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教育与普及   34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6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秦岭地区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秦岭地区自然保护区的类型、特点及发展现状,指出秦岭自然保护区在开展生态旅游时应该通过科学规划、严格管理、加强宣传等手段,达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22.
西秦岭大水式金矿含金硅质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于西秦岭南缘的大水式金矿是一个新类型金矿,其容矿主岩为一套热液硅质岩。硅质岩的产状、结构构造、岩石类型及空间配置等与典型热泉体系沉积物架构相似,硅质岩化学组成与广东长坑硅化岩、腾冲热海硅质岩、美国卡林型金矿含矿似碧玉岩以及海底热泉硅质岩相近,稀土元素组成及配分曲线、硅氧同位素组成等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与燕山期陆内造山阶段的构造-岩浆活动有关,金矿类型可能属于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列中的一个新的矿床式。  相似文献   
23.
电子政务在一个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的内陆山区意味着什么?地处秦岭腹地的陕西凤县,用六年多的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清晰而坚实的电子政务建设之路,用实实在在的应用成效述说了电子政务的价值所在。始建于秦朝的陕西凤县地处秦岭之中,扼川、陕、甘要冲,素有"秦蜀咽喉,汉北锁钥"之称。县域面积3187平方公里,人口11万,其中农业人口占据半数以上。地广人  相似文献   
24.
山冈 《科技潮》2011,(10):66-67
云豹,一身金黄色的外衣,上面镶嵌着一块块深色的云状斑纹,使其显得更加华丽漂亮,云豹也由此而得名。世界上,只有亚洲东南部的森林中适宜云豹的生息繁衍。在中国,秦岭以南的陕西、安徽、江西、湖南、云南、贵州、四川和福建、  相似文献   
25.
东秦岭地区的地壳速度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横穿秦岭东段的人工地震测深剖面进行二维射线追踪处理,得到了该剖面上的二维速度结构图。由此获知该地区的地壳呈多层结构。上层地壳的P波速度为4.0~5.5km/s;中层地壳中有低速层出现;下层地壳的速度变化不大,约为6.5~6.9km/s。在深部可能有三个错断莫霍面的断裂带。地壳中的速度出现分层的特点,可能是由大的推覆构造所致。  相似文献   
26.
试论秦岭造山带岩石圈构造演化基本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27.
北秦岭含柯石英榴辉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胡能高 《科学通报》1994,39(21):2013-2013
近年来,在秦岭-大别造山带的东部相继发现了多处含柯石英榴辉岩,这些超高压变质岩均产在南秦岭造山带.1993年在陕豫交界的秦岭群中发现了榴辉岩等高压变质岩,最近又在榴辉岩中发现了柯石英,现予报道.  相似文献   
28.
论北秦岭加里东期造山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提出北秦岭加里东造山带由华北地块南缘,以未变质—浅变质沉积岩系为主体的前陆褶断带和北秦岭以中—深变质岩系及强烈岩浆活动为特征的山根带两个主要部分组成。认为它自成体系,相应的变质、变形、岩浆作用发育。该造山带是早古生代未秦岭古洋盆沿商丹—桐柏一线俯冲、消减,促使秦岭古岛弧系碰撞华北地块,造成弧后边缘海闭合所致,是显生宙秦岭造山带形成演化进程中的重大构造事件之一。  相似文献   
29.
秦岭地轴东段核心部位有规律地分布着一系列卵形褶皱,本文对其中之一的文龙庙卵形褶皱进行了构造解析,该卵形褶皱是由三期褶皱叠加而成。该区变形十分复杂,总的变形体制为塑性流变、韧性剪切、似弯滑、似弯流等;叠加褶皱的形成是在东秦岭开合构造背景下长期发展之结果,既有前寒武纪的塑造作用,也有后寒武纪的再造作用。  相似文献   
30.
晚第四纪中秦岭下切速率与构造抬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非  李红春  朱日祥  胡玉台 《科学通报》2002,47(13):1032-1036
中秦岭更新世以来间歇式隆升作用使得流经此地的乾佑河谷两侧发育多层溶洞.应用230Th铀系法测定了3层溶洞中位于古潜水面位置附近的12个碳酸岩样品,年龄结果表明这3层溶洞开始抬升并接受沉积的最早时间分别为358±38,247±28和118±19ka,结合高差得出河谷下切速率在358~247ka期间为0.23±0.02mm/a,在247~118ka期间为0.19±0.03mm/a,晚更新世以来(118ka至今)的下切速率高达0.51±0.08 mm/a.这表明中秦岭358ka以来构造隆升具有越来越强烈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