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与普及   66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9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裘锐  汪筱林 《自然杂志》2021,43(2):119-126
窃蛋龙类是一类形态特殊的兽脚类恐龙,它们的头骨高度特化,而且具有护卵习性。窃蛋龙类有很多特征与鸟类相似,对研究鸟类起源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长时间没有发现早期物种,窃蛋龙类在兽脚类恐龙的系统发育位置还存在很多争议。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国辽宁西部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发现以尾羽龙科为代表的早期窃蛋龙类,部分尾羽龙科恐龙的化石标本还保存有羽毛等软组织和胃石,为研究窃蛋龙类的早期演化、生活习性、羽毛及其他软组织演化等提供了重要信息。2019年研究的干戚刑天龙为窃蛋龙类手部和胸骨的演化提供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2.
冠轮动物(Lophotrochozoa,即Spiralia)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非蜕皮类原口动物,包括许多不同的动物门类。目前主要分为三个支系,即由软体动物、环节动物、纽形动物、腕足动物、帚虫动物和星虫动物门组成的担轮动物(Trochozoa),由环口动物、内肛动物和苔藓动物门组成的群居虫类(Polyzoa),以及由许多小的动物门类组成的扁形动物(Platyzoa)。最近,寒武纪大爆发期间冠轮动物的形态和系统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群居动物和扁形动物两大冠轮分支的化石记录几乎仍是空白。最近,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所对新近收集的400多个瘤状杯形虫(Cotyledion tylodes Luo et Hu, 1999)化石进行了重新研究,表明澄江化石库中早期发现的这类疑难类化石可能代表一类具骨骼的干群内肛动物。研究表明这类生物身体呈高足杯形,由杯形萼部和圆柱形的固着柄组成,固着柄的末端具有盘状的吸盘,用以附着在其他生物的外骨骼或身体上。杯体内具有U型的消化道,两端分别洞开于口和肛门,均包围在由一圈可自由伸缩的柔韧触手组成的纤毛环内。然而与现生的假体腔内肛动物相比,瘤状杯形虫个体较大,身体高度可达8~56 mm,身体表面覆盖一层疏松或紧密排列的圆形或椭圆形的骨片。另外,化石观察表明瘤状杯形虫固着柄的中央具有杯体向后延伸的体腔,属于有体腔类动物。因此,现生内肛动物体腔的丧失可能是衍征(apomorphy),其微型的身体以及解剖和体壁的简化可能是动物小型化作用(miniaturization)的结果,或者是现生内肛动物群居附着生活的适应性演化有关。具骨骼干群内肛动物的发现对理解早期冠轮生物的系统演化和相互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3.
简述了水母的早期化石记录,并根据华南寒武系发现的立方水母干群化石,讨论了祖先型水母的辐射对称、躯体构型、生活史、生活习性,以及外骨骼的形成特征,推测水母类在寒武纪大爆发初期先于两侧对称动物基本完成其高级分类单元的宏演化。寒武纪的水母在生活习性上可以分为底栖固着型和游泳型两种。  相似文献   
34.
报道最近发现的华南地区湖南省芙蓉统(上寒武统)三维保存的古蠕虫骨片碎片。描述两个新的形态属和两个新的形态种: Hunanoscolex campus 新属新种和Ornatoscolex hunanensis新属新种。大部分标本属于幼体阶段。Hunanoscolex campus体节宽度的巨大差异显示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 因此可以对个体生长对表皮骨片形态的影响进行研究。虫体生长主要依靠增加单个体节中骨片的数量。位于同一排中的大骨板排列变得疏松。新增加的小骨板和微骨板大小和纹饰基本不变, 但大骨板的纹饰可能存在变化。这些观察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蠕虫骨片的种内差异, 从而可能提高形态种属分类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5.
《科技导报(北京)》2012,30(30):14-14
最古老动物脑构造化石纪录发表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侯先光教授发表了迄今为止最古老的关于动物脑部构造的化石纪录,其精美的化石保存使科学家得以进行深入研究,并和现生动物的脑部构造进行直接对比。这是继"澄江化石"2012年7月被联合国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后,澄江化石研究领域迎来的又一大喜讯。  相似文献   
36.
胡世学 《大自然》2013,(4):8-11
节肢动物门是自然界最为庞大的动物类群,其现生种类超过110万种,占已知动物种数的85%。节肢动物的身体两侧对称,身体分节,体节上具有分节的附肢。体壁含有几丁质,具有一定的硬度,起着相当于骨骼的支撑作用。由于坚硬的外骨骼会限制身体的生长,节肢动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定期蜕皮。节肢动物活跃在海洋、陆地和天空等广阔的生态范围内,是现代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经济生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7.
莱阳古生物发现与研究具有辉煌的历史迄今为止,在莱阳地区已经发现3个著名的白垩纪生物群,即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晚白垩世莱阳恐龙动物群和莱阳恐龙蛋化石群,这在我国乃至世界上其他地方是绝无仅有的。这些化石生物群都集中分布在莱阳五龙河流域,许多重要化石遗址都分布在城郊四周,如金刚口和将军顶等。1923年,我国第一代地质学家谭锡畴在山东莱阳采集了恐  相似文献   
38.
《大自然探索》2008,(1):20-21
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寒武纪大爆发"事件的产生? 得到很多人认同的一种观点是"含氧量变异说".该理论认为,距今大约20亿年前,由于行光合作用的水生原核生物的出现,导致水圈和大气圈中的自由氧积累和紫外线辐射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39.
遵义牛蹄塘组底部凝灰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制约扬子地台早寒武世地层的精确锆石U-Pb年龄稀少,对最近于遵义松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底部发现的凝灰岩中的锆石斑晶进行SHRIMP U-Pb测年,结果显示凝灰岩的就位年龄为(518±5)Ma(MSWD=0.37),从而提供了扬子地台下寒武统第二个精确锆石U-Pb年龄数据,构建了该区下寒武统以精确锆石U-Pb年龄为基础的时间框架雏形.结合区域地层对比,凝灰岩年龄数据显示澄江生物群及三叶虫首现(FAD)的绝对年龄应该晚于(518±5)Ma.该年龄数据同时表明,遵义松林地区牛蹄塘组底部Ni-Mo-PGE多金属富集层的Re-Os等时线年龄数据(537~542Ma)不代表地层的年龄.  相似文献   
40.
衍蜓(aeschnidiids)昆虫稚虫的发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俊峰 《科学通报》2000,45(2):192-199
首次发现并描述了衍蜒科稚虫化石标本,就其亲缘关系和生态学特征做了推断,国内外曾报道过的这个科的稚虫实际上都不是衍蜓分子,根据稚虫标本所箭蜒科4属5 实际上都是衍蜓科成员,可合并为一个各,并归入Sinaeschnidia cancellasa之中,这个种是“热河生物群”的一个昆虫广布种,出现于晚侏罗世的晚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