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14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7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2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Lambert冰川流域物质平衡和南极冰盖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Lambert冰川流域的现场考察资料和浅冰芯研究结果显示,该流域东侧和西侧积累速率分布和过去几十年的变化具有明显差异:东侧平均积累速率较西侧高;近50年东侧处于增加状态,西侧则为明显减小.冰量平衡计算表明,该冰川流域目前处于物质正平衡状态,因而冰盖将趋于增厚.据现有资料估计分析,整个南极冰盖处于微弱负平衡.如果南极地区气候变暖,物质平衡将向正平衡方向发展,因而不会引起海平面上升.但是西南极冰盖的不稳定性可能随气候持续变暖而增强,成为引起海平面上升的最重要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32.
晓娟 《科学大观园》2013,(10):13-14
哈士奇营地位于安卡雷奇附近的冰川顶,需要从格沃镇搭乘直升机才能到达,游客可以乘职业雪橇手驾驶的雪橇穿越冰原,如果有足够的勇气和体力,也可以试一下自己驾驶雪橇。在冰原中乘狗拉雪橇时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除了保暖的衣服和手套、帽子外,遮挡风雪的护目风镜也是必需的,它可以防止被狗爪扬起的冰块砸得狼狈不堪。老镇子在半个世纪前的大地震  相似文献   
33.
行驶在山间的崎岖小路上,瞟了一眼警示牌:离下个加油站还有53公里。可不大一会儿,第二块牌子上的里程数又变成了148公里。无线电搜索不到文明的迹象,看到一栋房屋、一棵树或一辆车后,平均3小时内不会再度与别人相逢。难怪冰岛被称作全欧洲最空旷的地方,这个国家的面积和英格兰差不多,人口却只有32万,相当于伦敦一个区的住户,其中近半数人口都生活在首都雷克雅未克。沿着环绕全岛的一号公路上周游冰岛,或许是世界上最孤寂的旅程。离开市区没几分钟,交通流量便急骤下降,前方1339公里的旅程,多数时间  相似文献   
34.
湖南省西部桑植地区栖霞期相对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南方发育的中二叠统地层最为完整,该台地浅海环境的碳酸盐岩地层对于全球海平面变化曲线的重构尤为重要.湖南省西部桑植地区二叠系栖霞组碳酸盐岩地层中地层旋回发育,是层序地层分析和相对海平面变化分析的理想地层.本文通过地层的旋回性分析,将栖霞组和茅口组下部地层划分出三个三级层序S1、S2和S3.在此基础上,结合岩相和相对水深分析结果,重构出桑植地区栖霞期至茅口早期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该三级海平面变化旋回叠加四级海平面波动,与全球三级绝对海平面变化旋回有着良好吻合性,说明该区栖霞期相对海平面变化与全球绝对海平面变化有关,主要受晚古生代冰期-间冰期旋回的影响,反映二叠纪冈瓦纳大陆百万年级别的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35.
青藏高原东南部岗日嘎布地区冰川严重损耗与退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洋性冰川由于所处位置降水量大、气温高, 因而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更为显著. 针对藏东南海洋性冰川, 通过冰川表面物质平衡监测、GPS冰川末端位置测定、冰川雷达测厚以及地形图与卫星遥感图片相结合的方法, 对岗日嘎布地区冰川变化进行了研究. 研究发现,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 本区冰川经历了严重的物质损耗与退缩. 南坡的阿扎冰川冰舌末端由于表面强烈消融而形成长约6 km的表碛覆盖区, 冰川末端呈现出加速退缩的态势. 北坡的四条冰川物质平衡观测数据显示, 2006年5~2007年5月冰川表面出现较大亏损, 冰川退缩速度为15~19 m. 此外, 与面积较大的冰川相比, 小冰川呈现出更为明显的退缩状态. 气温升高造成的本区冰川强烈物质损耗及占本区冰川数量众多的小冰川的“消失”将可能会对本区水资源、生态环境、局地气候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等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远涉 《科技潮》2002,(10):53-53
冰川是一种由“冰”构成的“河川”。冰川既是一种固体水资源,又是一种具备特殊形态特征和地貌景观特征的旅游资源。它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也是登山运动爱好者的向往之地。按冰川所处的位置、形状和规模,可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两种。中、低纬度高山雪线以上形成的冰川被称为山岳冰川。我国的现代冰川全部为山岳冰川。  相似文献   
37.
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hat the occurrence of glacial-interglacial gyrations can be explained with the Milankovitch theory. However, the solutions of some problems in the theory are currently not derived yet. After researching the eastward dust transport from Central Asia, we have found that there is a positive feedback mechanism between the eastward dust transport and the global temperature decrease. This magnifies the effect of solar radiation change in the high-latitude Hemisphere, and results in area of the Northern the occurrence of the global glacial epoch. The positive feedback mechanism starts with the reduction of solar radiation in the high-latitude area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Subsequently, the global temperature decreases and global glacial epoch occurs, in which the pivotal fac- tor is the eastward dust transport from Central Asia. With the theory of the positive feedback mechanism, some problems in the Milankovitch theory can be solved well.  相似文献   
38.
冰川在消失,极地冰架在崩塌,海平面在上升,永久冻结带已不再亘古不化……地球变暖究竟会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阅读本文你也许能找到一些答案。  相似文献   
39.
李晔 《科技潮》2004,(2):42-43
2001年底,联合国下属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表了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第三次评估报告。报告特别指出,在过去的100多年里,尤其是最近50年中,人类活动中过度排放的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使其在大气中的浓度超出了过去几十万年间的任何时间。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使得过去140年中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4~0.8℃,达到了1000年以来的温度最高值。与此同时,气候系统也发生了各种变化,北半球中高纬度河湖结冰期缩短约2周;北极海冰最近几十年减薄40%,范围减少10%~15%(春、夏);极地冰川大范围缩减,比40年前的总面积减少10%;极区永久冻土带消融,变暖和退化;厄尔尼诺现象近20~50年更频繁、持久和强烈;北半球作物生长期近40年中每10年延长约1~4天;全球动植物活动区北移、上移,具有更长的乳化期、开花期、迁移期和病虫害爆发期……近日,英国气象学家也警告说,人类活动引起全球温度不断上升,全球变暖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并不亚于核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此,就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多年从事气候和气候变化研究的有关专家。  相似文献   
40.
中国境内又一种新成冰作用的发现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我国学者,在青藏高原南部希夏邦马峰地区达索冰川7000m处大平台,发现有重结晶带,长约3km,宽超过1km,平均测厚达350m以上。文中详细叙述了和讨论达索冰川成冰作用过程,夏同我所带来的丰沛降水、多云天气每天降雪所产生的高反照率是形成再冰结-重结晶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