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1篇 |
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丛书文集 | 3篇 |
教育与普及 | 35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6篇 |
现状及发展 | 1篇 |
综合类 | 158篇 |
出版年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24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28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根本保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应从观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制度的严格执行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2.
俗语说得好: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现在的社会人们会因为各种原因需要美。那么我们怎样能够让自己在短时间内变得更美丽呢?我认为服饰美可以帮助我们达成这个心愿。 相似文献
43.
本文通过对赫胥黎作品《美丽新世界》的赏析,重点评述了作品中众多主题中的两个:一个是对极端消费主义的抨击;另一个是对人的物化的批评。以此为出发点,对当今社会各媒体娱乐中存在的缺乏个性、缺乏思想进行批评,尤其是拜金、泛娱乐化的节目对大众女性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4.
黄建华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07,(1):29-30
十年探索,点燃梦想万千;十年跨越,成就辉煌无限。十年来,伊艾思高点起步,后来居上,以高科技的产品技术为依托,在美丽事业的“径赛”中跨栏追越,一发不可遏止,走出了一条“质量立牌、技术护牌、市场拓牌、教育兴牌”的领先发展之路。今天,在天骥集团迎来十周年诞辰的喜庆日子里,我们深度解读她演变的足迹和进步的意义,就可以从中窥探出中国美容行业健康发展成就大器的作风和趋势。同时,我们也能从更深层次上去提升美学内涵和美丽财富的崇高价值。[第一段] 相似文献
45.
46.
从生态环境向度考察,美丽中国的特质就是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的璧合,按照"外在形式—内在作用—基于外在形式和内在作用的精神文化"的逻辑主线,可以展开为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的形式协调、作用互利、意蕴相洽。形式协调主要在于两者在空间上既展现对称又富有变化、尺度上既大小相宜又比例适度、色彩上既对比得当又调和有致,作用互利涵括两者宜人结构的相容共生、物质能量的良性循环和整体过程的最小熵增,意蕴相洽则要求两者意义彼此相通、氛围相互烘托、意象圆满规整。这些向我们昭示出美丽中国建设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47.
《攀枝花学院学报》2019,(6):29-3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保护间的冲突问题的关键支撑,力求在城市规划中达到人与自然平衡统一,落实绿色、协调的发展理念。建设美丽南充,需要以绿色发展和协调发展为指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相适应。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既要对南充市当前生态经济困境的发展模式和路径进行实质性探索,促进美丽南充建设的具有针对性和拓展性的微观整合和深度补充,又要以加强制度建设创新改革为有力后盾,推动南充市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动静态互动的积极整合,让美丽南充成为治蜀兴川生态实践中的亮丽明片。 相似文献
48.
49.
一场罕见的印度洋大海啸突然袭来,扫荡了它所遇到的一切,给它所到之处的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令人心驰神往的普吉岛也未能幸免.2003年我曾有幸带团到过普吉岛,那里天堂般的美丽至今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50.
旅游业作为幸福产业之首,具有建设美丽中国、造福居民的天然优势,同时旅游业对居民环境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对2014年、2016年和2019年三年间旅游发展对当地居民环境生活方面认知影响的差异分析,发现居民对旅游发展对当地居民环境生活影响在“充分发挥当地的人文资源功能”“当地的噪音状况得到有效控制”“当地的环境污染状况得到改善”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当地的自然生态得到更好保护”“当地资源仍有很大的利用空间”“旅游业总体带来环境积极影响”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旅游发展对中国居民生活总体发展影响的“旅游业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是积极的”“旅游业对当地居民生活越来越重要”“旅游业社会总体效益大于总体成本”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需要从产品适当开发、严守生态红线、提高环境承载能力、合理规划旅游圈层、倡导大众环保教育、建立全民环保意识、实行旅游规范化、全民合作化、就地城镇化、全民参与化等方面进行精准施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