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2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35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42篇
教育与普及   41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14篇
综合类   146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基于我国钢铁行业烧结烟气排放标准、排放特征和现行污染物控制技术,分析了国内外先进的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活性炭(焦)吸附工艺、湿法脱硫除尘+选择性催化还原协同净化技术、循环流化床多组分污染物协同净化工艺、高性能烧结废气净化工艺、新型密相半干法烟气集成治理技术等工艺的技术思路、特点和存在问题等,并针对钢铁行业的实际需求对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2.
首先采用SPS预烧结和真空预烧结制备超细晶硬质合金,再经过梯度烧结使超细晶硬质合金表面形成梯度层,研究了不同预烧结方式对合金组织的影响,分析了预烧结后合金微观组织对超细晶硬质合金的梯度形成及晶粒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预烧结后合金的微观组织对梯度烧结后的梯度形成和晶粒生长有较大影响,经过SPS预烧结后的硬质合金进行梯度烧结后,可以获得梯度层厚度为 53μm,平均WC晶粒尺寸为0.3μm的超细晶梯度硬质合金.  相似文献   
5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单分子磁体(SMMs)体系被探索出来,尤其关于Dy、Ho、Er等稀土离子组装而成的SMMs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但目前对Yb的系统性和比较性的研究较少.基于此,为探究Yb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对磁弛豫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合成并表征了两种氰基桥连3d-4f一维链状配合物{[Yb(TPPO)4][Fe(CN)6]}(H2O)(简写为1YbFe,其中TPPO为三-(N,N-四亚甲基)磷酰胺)和{[Yb(TPPO)4][Co(CN)6]}(H2O)(简写为2YbCo).粉末X线衍射表明两种化合物均有较高的纯度,单晶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两种化合物局部配位几何结构均为八面体(Oh)构型.磁性研究证明零场下配合物1YbFe和2YbCo存在量子隧穿(QTM)效应,交流磁化率不表现出频率依赖性.在外加2 kOe直流场下,...  相似文献   
54.
采用热压烧结工艺制备铝电解用17Ni/(10NiO-NiFe2O4)金属陶瓷惰性阳极材料,研究保温时间对其致密度、力学性能、导电性能以及断口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保温时间对17Ni/(10NiO-NiFe2O4)金属陶瓷材料的致密度、硬度以及导电性能影响不大,但对材料的抗弯强度与抗热震性有一定影响,当保温时间由10 min延长到40 min时,金属陶瓷材料的抗弯强度从84.61 MPa提高到125.89 MPa,抗热震性也提高10.22%,但保温时间过长反而使抗弯强度和抗热震性降低。此外,当保温时间为20 min时,金属陶瓷材料的综合性能力学性能及导电性最好。  相似文献   
55.
通过实验研究不同搪瓷釉的组成、烧结温度和时间对搪瓷釉性能的影响,从而分析不同烧结温度和时间对铸铁搪瓷釉耐酸、耐热、耐温差急变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搪瓷釉中增加ZrO2和BaO的含量显著提高了铸铁搪瓷层表面的耐酸耐热性能.铸铁搪瓷釉最佳的烧成温度为740℃,最佳烧结时间为8 min.铸铁搪瓷层表面的耐酸指数为AA级,耐热温度为520℃,耐温差急变的温度为320℃.  相似文献   
56.
采用粉末冶金法,在1300℃真空烧结2h制备了65%Ti+35%HA配比的复合材料;研究了在湿磨条件下,球磨时间对Ti/HA复合材料烧结样品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实验测定了复合材料烧结体的抗压强度和硬度,观察了混合粉体的表面形貌和烧结体的内部组织形貌。研究表明:延长球磨时间至16h时,Ti和HA均得到显著细化,HA相弥散分布于Ti基体中,形成了理想的网格结构,烧结体的硬度和抗压强度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7.
采用固相烧结工艺,按不同配方分别制备了(LiFe)xZn1-2xFe2O4(x=0.1、0.2、0.3、0.4、0.45、0.5),用Agilent8510c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在0.5~13GHz频段内材料的吸波性能.实验发现(LiFe)0.45Zn0.1Fe2O4有较强的吸波性能,然后再对(LiFe)0.45Zn0.1Fe2O4进行不同搀杂,并在0.5~18GHz频段内测试材料的吸波性能,发现掺入1wt%的Al2O3对增加-10dB带宽非常有效果.  相似文献   
58.
采用粉末烧结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能谱技术,研究了Ni-Zn体系固相烧结时粉末界面处形成的扩散溶解层的微观形貌和相结构,并利用TFDC电子理论讨论了扩散溶解层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Ni粉和Zn粉在200℃,15 h的烧结过程中,Zn原子不断扩散进入到Ni晶体中,在Ni粉颗粒基体上形成了由NiZn和Ni3Zn22金属间化合物构成的"带状"扩散溶解层.  相似文献   
59.
建立了窑长为90m的氧化铝熟料回转窑的传热传质数学模型.采用化学动力学方法研究了烧结反应吸、放热对窑内温度分布的影响,提出了氧化铝与碳酸钠的反应为窑内熟料烧结反应结束的标志.结果表明,熟料反应约在距离窑头85 m处完全结束,各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喷煤量的增加对预热、烧结带的影响大于其他各带区.  相似文献   
60.
以高能球磨法制备的93W-4.9Ni-2.1Fe复合粉末为原料,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93W--4.9Ni-2.1Fe合金,研究了烧结温度对钨合金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对试样的断口进行观察,采用能量色散谱仪对合金的组元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①烧结温度对合金的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在1 350℃时钨合金的抗拉强度达到一个极大值,为981 MPa,此时钨合金的相对密度和W晶粒的尺寸分别为98.9%和5μm;②当烧结温度达到1375℃时,合金中Ni元素开始挥发,随着温度的快速上升,合金中Ni元素的挥发不断加剧,当烧结温度升高至1425℃时合金中Ni元素已完全挥发;③合金的断裂方式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发生显著的变化,当烧结温度升至1350℃时钨合金的断裂方式由W晶粒界面分离向W-W、W-黏结相界面断裂转变,而当烧结温度超过此温度时钨合金的断裂方式又转变为W晶粒的沿晶脆性断裂;④SPS快速烧结能够有效抑制W晶粒的长大,促进钨合金的细晶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