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13篇
教育与普及   1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中华沙鳅消化道组织学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组织学、组织化学和扫描电镜技术对中华沙鳅消化道的显微结构及亚显微结构做了较详细的观察,结果表明:顶壁和底壁黏膜层均由复层扁平上皮组成.食道前段黏膜上皮为鳞状复层上皮,在上皮细胞之间分布着少量的味蕾和棒状细胞.食道后段黏膜由单层柱状上皮组成,细胞表面微绒毛发达,管腔面PAS反应呈阳性.食道腺丰富,食道肌肉比较发达,为内纵外环.胃呈"V"形,可分为贲门部、胃体和幽门部.黏膜为典型的单层柱状上皮,细胞表面极度粗糙,微绒毛非常发达.上皮细胞管腔面PAS反应呈强阳性.胃腺发达.肌肉层很发达,贲门部肌肉为内纵外环,胃体和幽门部为内环外纵,其间有大量斜肌.肠黏膜皱褶发达,黏膜表面平滑.在上皮细胞之间分散有大量的杯状细胞,杯状黏液细胞自前向后数量逐渐增多.黏膜上皮肠腔面PAS反应呈阴性,大部分杯状黏液细胞PAS反应呈阳性.肌肉层为内环外纵.肛门为复层扁平上皮.  相似文献   
92.
贝氏高原鳅消化道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解剖学、组织学、组织化学以及透射电镜技术等方法,对贝氏高原鳅Triplophysa bleekeri消化道的结构进行了详细观察.结果表明:贝氏高原鳅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胃、肠和肛门5个部分组成.口咽腔宽阔,顶壁粘膜层粘液细胞和味蕾丰富,底壁棒状细胞含量较多.食道粘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上皮细胞顶端有短微绒毛,胞质内常见线粒体,偶见粗面型内质网、滑面型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和溶酶体.上皮细胞之间夹杂大量粘液细胞,有发达的微管泡系统.基膜内有少量的纤维细胞、网状纤维以及大量胶原纤维束.肌肉层为横纹肌,环肌发达.胃为"V"形,粘膜上皮为典型单层柱状上皮.上皮细胞内含大量分泌颗粒,PAS反应呈强阳性,线粒体发达,多位于细胞基底部.粘膜层无杯状细胞,但贲门和胃体固有膜内具有发达的单管状腺体,胃腺细胞内含大量酶原颗粒、线粒体和粗面型内质网,胃腺细胞周围有发达的微管泡系统.胃体肌肉层变化较大:近贲门部内层为纵肌,外层为环肌;胃体中部内为薄层环肌,外为厚层纵肌;近幽门部内层为环肌,外层为纵肌.肠绕胃呈"φ"形,粘膜皱襞发达,单层柱状上皮游离面有很多微绒毛.上皮细胞之间分散有大量的粘液细胞,其内充满均质的分泌颗粒;整个肠段,粘液细胞自前向后数量逐渐减少.粘膜层细胞间有大量空泡状结构,近基膜处形成发达的微管泡系统.肛门为半开放结构,粘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粘膜下层为致密结缔组织,由较厚的横纹肌层支持.  相似文献   
93.
本文采用组织学技术对华北蝼蛄消化道的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其消化道具有特殊的组织结构,消化道各部的内壁均有隆起的纵脊;口腔和咽上有较粗的短齿;胃盲囊、前胃上有排列紧密的细长刺;食道、嗉囊及后肠上均有纹状缘;直肠上生有成群的纯刺。此项研究为进一步防治病虫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4.
缢蛏消化道组织学与组织化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缢蛏消化道的组织结构和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缢蛏的消化道由唇瓣、口、食道、胃、晶杆囊、肠、直肠和肛门组成。除唇瓣外的消化管壁由内向外可分为4层:粘膜层、牯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粘膜层包括粘膜上皮和粘膜肌层。口腔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其它部位的牯膜上皮都为单层纤毛柱状上皮。胃壁的局部和肠壁缺乏肌层。除口的腹面、直肠、肛门等处的外膜为浆膜外,其余皆为纤维膜。肠上皮、直肠上皮和唇瓣上皮有较强的碱性磷酸酶活性,胃上皮和肠上皮有较强的酸性磷酸酶活性。直肠的粘膜及粘膜下层中含有丰富的钙和铁。  相似文献   
95.
