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60篇 |
免费 | 64篇 |
国内免费 | 44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66篇 |
教育与普及 | 27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6篇 |
现状及发展 | 5篇 |
综合类 | 156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24篇 |
2021年 | 22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37篇 |
2014年 | 69篇 |
2013年 | 49篇 |
2012年 | 69篇 |
2011年 | 88篇 |
2010年 | 64篇 |
2009年 | 66篇 |
2008年 | 70篇 |
2007年 | 71篇 |
2006年 | 73篇 |
2005年 | 54篇 |
2004年 | 57篇 |
2003年 | 60篇 |
2002年 | 72篇 |
2001年 | 71篇 |
2000年 | 37篇 |
1999年 | 36篇 |
1998年 | 60篇 |
1997年 | 50篇 |
1996年 | 48篇 |
1995年 | 46篇 |
1994年 | 36篇 |
1993年 | 44篇 |
1992年 | 35篇 |
1991年 | 36篇 |
1990年 | 31篇 |
1989年 | 35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采用有限元方法构造了轴对称模型下多层焊应力分布,用粘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对管子多层焊后不同局部热外理条件下应力分量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管子内、外侧残余应力和加热宽度表现出不同的规律管子外侧的残余应力随加热宽度的增加缓慢下降;管子内侧的残余应力在较小的加热宽度下可以得到有效消除.残余应力与加热宽度关系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理想衰减型;另一种为局部最小型.多层焊形式下的残余应力与加热宽度的关系表现为后一种型式.加热宽度2B=5Rt较为合理.过大的加热宽度时局部热处理应力释放的作用不大.最后,进行了管子的多层焊和局部热处理试验,并采用X-射线法对局部热处理后的应力进行了测量. 相似文献
962.
通过热处理工艺试验研究了38CrMoAlA钢不同淬火温度、冷却方式和回火温度对38CrMoAlA钢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00—1000℃淬火温度范围内,淬火温度对该钢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大。不同的冷却方式因淬火介质的冷却强度不同,导致淬火后的组织不同,从而影响该钢的力学性能。回火温度对该钢的力学性能的影响较为显著,100—400℃范围内回火表现出回火脆性,在620℃回火能得到较好的强韧配合。该钢采用940℃,1h,油冷620℃,5h,油冷的热处理工艺时,可获得适宜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963.
通过原位追踪金相观察、维氏硬度测试、透射电子显微术、电子背散射衍射等实验手段研究了低碳钢中贝氏体组织在550~675℃范围内重加热过程中的演化与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贝氏体组织通过回复与再结晶方式演化为多边形铁素体,在该过程中粒状贝氏体首先演化为多边形铁素体,然后多边形铁素体再吞噬贝氏体铁素体,贝氏体铁素体表现出了高于粒状贝氏体的热稳定性;在回复过程中,贝氏体铁素体中相邻铁素体板条之间的小角度晶界部分撤除,铁素体板条发生倾转与合并;贝氏体组织在重加热过程中的演化存在一个稳定阶段,处于回复与再结晶之间,其持续时间随温度的降低而显著延长. 相似文献
964.
镍白铜广泛用作饰品材料,其镍释放水平成为业界和消费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文中以BZn10-25镍白铜为试验材料,按照EN1811的规定检测了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镍释放率.试验结果表明:合金的热处理状态、表面处理方式对材料的镍释放率有明显影响,100目石英砂喷砂面和高温淬火抛光面的镍释放率最高,中温退火抛光面最低;无论在何种状态下,BZn10-25镍白铜的镍释放率均远远超过镍指令规定的上限值,表明该材料用作饰品时容易引起镍过敏. 相似文献
965.
SiC/Al–Zn–Mg–Cu铝基复合材料具有可以媲美钛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作为轻量化结构材料的应用潜力巨大,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增加合金元素含量,尤其是Zn元素,是提高Al–Zn–Mg–Cu系铝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有效手段。然而,提高合金含量意味着沉淀相的种类、含量和分布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断裂行为。本文旨在开发一种超高强度铝基复合材料,阐明影响其力学性能的关键因素,为材料组织调控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采用粉末冶金和热挤压变形的方法,制备了含12%SiC(体积分数)颗粒的SiC/Al–13.3Zn–3.27Mg–1.07Cu(质量分数,%)复合材料,通过微观组织表征、硬度、电导率和力学性能测试系统地优化了固溶和时效处理工艺,研究了第二相演化及其对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断裂机制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双级固溶(470°C/1 h + 480°C/1 h)和低温时效(100°C/22 h)处理可以获得第二相充分溶解且纳米析出相均匀分布的微观组织,最佳抗拉强度可达781 MPa。断口分析表明,沿晶断裂和界面脱粘是超高强度SiC/Al–Zn–Mg–Cu复合材料的主要断裂机制。SiC/Al界面和高角度晶界处存在无析带,是限制复合材料强度提高的主要因素。界面反应产物MgO以及第二相MgZn2和Cu5Zn8优先在SiC/Al界面形核并长大,降低界面结合强度,进一步导致界面开裂。 相似文献
966.
967.
本文主要介绍了芳烃联合装置二甲苯塔现场组焊风险分析,对现场组焊的塔类设备在焊接热处理过程中的应力提供了校核的方法,为目前石油化工的大型设备的现场安装及施工组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68.
氮化硅薄膜的快速热处理在太阳电池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低温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氮化硅(SiNx)薄膜的快速热处理,发现一种能使硅片少子寿命(τ)显著提高的快速热退火工艺并对其机理和应用方法进行初步讨论.硅片在700℃、1 s的快速热处理下,τ提高200%左右,用PC1D--太阳电池模拟软件知其可带来0.54%的效率提高.同样的实验在已经扩磷的硅片上进行,少子寿命亦只提高55%.把上述研究和最新的激光烧穿接触工艺用于太阳电池,可使太阳电池效率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969.
经过反复试验,摸索出一套薄型钢制摩擦片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该工艺可极大地降低薄型摩擦片的废品率,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70.
本文测绘了中 Mn铸钢等温转变(IT)曲线和加热等温转变(HIT)曲线,并比较了二者的异同点;分析讨论了中Mn铸钢加热等温热处理的组织转变规律和化学成分的影响,为研究和生产中锰铸钢提供了有关热处理方面的某些特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