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77篇
  免费   246篇
  国内免费   447篇
系统科学   67篇
丛书文集   436篇
教育与普及   474篇
理论与方法论   63篇
现状及发展   158篇
研究方法   4篇
综合类   10668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192篇
  2022年   241篇
  2021年   277篇
  2020年   233篇
  2019年   226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78篇
  2016年   215篇
  2015年   303篇
  2014年   540篇
  2013年   457篇
  2012年   574篇
  2011年   559篇
  2010年   521篇
  2009年   587篇
  2008年   581篇
  2007年   563篇
  2006年   461篇
  2005年   425篇
  2004年   398篇
  2003年   411篇
  2002年   396篇
  2001年   404篇
  2000年   343篇
  1999年   308篇
  1998年   281篇
  1997年   304篇
  1996年   292篇
  1995年   232篇
  1994年   245篇
  1993年   156篇
  1992年   169篇
  1991年   173篇
  1990年   145篇
  1989年   131篇
  1988年   75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以纯毛织物作为亲水性织物的代表、以纯涤纶织物作为疏水性织物的代表,利用织物动态热湿舒适性能测试仪,采用定量汗液蒸发的方法,研究了两类织物的动态热湿舒适性能,并对两者的差异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表明:在动态条件下由于皮肤要经历干燥—出汗—蒸发—干燥、织物要经历干燥—吸湿—放湿—干燥的过程,此时,亲水性的吸湿性好的织物对汗液的蒸发起了阻碍作用,因此动态条件下使用疏水性的织物比使用亲水性的织物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162.
一种大幅度提高热声发动机压比的“声学泵”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罗二仓  胡剑英  戴巍  陈燕燕 《科学通报》2005,50(17):1926-1928
压比是评价热声发动机的重要参数之一. 提出了一种可以大幅度提高热声发动机的“声学泵”, 并给出了其工作原理的理论分析. 采用2.5 MPa的氮气在一台聚能型的行波发动机进行了实验, 表明它可以将压比从1.25提高到1.47以上.  相似文献   
163.
沁水盆地构造-热演化史的裂变径迹证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任战利  肖晖  刘丽  张盛  秦勇  韦重韬 《科学通报》2005,50(Z1):87-87
根据沁水盆地锆石裂变径迹、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结果,结合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及其它古地温温标等分析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沁水盆地在古生代-中生代中期,沁水盆地地温梯度较低.中生代晚期地温梯度高,在盆地中部可达5.56℃/100 m,在盆地南北两端地温梯度可达8.00℃/100 m以上,表明沁水盆地存在异常地温场,发生过一期强烈的构造热事件.构造热事件发生在110~140 Ma之间,主峰值在120~140Ma之间.构造热事件发生受岩石圈深部热活动性增强及岩浆侵入的控制.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煤层热演化程度主要受中生代晚期异常地温场控制.磷灰石裂变径迹资料记录了26.2~11.5 Ma前的一次快速抬升冷却事件,盆地抬升冷却具有南、北部抬升冷却早,中部抬升冷却晚的特点.石炭-二叠纪地层在50 Ma以前处于完全退火带,古地温大于125℃,50 Ma以来尤其是渐新世—中新世以来才大规模快速抬升冷却,石炭-二叠纪地层抬升退出了退火带(70~125℃),处于低温环境.中生代晚期构造热事件控制了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煤层的生烃高峰期,生烃高峰期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新生代渐新世—中新世以来发生大规模抬升冷却,地层温度降低,石炭-二叠系煤层生烃过程停止.  相似文献   
164.
针对白炭黑的生产工艺复杂,成本较高等问题,以阜新千枚岩为原料,经超细粉碎后成粒径不同的粉体,选择合适的化学改性药剂制度,将改性后的千枚岩作橡胶填料进行试验研究,通过与中槽炭黑、白炭黑相比较,千枚岩的某些性能指标超过白炭黑,接近炭黑,可以部分替代炭黑作橡胶补强填料.千枚岩作为橡胶填料是其新应用领域之一,这一研究成果为资源枯竭的阜新市经济发展提供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165.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Fe2O3—SiO2混合氧化物前驱体,并对其进行水热改性处理,经浸渍(NH4)2S2O8溶液后再焙烧得S2O8^2-/Fe2O3—SiO2固体酸催化剂。研究了制备条件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用乙酸/丁醇酯化反应评估该固体酸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显示,最佳工艺条件为,n(Fe):n(Si)=1:4,150℃水压热处理1h,在0.5mol.L^-1的(NH4)2S2O8溶液中浸渍6h,500℃焙烧3h,在此条件下乙酸的转化率可达94.11%。  相似文献   
166.
