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4篇
系统科学   26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37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6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雷达截面积(radar cross section, RCS)可以为武器装备设计提供支撑。因此,许多国家都建立了标准测试场,可以满足大多数目标RCS测量的需要。对于海面背景下的非合作弱目标而言,只能依赖实际测试来获取目标RCS,但有时会面临多径干扰和信号弱的问题。针对该问题,在海上外定标和目标信杂比改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目标RCS估计方法。设计并开展了海上目标RCS测量试验,并对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验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同时给出了弱目标RCS起伏特性的定性描述。  相似文献   
22.
The discrepancies that if there is any amphidromic point of S2 constituent and its location if there is around the Natuna Islands in the southem South China Sea have suspended for a long time, however, there is always no convincing research to settle them up to now. The TOPEX/Poseidon and Jason-1 altimeters have been providing a long-term sea surface height data, which can be used to calculate the constants of tidal constituents along the satellite footprint with the harmonic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more than 12 years altimetry data from T/P and Jason-1, the character of phase lags from harmonic analysis is used to identify if there is a S2 amphidromic point around the Natuna Island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re is no S2 amphidromic point instead of a nodal line of a standing wave, and the amplitude of S2 constituent is close to zero along the nodal line.  相似文献   
23.
论述平均海平面,海面,潮面,平均潮面和海拔的概念、定义。提出研究平均海平面的一些基本问题,以及尚待深入探讨的几个问题,给出国内外的若干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4.
海面杂波的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浪引起的雷达反射信号即海面杂波对于欲探测目标的雷达图像造成干扰,此种干扰无法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在舰船指控系统的陆基演练中,要求模拟海上战术环境,本文提出海情仿真的工程近似仿真方法。  相似文献   
25.
在数字地球上模拟海面,是数字地球可视化以及海洋仿真的重要需求之一。利用屏幕细分自适应算法对海面网格进行计算,并在GPU中处理其网格点相应的坐标转换和计算,大大减少了对CPU的占用率。在可视范围内,对海面网格进行实时的优化处理,提高了效率,满足数字地球相关仿真系统对海面仿真的需求。在解决海洋和陆地分离显示上,提出了一种简单的设置透明度的实现方法,既满足了现实需要,也大大提高了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26.
提出一种计算粗糙海面条件下空气中声源激发水下声场的方法,并通过数值仿真研究粗糙海面对水下声场的影响.在波数积分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微扰法将声场分为平均声场和散射声场之和.其中,平均声场采用国际流行的波数积分模型OAST计算,散射声场采用自相容扰动法计算.对不同风速、不同声源频率条件下的声场进行仿真,结果表明风速越大、声源频率越高,总声压变化范围越大,同时,水下接收到的平均声压和均方声压受到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27.
海表面流场是海洋学中十分重要的研究对象,本文综述了海表面流场微波遥感所涉及的海表面建模、计算电磁学、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海面成像及SAR信号等基础研究领域,梳理了海表面流场微波反演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已有反演方法的利弊并找出待研究的科学问题,逐一剖析这些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针对海表面流场微波遥感中有待解决的在动态海表面建模中如何引入海表面流场因素、运动海面电磁散射特征的表征中如何选取参数和反演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图像分辨率等问题,提出了研究策略,指明了海表面流场微波遥感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方向,最后对海表面流反演工作进行了展望,探讨了高分辨率海流反演的下一步工作。  相似文献   
28.
在分析海面波动对潮灾强弱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对近2000年来我国沿海地区2000多条潮灾史料进行了统计分析.从潮灾相对强度变化曲线来看,近2000年来,唐代前期和中期以及两宋时期为两个明显的潮灾高潮期,14世纪、16世纪、18世纪为三个不明显相对高潮期.潮灾强度变化与历代海塘修筑频率变化有较好的一致性,应是海面变化的反映.进一步分析表明,“中世纪温暖期”和其后的“小冰期”中气候冷暖波动的主要峰谷点与同期潮灾强度曲线峰谷点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而塘工频率曲线的峰谷点则有滞后现象.这一研究结果显示了历史时期在百年尺度上气温、海面、潮灾、塘工四者之间的有机联系——温暖期对应于相对高海面期、潮灾高潮期以及稍后的海塘修筑高潮期.  相似文献   
29.
为研究粗糙海面和粗糙海面上刃形峰对海岸雷达波传播的影响,在粗糙海面和刃形峰衍射损耗公式中引入了更符合实验结论的粗糙海面反射系数,并用来计算雷达波在粗糙海面(含刃形峰)的传播衍射损耗。结果表明来自粗糙海面的反射是计算雷达波沿粗糙海面传播损耗和刃形峰对雷达波衍射损耗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0.
通过大万山海洋站和珠海海洋站2002~2007年的实时风观测资料,采用气象学与数理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万山群岛海域海面风形成的原因与局地特征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季风是万山群岛海面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每年1月、11月和12月以偏北风为主,4~9月以东南风为主:海陆风、东北信风、台风和局地对流引起的海岛风也是万山群岛海面风形成的原因之一,但在全年中不占主导地位;海陆风和海岛风是万山群岛海面风的局地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