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37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4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Two sediment cores, KCES1 and ODP797, which were recovered from the Sea of Japan (JS), were measured for alkenone-derive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 (U37-SSTs). Our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SSTs closely follow the glacial-interglacial cycles during the last 170 ka, except in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LGM), during which the SST was higher than in the Holocene. The anomalous high temperature in the LGM is considered as an effect of the intrusion of a low salinity water mass into the JS when the sea level was almost below 130 m. On the glacial- K interglacial to orbital timescale, the U37-SSTs record in the JS correlated well with the benthic foraminiferal SO record and solar insolation, which suggests the dominant control of solar insolation and its related sea ice develop- ment on the SST in the JS. On the sub-orbital/millennial timescale, reduced SST corresponds to an enhanced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EAWM) during the last glacial period (MIS3 and MIS4), indicating the dominant control of sea ice expansion due to the enhanced EAWM on the SST in the JS. In contrast, during the last interglacial period (MIS5), the SST in the JS was controlled by variations in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These results highlight the key role of solar insolation and associated glacial-interglacial conditions in the variations of the SST in the JS since the last 170 ka.  相似文献   
72.
在金秋十月的美国高校访问期间,笔者有幸随团走访了位于美国东部康涅狄格州的海岸警卫队学院(Coast Guard Academy简称CGA)。学院成立于1876年,是美国5所联邦军事学院中最小的一所,在校生约1000人,是美国培训海岸警卫队军官的学院,主要目标之一是使每个毕业学员具有履行海岸警卫队现役军官职责所必须具备的领导才能,具有健康的体魄、勇敢的意志和清醒的头脑,热爱海洋和海洋学,富有高度的荣誉感和进取精神。学制4年,学员毕业时,获理学学士学位,如身体合格,可由美国总统任命为海岸警卫队海军少尉。  相似文献   
73.
海峰 《科学大观园》2013,(24):34-36
发现“泰坦尼克”号沉船的海洋学家和考古学家罗伯特·巴拉德表示,《圣经》中描述的大洪水和诺亚方舟可能真实存在,而不是一个神话。这位海洋考古学家率领的研究人员发现了能证明《圣经》中提到的大洪水证据。  相似文献   
74.
《大自然探索》2009,(12):5-5
对地中海进行的一项新研究表明,随着最近几十年来海水温度的上升,海洋中的一种巨大的黏团状物质——海脓包也越来越多,它们入侵的海域也越来越宽,存在的时间则越来越长。  相似文献   
75.
微波多普勒雷达海浪参数提取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海浪混合表面散射理论和线性波理论,利用3种规模波对微波多普勒谱的不同贡献,推导出海浪谱与径向速度转换函数,得到了一种适用于多普勒雷达的海浪谱以及海浪参数提取算法.该算法从海洋回波的多普勒谱中获取径向速度序列,根据海浪速度谱与海浪谱之间的转换关系推导海浪谱,再用谱矩法计算相应的海浪参数.运用该算法分别对微波多普勒谱雷达的模拟与实测数据进行处理,实现了有效浪高和平均海浪周期的高精度提取,证实了该算法在微波段多普勒雷达的海浪参数反演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6.
传统的微体古生物学研究中,有孔虫是生活于海洋环境中以具有膜状、胶结质或钙质壳为特征的丝网状肉足虫类原生动物.最近对底栖有孔虫rDNA序列的分析研究,揭示了有孔虫还有无壳(裸露)种类以及生活于陆地淡水环境的类型.同时分子系统学研究表明有孔虫位于真核生物系统树的基部,在双滴虫类与绿眼虫类之间.对浮游有孔虫大量基因型及其与环境关系的研究,揭示了传统研究低估了有孔虫的多样性.有孔虫基因型与生物地理分布、海洋环境有关研究表明利用rDNA序列分析识别出的同一物种的不同基因型可以为古环境研究提供更加精确的替代性指标.  相似文献   
77.
粤东红海湾海区波侯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遮浪海洋站3a的观测记录,对红海湾海域的波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区的观测资料前后有差异。海区的波高比较符合两参数的Weibull分布,波浪周期符合对数-正态分布。该海区的波浪类型以风浪为主,其中大浪主要是由风暴引起。平均波周期和平均波高的方根的比例系数为3.87。波高1天滞后的自相关系数为0.42,不平静海面的平均延时符合指数形式。最后用日极值波高数据和二项一对数正态复合极值分布分析了该海区的重现期波高。  相似文献   
78.
古海洋学中锶稳定同位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学中锶稳定同位素研究进展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博士后董军社古海洋学处于整个地球科学的前沿阵地,其发展之迅速,不但在地学界堪称绝无仅有,即使在当代自然科学领域中亦属罕见(汪品先,1989)。古海洋学当前以“全球变化”为主题,以“高分辨率...  相似文献   
79.
海洋调查数据的可视化建模及实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计算可视化作为新一代的分析工具,正在进入物理海洋学领域,文中介绍对海洋调查数据进行可视化的关键问题-数据建模,并从分析海洋调查数据的特点出发提出针对海洋研究中可视化建模的原则和有效途径。给出相关的实现方法,其中,重点讨论局部体样条建模中必须面对的区域分割优化问题,引入遗传算法并给出较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0.
 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提出要加快发展空间和海洋技术。而海洋技术又被列为重点发展的六大前沿技术之一。深海高技术则是重点关注的领域。我国的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都需要我们走向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深海。按照美国著名水声学专家R. J. Urick的解释,“深海”有两种不同的定义:测深学意义上,大致以沿海大陆架延伸为标准,大约100英口寻(约200米)以内为浅海;水声传播意义上,没有多次海底海面反射的水声信道为浅海。按这个定义,浅海的水深是一个模糊的数值,它是随地缘而变化的。由于声波是迄今为止人类知道的唯一能在海中远距离传播的能量形式,所以在深海高技术的发展中,水声学(海洋声学,声学海洋学)具有重要的作用,并担负重要的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