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5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塔玛亚历山大藻溶血毒素对东海原甲藻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明确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对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Lu)生长的化感作用,揭示塔玛亚历山大藻和东海原甲藻的藻间竞争关系,本研究探讨了不同营养盐条件下塔玛亚历山大藻无藻细胞滤液中溶血毒素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无藻细胞滤液中溶血毒素对东海原甲藻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无藻细胞滤液中溶血毒素的活性强弱依次为:N-限制,Fe-限制,富营养与P-限制;溶血毒素的抑制作用大小与溶血毒素活性强弱一致.提示溶血毒素在塔玛亚历山大藻的化感作用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52.
为了探究含C—P键的草甘膦对多甲藻和微囊藻的增殖影响,以0.05 mg·L-1草甘膦为磷源开展实验室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单培养时,与起始生物量相比,多甲藻和微囊藻生物量分别增加了4.4倍和61.9倍;共培养时,多甲藻生物量占比从49.7%降至5.5%,而微囊藻生物量占比从50.3%升至94.5%.通过测定培养过程中两藻...  相似文献   
53.
正我们每一次的呼吸,其中有一半的氧气来自海洋微藻。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固定太阳能、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是地球上动物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可以说,光合放氧过程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与陆地上的植物相似,海洋中也生活着一群光合放氧生物,它们就是海洋微藻。微藻的个体微小,一般只有几微米到几十微米,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够看清楚  相似文献   
54.
1991年7月13日在嵊泗海域发生大规模的菱形裸甲藻赤潮。菱形裸甲藻的形态和生态特性与已报导的几种裸甲藻有所不同。发生赤潮时,水温范围为23—25℃,盐度范围为20.2—23.5‰。并且,菱形裸甲藻常与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同时出现。赤潮发生的严重程度随着表层水中菱形裸甲藻的密度增大而加重,重赤潮区3.53×10~6cells/L,次重赤潮区6.1×10~5cells/L。按重赤潮区—次重赤潮区—赤潮不明显区的顺序排列,表层水的pH、DO、COD顺序递降,而透明度、盐度和总氮量顺序则递增。本文列举了赤潮各期多种生态因子变化,其中消退期造成的水质污染最严重。但此次赤潮时间短,受潮汐影响大,对养殖业未造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55.
陆相湖盆沉积物和原油中的甲藻甾烷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侯读杰 《科学通报》1995,40(4):333-333
甾类化合物是普遍存在于化石燃料和沉积物中的一类生物标志物.它主要来源于植物、动物和细菌中的甾醇类,特别是真核生物隔膜中的类脂化合物成分.4,23,24-三甲基胆甾烷(又称为甲藻甾烷)是一类具有特殊链结构的甾烷标志物,因为其具有特殊的生源意义而受到人们的重视.Summons(1987)在对海相和陆相源岩与原油中的C_(30)甾烷组成对比发现,三叠系~下白垩统海相源岩和原油主要为4-甲基,24-乙基胆甾烷和甲藻甾烷,而未成熟非海  相似文献   
56.
甲藻单个细胞DNA的制备及在赤潮藻类分子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报导一种赤潮甲藻单个细胞DNA的制备方法.该法仅需1或数个甲藻细胞,在常规实验条件下,20~30min即可完成整个过程.此方法的建立,可直接对自然种群进行分子分析,避免了实验室培养种与自然种群的差异,同时,使材料的来源并不依赖于甲藻培养技术的完善.最后,还介绍了该方法在赤潮藻类分子鉴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7.
58.
浙江中、南海域的赤潮和赤潮生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2002年至2004年浙江中、南海域赤潮发生的连续监测分析,表明浙江中、南海域的赤潮高发期集中在每年的4月至7月,近年来赤潮发生规模和频率呈上升趋势.2003年5月在南麂列岛附近海域还监测到一次伴有链状亚历山大藻的小规模有毒赤潮.本区主要赤潮优势种为具齿原甲藻.  相似文献   
59.
强氧化自由基对裸甲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强电场放电方法把O2、H2O加工成强氧化羟基自由基水溶液,投加于裸甲藻藻液中,研究其对裸甲藻的杀灭情况以及对裸甲藻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海水羟基比值浓度达到0.68 mg/L时,裸甲藻从0.89×104/mL减少到未检测出;羟基水溶液比值浓度为0.6 mg/L时,裸甲藻的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低于检测方法的最低限值.实验结果表明,羟基在较低的质量浓度下便能完全杀灭裸甲藻、彻底分解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有望成为治理赤潮新的绿色、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0.
分子化石与塔里木盆地油源对比   总被引:48,自引:4,他引:44  
分析了甾烷类“分子化石”(生物标志化合物)在塔里木盆地某些特定地质年代岩石中的分布特征, 并藉此为“指纹”进行油源对比. 分子化石的分布受成熟作用、运移作用、相分馏作用及生物降解作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并不是任何一个与生源环境有关的分子化石参数都可作为油源对比的指纹. 甲藻甾烷(C30)、4-甲基-24-乙基胆甾烷(C30)及其芳构化甾烷、24-降胆甾烷(C26)及C28甾烷等来源于沟鞭藻和硅藻等生物的分子化石在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和奥陶系岩石抽提物中普遍存在, 并且在不同层系中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除塔东2井产自寒武系地层中的重油等少数几个油样与寒武系抽提物有可比性之外, 在塔中、塔北隆起上的海相原油中, 这些化合物的相对含量与上奥陶统抽提物之间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性, 这意味着中、上奥陶统生油岩可能是这些海相原油的主要生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