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7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4篇
教育与普及   32篇
综合类   2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21.
本文在强耦合极限下,讨论了一维扩展Hubbard模型的磁化率性质,并得到铁磁性、反铁磁性和顺磁性在此模型中都可能出现的结论。特别是在磁化率的表达式中出现了相当于有两种点阵存在时的交换积分J_1和J_2,而此模型只考虑了一种点阵。  相似文献   
22.
以甘肃临夏塬堡黄土剖面的土壤地层界线MIS1/2、MIS3/4的年龄作为节点控制年龄依据.MIS1/2,MIS3/4年龄的获取据目前国际上最新的研究成果南京葫芦洞石笋所测气候事件年龄,即MIS1/2为11.5ka B.P.,MIS3/4为59.8ka B.P.,将这两种气候事件年龄组成3种节点年龄控制模式,即模式1:0—59.8ka B.P.;模式2:0—11.5ka B.P.和11.5—59.8ka B.P.;模式3:11.5—59.8ka B.P.分别作为节点控制年龄,运用磁化率年龄模型和粒度年龄模型计算研究剖面各个层位的地层沉积时间,并将计算的相同层位年龄进行比较,同时将AMS14C,OSL测年,YD,H事件年龄与利用3种模式作为节点控制年龄计算的相应层位的年龄进行比较,结合剖面岩性和气候阶段分析研究后发现,磁化率年龄模型和粒度年龄模型均存在不足,但在冰期或间冰期内,选用较准确的控制年龄作为节点,用磁化率或粒度年龄模型高分辨率确定的地层沉积时间均较接近地层沉积的实际年龄,但就两种年龄模型的相对精度和准确性而言,磁化率年龄模型更准确一些.  相似文献   
23.
伊犁盆地晚更新世黄土—古土壤磁化率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疆伊犁河谷海拔高度不同的两个晚更新世黄土剖面磁化率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位于海拔1400 m处的库尔德能布拉黄土剖面,其磁化率特征与黄土高原黄土相同,而海拔850 m处塔勒德黄土剖面的磁化率特征则与黄土高原相反.对两个剖面黄土-古土壤磁化率特征等分析研究认为,造成两个剖面S1古土壤磁化率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末次间冰期土壤发育时期前者降水量大于后者.  相似文献   
24.
岩心磁组构分析古水流方向的原理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天环拗陷南段延长组开展磁组构古水流研究。方法通过测量岩心样品的磁化率各向异性,分析磁组构特征,结合矿物岩石学特征综合开展岩心古水流方向判识。结果延长组碎屑岩的古水流方向为NE—SW,NW—SE和NS向,分别代表西南、西北和北部3个方向的物质供给。结论磁组构分析古水流方向与轻重矿物组合法判断的物源方向一致,表明应用磁组构分析钻井岩心古水流方向的方法是可行、可靠的,利用磁组构分析方法恢复古水流方向,判识物源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5.
26.
利用铁磁性分子场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热无序能、冷无序能、与自发磁化相关的有序能之间的竞争机制下,引入了有效分子场系数.利用考虑与温度相关的有效分子场系数λ(T)的分子场理论研究了αFe的磁化特征,得到了与实验相符的结论,解释了铁磁性物质的约化自发磁化强度与温度的关系,解释了C/χ-T曲线在磁相变温度附近向上弯曲的原因,解释了顺磁居里温度θP大于铁磁居里温度TC的实验结果,解释了铁磁性物质中的有序-无序竞争与宏观磁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7.
将塬堡剖面15万年以一的黄土磁化率率气候记录与其它气候记录信息如孢粉,有机质含量,粒度,CaCO3含量进行了对比,其结果十分吻合。文章还运用吕厚远的黄土磁化率关于降水,温度的回归方程推算塬堡地区的古温度,古降水,其结果也为较理想。  相似文献   
28.
采用标准固相反应法制备了Sr14(Cu1-xZnx)24O41(x=0, 0. 01, 0. 02, 0. 03)系列多晶样品. X射线衍射谱表明所有样品均呈单相,且样品晶格常数大小随Zn掺杂量x的变化存在微弱波动. 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明Sr14Cu24O41中Cu离子以+2价形式存在,Zn掺杂对体系中Cu离子化合价不造成影响. 磁化率测量结果表明在10~300 K温度范围内Zn掺杂使体系磁化率降低,拟合结果表明随着Zn掺杂量x的增大,居里-外斯项对体系磁化率贡献逐渐减弱,二聚体耦合能JD 逐渐降低,每个分子中CuO2 自旋链内二聚体个数ND 与自由Cu2+离子自旋数NF 均逐渐减少,进一步分析显示替换二聚体内Cu2+离子的Zn2+离子数少于替换自由Cu2+离子的Zn2+离子数. 电阻率测量结果表明Sr14Cu24O41体系具有半导体特性,并且Zn掺杂会使体系电阻率降低,降低程度随掺杂量x增大而增大,但并未使体系发生金属- 绝缘体转变. 认为电阻率降低可能是由于Zn2+离子掺杂使体系内CuO2 自旋链中二聚体发生退耦,破坏了电荷有序超结构,从而使更多的空穴释放出来并转移到导电性好的Cu2O3自旋梯子中所致.  相似文献   
29.
相山铀矿田为我国主要铀矿资源基地之一。对相山火山盆地主要地质单元的密度、磁化率、电阻率、极化率与波速物性进行了测试分析,测试样本覆盖地质单元包括鹅湖岭组一段、鹅湖岭组二段、沙洲单元、打鼓顶组一段、打鼓顶组二段、青白口系等。对测试数据采用3倍均方差法剔除异常值后进行数据统计,得到了常见值、平均值、变化范围等参数,结果表明变质岩与火山岩之间存在良好的物性界面,为深部找矿物探方法的开展提供了物性基础。通过逆质量磁化率(密度/磁化率)与密度交会分析,可较为明显的将物性交会区域划分为四个区,分别对应4类填图单元。该研究全面认识了相山火山盆地主要地质体的物性特征,对在该区开展重磁联合反演提供了新的思路,对该区深部探矿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30.
连接性指数对脂肪醇的QSPR/QSA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邻接矩阵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新的连接性指数mE=∑(ti@t,@tk…)0.5.其中0E=∑(ti)0.5,1E=∑(ti@t,)05.用mE研究了脂肪醇的摩尔磁化率及生物活性,给出了相关的方程.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方便,物理意义明确,预测值与相应的实验值很好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