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13篇
教育与普及   1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1.
32.
家兔消化道5-HT免疫反应阳性肥大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和组织化学(甲苯胺蓝和中性红)技术,对家兔消化道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肥大细胞(MC)进行了研究,并通过邻片法比较探讨了2种细胞的对应关系.家兔食管部呈免疫组化阴性反应,其余部位均有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在胃和肠中5-HT阳性细胞多分布在粘膜上皮和固有层,MC主要分布在粘膜和粘膜下层结缔组织中.有18%~48%的MC与免疫组化染色的邻片中5-HT阳性细胞在位置上相对应,它们为5-HT阳性MC,有7%~20%的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为MC.结果表明家兔消化道中有分泌5-HT的MC,MC是消化道5-HT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33.
观察研究室内育苗、池塘中间培育和海区养殖过程中的方格星虫的消化道发育和摄食特点。结果表明,方格星虫消化道结构由"C"环结构发育成双肠环结构,变态7~10d后,发育完善;消化道随体长和生长日龄增加而增大,成体方格星虫消化道约为其体长的4倍;摄食饵料由单胞藻转变为底栖藻类和有机碎屑,幼体摄食最大沙粒径小于翻吻触手基径;方格...  相似文献   
34.
胶囊内窥镜数字无线通信模块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胃肠道疾病的诊断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基于JPEG图像格式的无线胶囊内窥镜(Wireless Capsule Endoscope,WCE).针对图像数据量大、JPEG压缩格式对传输误码率要求苛刻以及WCE微型化、低功耗的特点和要求,对数字式无线通信应用于WCE以传输JPEG图像进行了研究,设计并研制了合适的发射和接收无线通信模块.实验测试表明,当发射功率为-30 dBm时,该通信模块的最大通信距离为7 m,无线数字信号经过脂肪组织后,数据接收误码率仅为0.03%,数据传输速率为110 Kb/s,平均功耗仅2.8 mA,完全符合系统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研制了无线胶囊内窥镜系统样机,并在离体实验中得到了清晰的猪小肠的图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5.
长蛸消化道的组织学与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长蛸消化道进行了研究,长蛸消化道由口、食道、嗉囊、胃、胃盲囊、肠和直肠组成,消化管壁由3层组成:粘膜层、粘膜下层和肌层。粘膜层为单层上皮,由柱状或立方细胞组成,在胃盲囊、肠和直肠还含有粘液细胞、食道、嗉囊和胃粘膜上皮表面衬有护膜,胃盲囊内壁形成长的侧褶,胃盲囊和肠柱状细胞呈现蛋白酶、非特异性酯酶、脂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细胞表面有密集的微绒毛,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胃盲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胎生蜥蜴(Lacerta V ivipara Jacquin)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及形态.方法应用Grimelius银染法.结果在胎生蜥蜴消化道中嗜银细胞分布广泛,见于其全长.其分布密度曲线大致呈“N”字形,其中胃部是嗜银细胞分布密度的高峰,幽门次之,回肠分布密度最低.嗜银细胞形态多样,主要以锥体形为主,其次还有梭形、椭圆形,条形等.广泛分布于上皮细胞基部、上皮细胞之间、腺泡上皮及腺泡之间.结论胎生蜥蜴消化道嗜银细胞分布型的形成与各部位消化功能有关;根据其形态,我们认为胎生蜥蜴消化道内嗜银细胞具有内、外分泌两种功能  相似文献   
37.
应用5—羟色胺特异性抗血清,对乌苏里蝮(Gloydius ussuriensis)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结果表明:5—羟色胺(5—HT)免疫活性细胞在乌苏里蝮消化道各段都有分布,其中幽门部5—HT免疫活性细胞分布密度为最高,食管部最低,同时对其分布型的原因、形态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8.
黑颈鹤消化道的组织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对一雌性5龄黑颈鹤的消化道进行了组织学的观察。粘膜层、肌层和消化腺发达为组成消化管壁的主要结构,咽、食道、嗉囊均为复层扁平上皮,角化层明显,粘液腺数量多,体积大、腺胃固有膜内有单、复两种管状腺。肌胃的类角质膜发达。单管状肌胃腺常4-6或12-14个组成一束,肌层仅为厚层环肌组成,小肠绒毛肠腺发达。粘膜肌明显,大肠壁厚肠腺少,肌层相对发达。  相似文献   
39.
九孔鲍消化道组织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九孔鲍消化道各段的组织学,观察表明,其消化管壁一般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四层组成,除口,咽局部为立方上皮外,其余各段的粘膜上皮均为单层柱状上皮,且含有三种类型的细胞,柱状上皮细胞,分布于整个消化道内燃,构成粘膜上皮的主体,其高度范围,排列疏密因部位不同而异,杯状细胞,主要分布于吻,口,咽,食道后段及直;颗粒状腺细胞,分布在除吻以外的消化道粘膜上皮内,胞浆中含有嗜酸性颗粒,肌层在吻,口和咽壁发达,而在食道,胃和肠壁较薄。  相似文献   
40.
不同pH 条件下鳜鱼消化道蛋白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初步研究了不同pH条件下鳜鱼(Sinipercachuatsi)消化道不同部位蛋白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鳜鱼消化道不同部位蛋白酶的活性存在较大差异,最适pH也不相同.消化道不同部位蛋白酶的活性强弱顺序为:幽门盲囊>胃>肠前段>肠后段.幽门盲囊的蛋白酶活性最强,明显高于胃、肠前段和肠后段.蛋白酶活性在幽门盲囊的最适pH为8 0~10 4,且在偏碱性条件下有较强的活性;在胃部的最适pH约为2 8,且在偏酸性的条件下活性较高;在肠前段和肠后段的最适pH为9 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