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丛书文集   10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2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该文研究了Cu(Ⅱ)、Co(Ⅱ)、Ni(Ⅱ)、Zn(Ⅱ)的乙酸盐与甘氨酸在微波辐射及室温条件下的固--固相配位化学反应,通过固相反应一步合成了Cu(Ⅱ)、Co(Ⅱ)、Ni(Ⅱ)、Zn(Ⅱ)与甘氨酸的配合物,经电导率、IR、UV及元素分析表征了产物,并用微波产物进行了植物助长试验.  相似文献   
82.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构成单元,它在金属表面的吸附为研究蛋白质同金属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吸附了氨基酸的金属表面会发生诸如重构改变或小面化等形貌的变化,但这些变化在吸附了氨基酸的全部金属表面都能够发生。在较大负偏压(|Vb|>2.5V)的条件下使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扫描吸附有甘氨酸的Cu(111)表面,在扫描区域内原有铜台阶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并产生了新的铜台阶。本文对甘氨酸在铜表面形貌变化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3.
采用具有恒温环境的反应量热计,在2 mol· L-1 HCl溶液中,分别测定[TbCl3·6H2O (s)+ 3Gly(s)]和配合物Tb(Gly)3Cl3·3 H2O(s)在298.15 K时的溶解焓.根据盖斯定律设计一个热化学循环,得到六水氯化铽和甘氨酸配位反应的反应焓Δr Hmθ(298.15 K)=-6.247...  相似文献   
84.
85.
合成了新型的有机一无机稀土材料NaLn[Mo8O26(NH2CH2COOH)]·nH2O;(Ln=La、Ce、Pr、Nd、Sin)通过元素分析、IR、摩尔电导进行了表征,并用TG—DTA研究了化合物的热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推断了该类化合物可能的结构和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86.
水杨醛甘氨酸Schiff碱的从头算构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从头算HF方法对水杨醛甘氨酸Schiff碱的构象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C=N键与苯环的共轭以及分子内弱相互作用是分子能量降低的2个重要结构因素.在各存在形态的所有最稳定构象中c=N键均与苯环共轭,均至少存在1条H14的弱氢键.酸式结构最稳定构象羧基上羟基氢H22背离大共轭平面;酸根形态的稳定构象羧基与苯环共面形成平面分子,且存在2条氢键;钾盐酚式最稳定构象羧基螯合成键,而醌式最稳定构象为平面分子,羧基单齿成键,且存在H14的2条弱氢键.由于具有很大的能量优势,水杨醛甘氨酸Schiff碱在水中的主要存在形态为酸式,该结论与其水溶液的实验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7.
在传统的热再生工艺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通过添加一定量的甘氨酸来提高甘氨酸钾再生性能的方法。采用醇析结晶的方法实现了甘氨酸的回收,回收率高达97.24%,且结晶甘氨酸的实验效果与商业甘氨酸无明显差别。甘氨酸钾多次循环吸收-解吸CO2的性能与新鲜甘氨酸钾溶液基本一致,实验系统运行稳定。同时考察了操作条件对CO2再生率和解吸能耗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比不加酸的空白实验,加入一定量的甘氨酸后CO2的再生率明显提高,解吸单位摩尔CO2的能耗显著降低;随着酸量的不断增加,CO2再生率呈现出先增长后趋于稳定的趋势;在一定范围内提高解吸温度,CO2再生率增加,解吸单位摩尔CO2的能耗减小。  相似文献   
88.
甘氨酸分子为研究对象,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G基组对甘氨酸热解过程中的各反应物、过渡态、中间体及产物进行了结构优化和频率计算,并采用热重红外联用仪对甘氨酸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初反应以R1-1,R1-2以及R2-1为主。其中R2-1为氨基的脱离,所以热解的最终含氮产物中NH3所占比例最大。随后的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R1-1和R1-2为两分子脱水形成DKP的反应。该路径的次反应包括R1-8和R1-14,最终产物分别是HCN和HNCO,在实验的最终产物中也被检出。在初反应中占劣势的路径R3-1有两条次反应路径R3-3和R3-11,其中前者的焓变相对较小,是该路径上的主要反应。最后将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吻合度较好。  相似文献   
89.
通过缩合和还原反应合成了还原型希夫碱配体H_2Sal Gly.以H_2Sal Gly、2,2'-联吡啶和醋酸铜为原料合成了配合物[Cu(Sal Gly)(2,2'-bipy)]·3H_2O,并通过溶液挥发法得到了配合物的单晶.利用元素分析、IR及单晶X-衍射仪对所合成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c,Z=4,a=0.528 35(8)nm,b=2.253 9(3)nm,c=1.662 5(3)nm,α=90°,β=98.029(2)°.  相似文献   
90.
甘氨酸(Gly)和磷钨酸为原料合成的一系列无机有机杂化材料为催化剂,考察各因素对其催化合成乙酸异戊酯的影响,并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乙酸异戊酯合成工艺。研究表明,[GlyH]_(1.0)-H_(2.0)PW_(12)O_(40)催化剂具有最高的催化酯化反应活性和重复使用性能。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乙酸异戊酯合成的最佳条件为:醇酸摩尔数比为1.05∶1,催化剂用量为酸质量的4.5%,反应时间2.0h,带水剂量10mL,该条件下,乙酸异戊酯产率为98.5%,结果与模型预测值基本相符。优化条件下[GlyH]_(1.0)-H_(2.0)PW_(12)O_(40)催化酯化反应表观活化能为79.73kJ/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