根据水-热-力耦合计算模型,编制相应的有限元计算程序,并结合寒冷地区渠道工程进行数值计算,分析渠道建成后2 a内渠坡的温度场、水分场及位移的分布规律。计算结果表明:渠坡在冻融过程中表现出显著的冻胀、融沉变形特性,且冻胀和融沉变形不可逆;土工袋处理渠道对冻土渠坡具有较好的防冻胀效果,土工袋具有较小的导热性,可以有效减小渠坡内部土体温度受大气温度的影响,从而减小渠坡发生冻胀融沉变化的可能性;土工袋可以抑制毛细水和薄膜水的上升,可减小土工袋层及下部土体中的水分迁移,从而保持渠道内较为稳定的含水量,减小渠坡表层的冻胀量;土工袋具有一定的强度且在自身袋子张力作用下能够抑制部分冻胀变形,从而减小渠道衬砌体由冻胀引起的破坏。同时,渠道表层用土工袋处理后,渠坡内部温度可以较快达到稳定状态,运行2 a后可在地基2 m以下位置形成较为稳定的常年冻结层。  相似文献   
167.
将不同配比的高黏度聚丙烯与低黏度聚丙烯共混制备高低黏度树脂混配基体,旋转流变测试结果显示低黏度聚丙烯的加入显著降低了共混体系的黏度。以高低黏度聚丙烯共混物为热塑树脂基体,采用熔融浸渍方法制备连续玻纤增强聚丙烯热塑预浸带。研究发现随着低黏度聚丙烯含量的增加,热塑树脂基体的加工性能明显提高,预浸带制品的孔隙率及纤维断裂率逐渐降低。将各组预浸带模压成型后进行力学测试,结果显示低黏度聚丙烯的加入使层压板层间剪切强度、弯曲强度、拉伸强度均出现小幅度下降,而对冲击强度基本无影响。结合加工性能及力学性能,低黏度聚丙烯质量分数10%时共混物的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68.
为对车内温度水平进行预测,采用热网络法对车辆停车和行驶状态下的车内温度进行计算。太阳辐射是影响车内温度水平的主要因素,而热网络法通过建立和求解节点热平衡方程,获得各节点的温度,尤其适用于以辐射为主的换热问题。车内外的对流换热采用实验关联式进行计算。由热网络法建立的节点热平衡方程组为非线性方程组,采用牛顿迭代法进行了求解。计算结果与实测温度值的比较显示,两者吻合较好,表明热网络法用于车内温度预测的有效性。另外,计算结果也显示车窗玻璃的透射率对车内温度有明显影响,在考虑安全的前提下,选取合适透射率的车窗玻璃材料可起到减少车辆能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9.
液态金属高性能冷却技术:发展历程与研究前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障"问题已经成为阻碍高端电子芯片和光电器件向更高性能发展的重要挑战,发展高性能芯片冷却和热管理技术迫在眉睫。作为一大类新兴的热管理材料,液态金属在对流冷却、热界面材料、相变热控等领域均带来了观念和技术上的巨大革新,打破了传统冷却技术的性能极限,给大量面临"热障"难题的器件和装备的冷却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有望在国防、航空航天、能源系统及民用电子设备等领域的冷却与热管理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回顾了液态金属先进冷却技术的发展历程,主要包括液态金属对流冷却技术、液态金属热界面材料、液态金属(低熔点金属)相变储能与热控技术、基于液态金属的复合冷却技术等;梳理了液态金属冷却技术中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0.
采用环境测试、主观问卷和能耗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冬季局部地面供暖方式下人体舒适性以及能耗情况.在14、16、18℃背景温度下的人工环境实验室内,测试了20位受试者的热感觉、热舒适、热可接受以及相应的局部地面供暖能耗.实验结果表明:在14℃时,使用局部地面供暖后受试者的舒适性显著提高,在16、18℃时,使用局部地面供暖能满足90%以上受试者舒适性要求且所需能耗很低.模拟结果表明:相比设定温度为20℃的空调系统能耗,采用局部地面供暖对西南、华东与华中地区节能效果明显,在华南地区节能率最高.因此,局部地面供暖可以作为一种适用于南方地区的提高舒适性和节能性的采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