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12篇 |
免费 | 84篇 |
国内免费 | 104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59篇 |
丛书文集 | 207篇 |
教育与普及 | 275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97篇 |
现状及发展 | 19篇 |
综合类 | 43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74篇 |
2022年 | 77篇 |
2021年 | 119篇 |
2020年 | 88篇 |
2019年 | 60篇 |
2018年 | 28篇 |
2017年 | 63篇 |
2016年 | 82篇 |
2015年 | 169篇 |
2014年 | 406篇 |
2013年 | 293篇 |
2012年 | 327篇 |
2011年 | 309篇 |
2010年 | 325篇 |
2009年 | 353篇 |
2008年 | 384篇 |
2007年 | 284篇 |
2006年 | 191篇 |
2005年 | 208篇 |
2004年 | 190篇 |
2003年 | 128篇 |
2002年 | 144篇 |
2001年 | 114篇 |
2000年 | 95篇 |
1999年 | 71篇 |
1998年 | 76篇 |
1997年 | 59篇 |
1996年 | 62篇 |
1995年 | 37篇 |
1994年 | 40篇 |
1993年 | 32篇 |
1992年 | 25篇 |
1991年 | 27篇 |
1990年 | 40篇 |
1989年 | 38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5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7年 | 5篇 |
1947年 | 1篇 |
1943年 | 2篇 |
1940年 | 1篇 |
193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由建构与算理看戴震的《勾股割圜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震对中算的贡献,一向被认为只局限于算书的整理上,如校《九章算术》、恢复《算经十书》,等等。他的数学成就,常被批评为无足轻重。文章从学术建构的角度,来分析戴震的《勾股割圜记》,认为戴震著书的目的是希望由中算固有的性质中,创造出一个具文化传承且能与西方三角学匹敌的勾股割圆术。由此观点,戴书中许多被诟病之处,可得到合理的解释。另外,在研究戴震算学的文献中,很少谈到戴震对算理的强调。文章的另一目的是讨论算理在《勾股割圜记》中的重要性。戴震宣称割圜之法尽于勾股互权(相似直角三角形三边互求)。而在其书中勾股术的推导过程,除了图式,戴更明确地列出相似勾股形的对应边。无论是平面或是球面,戴的确是用该性质推导出所有的勾股术。 相似文献
52.
53.
2011年元旦的钟声刚刚敲响,任教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原广东教育学院)的杨必成教授,收到了权威的德国“斯普林格”(Springer)科学出版社的约稿函,约请他的第四部数学专著《Hilbert型积分算子:范数及其不等式》(中译名)于今年5月份在该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54.
上奥陶统五峰组观音桥段一直存在着深水和浅水成因的争论。据此本文通过岩心、露头、岩矿测试、有机地化和元素分析等资料,对观音桥段基本的地质特征和沉积古环境进行分析,并与上、下围岩进行对比,探讨其成因模式及页岩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赫南特冰期全球海平面骤降,鄂西地区具有陆源输入量低、上升洋流活跃、滞留程度中等和海洋生产力高的特点,而水体氧化还原条件在不同地区差异明显,这种差异受海平面变化和沉积前古地貌共同控制,进而影响着观音桥段的岩性展布;在隆后凹陷区,底水氧化还原状态受海平面下降影响相对较弱,以贫氧环境为主,有机质和浮游生物的保存条件较好,岩性以富有机质深水硅质页岩沉积为主,与上、下围岩岩性基本一致,体积压裂可以穿越该段同时对两套富气页岩进行产层改造,为勘探开发有利区域;而在隆起区周缘,海平面下降导致水体变浅明显,底水以富氧环境为主,保存条件变差,岩性以贫有机质的浅水介壳灰岩或泥质灰岩沉积为主,对上、下围岩产生明显的隔断,体积压裂难以穿越该段,产层改造效果差,为次级有利区。 相似文献
55.
东南印度洋中脊(Southeast Indian Ridge, SEIR)是印度洋中扩张速度最快的洋中脊,由SEIR增生的洋壳占印度洋总面积的50%以上,它是塑造印度洋现今构造格局的关键要素.相对西南印度洋中脊和西北印度洋中脊, SEIR具有更复杂的地质构造特征和演化过程.综合SEIR及邻区海底高原的地形地貌特征、重磁异常特征和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SEIR的分段、洋中脊演化过程和地幔不均一性,以及板内火山作用与洋中脊的成因关系等.本文将有助于深入理解东南印度洋区域的构造演化历史,全面理解整个印度洋的洋中脊系统和大地构造格局,增进对冈瓦纳大陆裂解和印度洋演化过程的认识.初步研究认为东南印度洋区是多期洋中脊演化的结果,经历了北西向扩张、南北向扩张直至北东向扩张的三期洋壳增生过程.东南印度洋脊下的地幔源区存在不均一性,尤其是阿姆斯特丹-圣保罗海底高原和澳大利亚-南极错乱带两个区域.东南印度洋中的海底高原与热点火山作用密切相关,同时部分存在热点-洋脊相互作用或残留陆壳物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6.
《斯巴年绕》是一部关于西藏阿里地区婚俗的文本,该文本研究包括两大方面的意义,一是对尘封已久相关文献进行的整理性研究;二是对濒临失传的相关现实活态进行抢救性研究。文章通过对尘封与活态之间进行互识、互证、互补的方法研究发现:一方面,古藏人认为传统知识分佛教、雍仲苯教、世俗奏拉三大体系,这里的《斯巴年绕》属于第三大体系世俗奏拉类。另一方面,古藏人在器情世界形成的终极追问中认为“有生于无”,其形成顺序为空=>光=>爱+共同业力=>器情世界,进一步形容青藏高原是南赡部洲的肩胛骨,且认为神树是南赡部洲的标志。人类史源于时空观斯巴与嘎巴,粮食源于鸟类。再一个方面,在《斯巴年绕》相关资料中,不仅主张“有生于无”,同时还提出了“有中存空”。同理,在《斯巴年绕》相关资料中,神树不仅是南赡部洲的标志,同时,神树象征三界九地,神鸟象征菩提心的座驾。 相似文献
57.
58.
59.
提出单输入多输出(SIMO,single input and multiple output)频率步进线阵列下视雷达对一复杂电大三维体目标的电磁散射数值模拟、成像、及其几何特征重构.下视聚束模式的线阵列频率步进雷达SIMO运动合成二维平面孔径,获取包含幅度与相位的散射矩阵;用双向射线解析跟踪方法(BART,bidirectional analytic ray tracing method),数值模拟计算双站极化散射矩阵.通过距离徙动算法(RMA,range migration algorithm)获得三维分辨图像,实现三维目标几何特征的重构.计算个例给出了粗糙地面上坦克目标模型的散射、成像与重构.同时,又采用FEKO软件的物理光学(PO,physical optics)计算简单体目标散射场及其成像重构作为验证与比较,论证了本理论方法可行与准确高效的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60.
中蒙典型草原既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又是生态系统的脆弱区,放牧是其主要的生产方式,而植被作为生态系统的关键指标,在不同放牧方式下有其独特的演替规律.因而探讨不同放牧方式下的草场植被变化,对草地植被恢复及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基于遥感数据和地面样方调查数据基础上,利用像元二分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分别对草场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