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18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33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罗健颖  李为  赫荣乔 《科学通报》1998,43(20):2183-2187
人类神经tau蛋白在37℃,保温、可在333nm波长形成新荧光峰;该荧光分别在230和280nm具有最大激发峰,其量子产率为0.02。该荧光团的形成约需30h,同时伴有溶液瑞利散射强度的增加。肝素对该荧光的形成影响不明显。以上结果表明,333nm新荧光可能来自于tau蛋白分子在溶液中的聚集。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求火场尸体的心血HbCO%与死亡原因分析之间的关系,明确其死亡原因.方法:对217例火场尸体检验鉴定材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在所有217例火场尸体中,203例系生前烧死,14例系死后焚尸.尸体检验结果显示,有眼部变化者200例,热作用呼吸道综合征者202例,消化道炭末沉积者63例,肺充血、水肿者199例,血液樱红色流动性者201例.心血HbCO%分析结果显示,生前烧死尸体中有132例心血HbCO%低于20%,11例处于20%~30%范围,与前述同属于轻度中毒;47例处于30%~50%范围,属于中度中毒;13例高于50%,属于重度中毒.结论:多数火场尸体的死亡原因为窒息,心血HbCO%对于火场尸体死亡原因的明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3.
全科医学生教育是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基础。病理学是医学本科教育中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开展病理学教学改革,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对培养全科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增强全科医学生专业素质培养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全科医学生的专业特点,全科医学生病理学教学现状,及全科医学生病理学教学改革的内容和方法,为全科医学生医学教育的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54.
分析了植物保护专业开设的"普通昆虫学"和"普通植物病理学"传统教学实习模式的内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病虫害一体联合教学实习模式",从内容、时间、方法、考核等方面入手,对如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教学实习效果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55.
随着多媒体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实现,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运用虚拟切片的技术也在不断深入和完善。大理学院基础医学院于2012年10月将该技术设备引进病理学实践教学中,以此阐述虚拟切片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6.
以SCI期刊引证报告(JCR)最新网络版(2013年)为依据,结合Med Sci平台,采集了76种病理学期刊的影响因子、国别、语种、出版频率、学科分区、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Med Sci指数等指标,检索并计算出近5年各期刊刊载中国论文的比例,分析了SCI收录的病理学期刊的文献计量学特征,为专业人员投稿选刊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7.
 纳米生物力学横跨自然科学、工程学、生物学、医学等多个学科,现已成为一门强有力的应用技术,它既可以用来表征蛋白质、细胞和软组织等生物材料和结构的力学性能,又可以监测其生理学和病理学过程。“活体材料的纳米生物力学”专题由Kuo- Kang Liu 和Mi-chelle L. Oyen 整理编辑,发表在Inter-face Focus 2014 年第2 期(图1)。该专题刊载了1 篇前言文章、7 篇综述文章。本期“英国皇家学会推介”栏目选取该专题的前言文章及2 篇综述,介绍“活体材料的纳米生物力学”的进展。  相似文献   
58.
 为了解发病死亡的大熊猫肝脏、肾脏的器官病理学变化特点,本研究采用组织病理学、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对9例发病死亡的大熊猫肝脏和肾脏的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进行了系统观察。同时检测观察HBV和HEV抗原在大熊猫肝脏、肾脏组织内的分布定位。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9只大熊猫的肝脏和肾脏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病变。肝脏主要表现为淤血、水肿,严重的有出血变化。肝细胞普遍变性,散在单个性坏死或多发性局灶性坏死,个别出现大片坏死、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汇管区胆管增生、肝细胞萎缩、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含铁血黄素沉着等变化。肾脏主要表现为肾球囊扩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肾小管内出现蛋白管型,间质程度不同的纤维化和程度不同的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发现,9只大熊猫HBV和HEV的阳性检出率比较高,但各例肝肾组织内免疫组织化学阳性反应信号的强弱不尽相同。Mallory三色染色结果显示,9只大熊猫的肝脏和肾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纤维组织增生。上述结果表明,大熊猫的肝脏和肾脏普遍存在炎症病变,而且大多都有不同程度的纤维组织增生性病变。这些病变的发生可能与肝炎病毒的感染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9.
随着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纳米材料安全性及其生物效应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加。纳米病理学,作为一门“关于纳米设备和纳米结构的相关生物效应及其问题的科学”已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纳米微粒的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使其与宏观材料相比具有特殊的理化性质、生物活性和生物动力学过程,从而对人体产生各种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12月龄ApoE-/-动脉粥样硬化小鼠主要动脉病理学变化。方法12月龄雌雄各半动脉粥样硬化小鼠6只,选取主动脉根部、颈动脉、腹主动脉及肾动脉进行冰冻切片,油红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血管病理变化,采集图像。结果6例小鼠主动脉根部及肾动脉血管均可见油红染色,4例小鼠腹主动脉血管可见油红O染色,而6例小鼠颈动脉均不见油红O染色斑块。结论北京大学医学部实验动物部饲育的ApoE-/-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是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良好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