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8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运用主分量分析(PCA)排序法对北京怀柔山区的暖温带灌丛群落进行了群系和群丛两个等级上的间接排序,降维效果较好.前三维占有信息量可达70%左右.灌丛的排序直观地反映了各样方之间的生态学距离,以及群落的连续性和间断性,并间接地反映了灌丛各类型的分布格局与其所处生境中坡向和水肥因子密切相关.主分量排序对灌丛样方具有一定的辅助分类作用,特别是对群丛的辅助分类效果更为明显.通过主分量分析,确定了对前三个主分量影响作用最大的种类.研究表明了主分量分析排序方法在灌丛研究中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2.
本文研究了昆明地区生长于石灰岩山地上的长穗高山栋萌生灌丛的地上部分生物量、净初级生产量及其萌生生长的特点.群落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和净初级生产量因年龄、生境条件的不同有所变化.昆明地区4,5年生的长穗高山栎萌生灌丛地上部分的平均生物量和净初级生产量为11.86 t/hm~2和 4.09 t/hm~2.长穗高山栎遭砍伐后能很快萌生出大量新萌枝,第1,2年高生长显著,在以后的生长中多数萌枝将被淘汰,生长速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63.
黄精的神奇     
中草药中的黄精,是属于百合科黄精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多个轮生,叶片狭条形,顶端呈钩状,可以钩在灌丛上,使它的茎能升到相当高,花白色,生于叶腋。浆果球形,熟时黑色。分布东北、华北至江南的安徽、浙江等省区。北京山区多见,喜欢生在山地森林底下土层肥厚处。黄精的地下部分为较粗的地下茎(根状茎),呈白色,圆柱形,但节部膨大,似鸡头。根状茎入药,有补脾润肺,养阴生津之功;治久病津亏口干,倦怠乏力,高血压等病症。黄精的故事十分神奇,相传从前有个大财主家有个丫环名叫黄精,是穷苦人家的女儿,但长的聪明伶俐。财主想讨她做妾,她不肯,…  相似文献   
64.
亚热带灌丛岩溶区夏季土壤CO_2浓度动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CO2作为岩溶作用的重要驱动因素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在对南川市金佛山西坡次生灌丛区连续观测的基础上,对亚热带灌丛岩溶区夏季土壤CO2浓度动态作了详细的研究,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土壤CO2随着气温的日变化而呈现明显的日变化,同时对气温的变化有明显的滞后效应。(2)不同土壤深度CO2浓度的大小基本上呈同向变化,但深度对CO2浓度的影响较为复杂。(3)气温和地温的变化和土壤CO2浓度的变化有很大的一致性,温度的变化会引起土壤CO2浓度的较大变化,而植被层的湿度和土壤CO2浓度的变化之间的关系不明显,降水和表层土壤含水量对土壤CO2浓度的贡献较大。(4)土壤CO2明显的驱动着岩溶作用的进行。以上结论的得出对进一步研究土壤CO2对岩溶的驱动作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5.
贵州花江典型喀斯特峡谷天然灌丛植被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菲  陈训 《贵州科学》2004,22(3):83-85
通过对贵州花江典型喀斯特峡谷灌丛植被类型特征、植被组成、生态位宽度的调查和计算,结果表明该地区广泛分布的灌丛有4个类型,现存植被具有明显的次生性和先锋性。本文还对该地区的植被恢复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6.
内蒙古灌木群落物种丰富度与气候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验证几种重要的物种多样性地理格局假说(水分能量动态假说、生产力假说、寒冷忍耐假说、生态学代谢假说)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木群落中的适用性, 对内蒙古中西部地区1100 km样线内的灌木群落进行调查, 结合气候数据、植被归一化指数研究不同气候或生产力因子对群落物种丰富度的解释能力。同时研究了不同功能型的植物在物种多样性?气候关系方面的差异, 包括不同的生活型(木本、草本)、水分生态型(旱生、中旱生、中生)。结果表明: 1) 水分能量动态假说能较好地解释本研究区灌木群落多样性的地理格局, 植物能获得的有效水分是影响物种丰富度的主要因素; 2) 研究结果与代谢假说的预测相反, 该假说无法解释干旱、半干旱区的群落多样性格局, 结果不支持寒冷忍耐假说在研究区的适用性, 而生产力也只能解释部分功能型的物种丰富度; 3) 不同功能型的植物对气候、 生产力梯度的响应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物种的生态特性以及种间相互作用对物种丰富度格局有着重要的影响, 深入理解群落的构建机制可能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地理格局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67.
