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5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2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8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1(Glypican Proteoglycan 1, GPC1)是胰腺癌的重要标志物,为实现对GPC1的高灵敏度检测,使用金纳米团簇(gold nanoclusters, AuNCs)制备了免疫型光电化学(photoelectrochemical, PEC)传感器.其中AuNCs起到光电转换的作用,在AuNCs表面链接上特异性GPC1抗体(anti-GPC1),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实现对GPC1的光电化学传感检测.结果表明,基于AuNCs的免疫型PEC传感器对GPC1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可以实现GPC1的传感检测.最终在0.01-5 ng/mL的GPC1浓度范围内,达到了3.483 nA/(ng·mL-1)的灵敏度,以及3.33 pg/mL的最低检测限,实现了对GPC1的高灵敏度检测.  相似文献   
42.
探讨肌醇磷脂代谢及其降解产物在大鼠输精管平滑肌收缩中的作用,用^32P对输精管平滑肌进行标记,用薄层层析进行脂类分类,用放射自显影方法对磷脂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去甲明上腺不能促进大鼠输精管平滑肌PI、PC、PA的代谢PKC的大分子抑制剂和氯丙嗪不完全地抑制其代谢。  相似文献   
43.
混合胶束可改善药物溶解性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张志荣等研究发现:磷脂-胆盐混合胶束体系(ThePhosphatidylcholine-Bile SaltsmixedMicelle System,PC-BS-MMs)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可以改善难溶性药物溶解性  相似文献   
44.
以β2GPⅠ为目标分子, 在噬菌体表面展示肽库中进行亲和性筛选, 经过4轮筛选后, 噬菌体的收率从2.4×10-5%提高到1.1×10-3%. 随机挑取噬菌体克隆, 测定其与β2GPⅠ的结合活性, 选取其中结合力较强的克隆进行DNA序列测定, 得到一组保守序列(YFSAF), 经与人凝血酶受体前体序列(271~278)比较, 发现它们具有明显的相似性. 经竞争性ELISA分析实验, 含有该序列的噬菌体克隆能够抑制β2GPⅠ与抗磷脂抗体的结合, 抑制率可达20%左右.  相似文献   
45.
融合菌株F14作为高效降解PAHs的融合菌株,它是由假单胞菌和鞘氨醇单胞菌作为亲本,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融合而成。为进一步了解降解菌对污染物的降解机理,从微生物细胞本身考察了降解菲过程中细胞表面物质及疏水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细胞膜表面脂多糖含量、磷脂及脂质过氧化物与降解菲的浓度具有密切的关系。随着菲的浓度增大,磷脂及脂多糖含量也随之增大;当浓度大于150 mg/L时,磷脂含量减小,脂多糖含量继续增大,丙二醛的含量随着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融合菌株F14具有较高的表面疏水性,处于对数期以及稳定期的F14表面疏水率达到69.7%,65.2%。研究融合菌株降解菲过程中细菌细胞膜上表面性质的变化,有利于更深入的了解F14对菲的降解机制。  相似文献   
46.
47.
脂类物质营养保健作用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类物质作为生物体的四类生物大分子之一,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一方面是生物细胞形态建成的必需成分,更重要的是在多种生理过程中起调节作用。本文阐述了它在人体生理保健方面的多种重要作用及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48.
乐加昌  李彦萍 《科学通报》1999,44(16):1748-1752
脂双层中的短杆菌肽A荧光可以被竹红菌乙素猝灭,当磷脂从凝胶相转变为液晶相时猝灭反应速率反而降低,用传统荧光猝灭理论无法解释相应过程中的这一反常荧光猝灭现象。  相似文献   
49.
陈思学  李琳  颜季琼  许政恺  焦新之 《科学通报》1996,41(23):2190-2194
在植物生命活动中,胞外信号(光、温度、重力、水分和激素等)控制着许多生理生化过程。细胞如何感受环境信号,并把它们传递到细胞内,转换为生理反应成为近年来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这方面的研究在动物细胞中开展的较早、较广泛和深入。外界信号被动物细胞表面的受体接受后,引起磷脂酶C(PLC)活化,使质膜肌醇磷脂降解,产生第二信使——肌醇三磷酸(IP_3)和二酰甘油(DAG)。IP_3可促进细胞质贮钙体释放Ca~(2+),活化Ca~(2+)-CaM系统或  相似文献   
50.
利用不同链长的磷脂酰胆碱制备纳米金颗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雪梅  江龙 《科学通报》1998,43(13):1453-1454
众所周知,金属或半导体的纳米颗粒因其大的比表面和量子尺寸效应而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超细颗粒的制备,尤其是规则、稳定的量子尺寸颗粒的制备是许多科学家感兴趣的课题[1~3].目前,利用有序分子组合体制备无机纳米颗粒已愈来愈受到关注[4].近年来,我们曾经报道过利用自制的三室装置,可在花生酸单分子膜下生长尺寸小于2nm的银颗粒[5],但关于脂类憎水链长的影响却未作研究.本工作将报道利用不同链长的磷脂,二22烷基磷脂酰胆碱(DBPC)和二14烷基磷脂酰胆碱(DMPC)单分子膜来制备纳米尺寸颗粒.实验使用的DMPC和DBPC均从S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