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7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为了确定矸石山绿化方向,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适宜性进行评价。根据模糊综合评价原理,建立矸石山绿化评价模型。选取影响评判矸石山绿化的因素(坡度、地表组成物质、覆土厚度、灌溉条件、排水条件、土壤肥力)为评价因子,选矸石山绿化适宜性评价模式(林地、耕地、果园、草地)为评价等级,建立模糊综合评价隶属度矩阵,确定各评价因素权重,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得出评价结果是草地评价。分析新邱区矸石山绿化草地评价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符合实际,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能为矸石山绿化提供比较合理的绿化方案。  相似文献   
32.
潞安矿区煤矸石山水土流失特征及植被恢复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解决煤矸石山的生态恢复治理,采用径流小区观测法研究了风化煤矸石山水土流失变化特征及植被恢复,结果表明:裸露或植被稀少的矸石山边坡、林地边坡径流量分别与30 min雨强、45 min雨强最相关;沿坡长方向从上到下土壤抗冲指数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植物根系丰富,边坡比裸露边坡土壤抗冲性强;煤矸石山植被恢复成功的关键技术措施是细致整地、改良土壤,选择抗旱耐瘠薄植物种,确定适宜的栽植密度。研究成果为矿区废弃地有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3.
通过小康煤矿矸石山自然特征及堆积特征分析,提出浇-注浆灭火方案。浇注浆灭火,是浇浆与注浆配套使用的综合灭火方法。用于煤矿矸石山浅层自燃灭火是行之有效的。讨论了矸石中可燃物的成分、硫化物的含量,是确定灭火浆液PH值、灭火材料选取的重要依据,矸石的堆积形式、力学性质、粒度级配等,是确定灭火浆液浓度的主要因素。介绍了浇注浆灭火方法与技术有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34.
阜新矿区矸石山植被技术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调查了阜新矿区高德东山、海州排土场不同年代的矸石山风化壳表层植被情况,研究分析了植物生长的表层土壤结构和营养成份,得出影响植被生长的主要因素是土壤结构及其厚度、养分含量.提出了阜新地区矸石山表层植被技术的关键是风化壳表层改良和氮的固定,可充分利用阜新地区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和粉煤灰.  相似文献   
35.
为了研究复杂环境下矸石山渗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将多维分形理论应用于地下水污染状况的预测,借助于仿射映射.构建了地下水污染的多维分形模型。利用抚顺市某矸石山周围地下水质的检测数据,对SO4^-2离子含量的等值线分布进行了多维分形预测.并对预测结果和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检测数据相吻合,并且预测结果反映了地下流场和地表状况对地下水污染的综合作用,因此采用多维分形的方法预测地下水的征;染状况是可行的。针对矸石山附近存在冲沟、积水池等复杂条件下的地下水污染问题,多维分形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6.
桂林岩溶石山阴香幼苗种群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方差/均值比率法、Greig-Smith法和间隙度分析法对桂林岩溶石山阴香幼苗种群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阴香幼苗种群呈现集群分布,但在不同生境中种群的集聚强度和格局规模存在明显的差异。随着尺度的增大,种群分布格局的间隙度逐渐减小。生境异质性、种间竞争和人为干扰是阴香幼苗种群分布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7.
石山变粒岩型铌钽矿是近年在中祁连西段发现大型铌钽矿,但对铌钽矿含矿地层归属厘定不清,本研究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野外精细调研和区域对比,重新厘定了这套地层,建议将其从长城纪熬油沟组中解体出来,建立新的岩石地层单位,即新元古代余石山岩组;同时,分析了余石山岩组原始层序,总结了其形成过程。研究为中祁连地块西段地层对比和研究提供了新材料,同时为中祁连西段变粒岩型铌钽矿找矿和成矿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8.
为预防煤矸石山氧化发火,抑制矸石山自燃升温,基于热管相变传热原理,在煤矸石山现场开展热管降温效果的单管试验,研究煤矸石山温度分布规律和热管对其内部温度的冷却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热管能够有效降低煤矸石山内部温度,达到抑制升温、预防自燃的目的。60 d内,降温最大值在深度4 m位置,最大值为27℃,平均降温0.45℃/d。水平方向上,矸石与热管距离越近,降温效果越明显,最大控温半径可达3 m,最佳控温半径为2 m;垂直方向上,降温效果随深度增加先增加后减小,蒸发段所在深度为降温效果最佳深度范围。  相似文献   
39.
煤矿矸石山自燃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燃烧三要素的角度,分析了煤矿矸石山的自热、自燃、维持燃烧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及相应的规律性。对于矸石山自燃的预测、预防、有效灭火都将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0.
该文在概述矸石山喷爆现象及其危害基础上,从矸石山喷爆成因、自燃预防与预测、自燃灭火和矸石山采挖过程中喷爆的预防几个角度,探讨了煤矿矸石山喷爆预防问题;以期对提高煤矿矸石山安全管理水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