试植物在模拟河道堤坡上都能正常生长;播种或幼苗移栽4个月后,各物种间的盖度、生物量、根系特征、耐淹能力及抗冲刷能力差异显著;百喜草盖度可达70%以上,生物量(干重)可达8.33 kg/m2,其中根系生物量为2.09 kg/m2,而且直径不超过1mm的有效根多,明显高于其它供试植物;百喜草植株在部分淹水、全淹时半数死亡时间分别为45及15 d,耐淹能力强;百喜草砌块能抵御4.0m/s的流速冲刷.综合各项指标,百喜草是最适于深圳地区城市河道护坡的优良水保草种.  相似文献   
78.
以我国北方地区广泛分布的树种白榆为实验材料,采用室内盆栽实验,以蒸馏水为对照,分析了25 mg/L脯氨酸处理后白榆扦插苗生物量及幼苗光合荧光等参数的影响.结果发现:干旱条件下脯氨酸处理可以促进白榆扦插苗的生长,并且这种促进效应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没有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79.
为解决石油开发过程中所产生的高盐含油废水等问题,采用生物法降解高盐石油废水,其中,较高的盐度能够抑制异养细菌代谢功能同时大大降低其修复效率。从高盐度石油废水中筛选出6株优势和3株非优势的耐盐石油降解菌,这9株菌多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均可在1%~5%高盐环境下正常生长,并将其应用于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工艺,对高盐石油废水进行降解研究。水力停留时间为5 h,气水比为3∶1,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的平均去除率可达50%,出水COD值维持在50 mg/L以下,符合城镇污水排放1级A标准。  相似文献   
80.
分形理论在吉林西部干旱指数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指数反映了气候的干旱程度,干旱指数的年际变化能够体现一个地区气候的演变.吉林西部降水不足,蒸发量大,干旱程度逐渐加剧.应用分形理论,首先进行了吉林西部1951-2003年共53 a干旱指数的R/ S分析,计算出Hurst系数,结果表明吉林西部的干旱指数在时间序列上具有显著的自相似性.在此基础上,应用连续变维分形模型预测了2004-2023年的干旱指数,结果表明该区气候将继续向干旱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