本文应用Grimelius法观察了白眉蝮蛇消化道的嗜银细胞.结果显示:嗜银细胞见于消化道全长,分布密度从食管到幽门逐渐升高,到幽门达最大值,从幽门到直肠又逐渐下降.嗜银细胞分布于粘膜上皮之间或腺泡上皮之间,也有少量位于固有膜内.通过形态学观察认为嗜银细胞具有内、外、旁分泌三种作用途径.  相似文献   
96.
中华鳖消化道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取中化鳖舌、食道、胃、肠各段,Bouin's液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部分组织块经10%福尔马林固定,Verhoeff弹性纤维染色和伊红复染。观察消化道各段的组织结构及其特点,测量肌层厚度、绒毛高度与宽度等。本文结果表明,中华鳖消化道各段均有淋巴组织的存在;胃肠道壁内均有腺体,但食道内没有;管壁肌层由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构成,且下段的外纵肌相对增厚。  相似文献   
97.
鲤鱼消化道组织学及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组织学、组织化学方法研究鲤鱼消化道,结果表明:消化道的各个部位普遍存在粘液细胞,肠中存在丰富的绒毛,粘膜层柱状上皮之间有少量杯状细胞;肛门中含大量肛门腺,这些是鲤鱼与摄食有关的重要适应性特征.  相似文献   
98.
为确定食性不同的小麝鼩(Crocidura suaveolens)和黑线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基础代谢率测定时的禁食时间,我们用彩色PVC(polyvinyl chloride)薄膜作为食物中的标记物,测定食物在动物消化道内的平均滞留时间.实验结果显示,小麝鼩的平均滞留时间为2.15±0.202h,黑线仓鼠的平均滞留时间是10.28±0.672 h.由于食物通过结肠的时间可能构成平均滞留时间的一半,因此我们估计小麝鼩的禁食时间为1 h左右,黑线仓鼠的禁食时间为5 h左右.这两种小型哺乳动物消化道内食物平均滞留时间的不同与其食性和消化模式的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99.
目的 评估全胃切除术后三种消化道重建方式预防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方法 统计分析2002~2007年行全胃切除无瘤生存1年以上的96例胃癌患者,分别采用袢式空肠代胃+Brmm吻合(Brsun)、单纯Roux-en-Y吻合(RY)和Roux-en-Y吻合+P形代胃(RYP)三种方式重建消化道,对这些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术后的消化道症状和营养状况作为评价依据.结果 Braun组存在严重的食管反流,RY和RYP重建则有较强的抗反流作用,RYP组饮食限制少、进餐早期饱足感发生少;术后半年时无瘤生存患者的营养状况三组无差异,而1年以后体重恢复和血浆总蛋白水平RY和RYP两组优于Braun组.结论 Braun吻合术后食管反流严重、营养状况较差;而RY及在此基础上的P形代胃术效果良好,是比较合适的重建术式,建议对预期术后生存期超过1年以上患者,采用P形代胃术.  相似文献   
100.
对乌龟消化道的辐射损伤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乌龟消化道由5部分组成,即口咽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后4部分均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组成.消化道经X线辐射后的第1 d,食道黏膜层可见脱落和黏膜层细胞出现凋亡,黏膜下层血管出现栓塞和肌层血管出现凝血;胃、小肠和大肠的黏膜细胞及腺体细胞均出现凋亡.辐射后第8 d,食道黏膜层细胞凋亡加重,血管栓塞加重,外膜损伤明显,固有膜中的淋巴组织凋亡,腺体破坏严重;胃、小肠和大肠黏膜及腺体细胞凋亡加重,黏膜下层血管栓塞.辐射后第16 d,受损的食道黏膜层细胞和腺体结构修复,外膜恢复其完整性;胃、小肠和大肠黏膜细胞凋亡减少,新生细胞增多,血管栓塞减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