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9篇
丛书文集   15篇
教育与普及   31篇
现状及发展   13篇
综合类   40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91.
选择高阻N型〈10 0〉单晶硅材料 ,X射线探测器为PIN管结构 .为了减少器件表面缺陷对暗电流的影响 ,在器件P区的两侧使用离子注入形成浅层低浓度N区 ,以减小器件的暗电流 .通过对比实验发现 ,当N区的注量增大时 ,在相同反向偏压条件下 ,器件的暗电流密度随之减小 ,同时击穿电压也相应减小 .为了减小器件的工作电压并进一步减小工作时的暗电流密度 ,还将器件的背面进行厚度减薄、抛光和AuSb/Au合金形成欧姆接触 .对减薄后的器件进行I V特性测量 ,由于工作电压大幅降低 ,器件正常工作时的暗电流密度大幅度减小 .同时在实验中发现温度对暗电流的影响非常大 ,将器件温度降低到 - 15℃时 ,暗电流密度可降低到 1nA·mm- 2 以下 .  相似文献   
92.
采用MEVVA离子源强束流离子注入机,将稀土Er离子注入单晶硅、Si和Er离子双注入单晶硅及热氧化硅,Er在硅基薄膜中的掺杂原子分数可达10%,即数密度约10^21cm^-3,注入态样品快速退火后有纳米晶Si形成;77K和室温时用441.6nm光激发有Er^3 较强的1.54μm特征发光发射,探讨了在硅基材料中高浓度Er掺杂薄膜中纳米结构的形成与Er^3 的光致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93.
94.
95.
本文分析了非均匀掺杂衬底MOS结构的电流和电容对线性扫描电压的瞬态响应,采用较精确的产生区模型,提出了瞬态电流和瞬态电容联合技术测量非均匀掺杂衬底MOS结构电容少子产生寿命的方法,本方法无需计算图形积分和衬底的杂质分布,因而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96.
本文研究了离子注入过程中样品表面碳污染的来源,以及各种注入因素对碳膜厚度的影响。文中对碳膜沉积对离子注入样品的性能影响也给予了适当的讨论。  相似文献   
97.
利用强束流离子注入过程中杂质扩散的数学模型,研究了部分对浓度分布影响较大的参数、试图分析和理解用MEVVA源注入金属的复杂过程。发现靶温是影响杂质分布及穿透深度的主要因素,化学反应有正效应和负效应之分;相关系数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它跟原子-靶材料的组合有关。  相似文献   
98.
等离子体源离子注入,是将待注入的靶直接浸入等离子体源中,靶上施加一系列负高压脉中,离子在变化的电场中获得能最后注入靶中,建立了离子的蒙特卡罗模拟模型,考虑了离子与中性粒子的电荷交换碰撞和弹性散射,模拟了不同气压下氮离子到达靶表面的能量分布和入射角分布。  相似文献   
99.
采用离子注入方法制备Sm-FeM-N磁性合金薄膜,研究少量Co部分取代Fe对薄膜磁性能的影响,探索研究Sm-FeM-N磁性材料的新途径.实验发现:Co+注入使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明显增加,Sm-FeCo-N薄膜的饱和磁化强度是Sm-Fe-N薄膜的1.6倍.经TEM分析,Co+没有与Sm或Fe形成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0.
本文报导把 He~ 注入玻璃表面增强了玻璃在真空中的面闪络电压,当注入剂量是4×10~(17)离子/厘米~2时,面闪络电压提高了68%.在讨论中分析了改进面闪络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