增温可以改变植物的生长,不同植被类型的响应方式有差异.植物根系是植物生产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其增温响应的研究仍然较少.本研究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TC)模拟增温的方法,对比了长期增温对青藏高原矮嵩草草甸和金露梅灌丛群落地下生物量和有机碳含量的影响.通过分析不同土层地下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土壤和根系含碳量,发现在长期增温条件下:(1)矮嵩草草甸地下生物量显著减少;(2)2种草甸地下生物量分配明显向深层转移;(3)2种草甸植物根系总碳含量变化不显著,矮嵩草草甸10~30 cm土层根含碳量增加,金露梅灌丛草甸20~30 cm土层的根系碳含量减少;(4)2种草甸土壤总碳含量无显著变化(0~30cm),但20~30 cm土层矮嵩草草甸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金露梅灌丛草甸土壤有机碳含量降低.2种草甸地下资源分配差异将影响全球变暖背景下该地区的植被演替和碳循环.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祁连山排露沟小流域鲜黄小檗灌丛穿透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定量评价祁连山鲜黄小檗灌丛的生态水文效应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基于灌丛种群特征调查,选取3处代表性的鲜黄小檗灌丛,沿冠层枝条辐散方向选取观测断面,在每个断面上布置承雨器,对穿透雨和冠层结构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穿透雨与降雨量和冠层结构特征的关系。【结果】①试验期间,单株鲜黄小檗的平均穿透雨率为55.1%。部分观测点的穿透雨率大于100%,这主要是由于降雨在冠层的作用下发生了聚集效应。②穿透雨量与降雨量之间呈线性关系(P<0.01),穿透雨率与降雨量之间呈对数函数关系(P<0.05)。③受冠层水平结构影响,平均穿透雨率从距基部10 cm处的25.93%单调递增至距基部90 cm处的74.45%; 其中,距基部50~70 cm之间增加值最大,占总增加值的41.19%。随着冠层厚度的增大,平均穿透雨率呈减小的趋势。叶面积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穿透雨的空间分布,且降雨量越小影响程度越明显。【结论】在降雨性质相同的情况下,冠层结构特征是影响灌丛冠下穿透雨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9.
该文以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的柽柳-碱蓬(Tamarix-Suaeda)群落和柽柳-禾草(Tamarix-Gramineae)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这2种柽柳群落对土壤酶分布规律的影响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柽柳-禾草群落脲酶活性随与根茎的距离增加以及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最大值为0.376;柽柳-碱蓬群落脲酶活性随与根茎的距离增加先减小后增加,随土层深度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值为0.271.柽柳-禾草群落脲酶活性有极其显著的冠下与冠缘聚集特征,最大富集率分别为1.68和1.47;柽柳-碱蓬群落冠下和冠缘均无聚集特征.2)柽柳-禾草和柽柳-碱蓬群落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随土层深度增加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最大值分别为1.352和1.602;它们随与根茎的距离增加所呈现的规律不同,最大值分别为1.200和1.300.这2种柽柳群落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无明显聚集性.3)2种柽柳群落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含水率、有机碳及pH值有显著正相关性,与土壤电导率有显著负相关性.柽柳灌丛群落对酶有一定的聚集性,这有利于群落的正向演替.  相似文献   
70.
向海自然保护区植物种类调查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向海自然保护区植物种类进行了调查,共采集被子植物59科152属208种.该保护区植被分四种类型:干旱草甸、低湿草甸、水生植被、沙丘坨甸蔬林灌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