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37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4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海洋初级生产力模式与遥感应用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近10余年来海洋初级生产力模式,包括基于叶绿素遥感观测的生产力模式研究的进展,从基本法和实例解析两方面入手,从单一水柱到全球不同空间尺度,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同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2.
《科学通报》2007,52(20):2460-2460
由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China)主办的第9届国际古海洋学大会(ICP9)于2007年9月3~7日在上海成功召开.来自31个国家或地区近500名古海洋学家齐聚一堂,交流、展示全  相似文献   
53.
冲绳海槽晚第四纪千年尺度的古海洋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对位于冲绳海槽中段近槽底岩芯DGKS9603有孔虫分析,AMS^14C年龄测试和FP-12E转换函数计算,获得冬季和夏季海水表面古温度随深度的变化曲线,整个岩芯可见7个冷期和8个暖期,全新世中晚期的低温事低,YD,H1,H2,H3和H4事件,以及末次冰期中的小冷期均有明显反映,说明50kaBP以来的短周期变冷事件很可能具有全球性意义,冷期时的沉积速率普遍大于暖期,全新世为最低,可能与海面上升,黑潮  相似文献   
54.
主要利用地震海洋学方法研究了南海东北部东沙海域内孤立波的结构特征,内孤立波的类型是第一模态下沉型,最大振幅有85.5 m.内孤立波自最大振幅所处深度向下,其振幅大体呈线性减小趋势,振幅随深度的减小率为0.2左右.海底对内孤立波的波形会产生一些影响,一方面海底可能会"切割"内孤立波底部,使之出现间断,另一方面海底的"摩擦"会导致近海底的内孤立波处会发育有较多次一级尺度的波动.横向上看,由地震剖面所得到的内孤立波视宽度,需经过一定的校正才能获得真实宽度,本文所研究的两个内孤立波视宽度分别是4.52和3.36 km,校正后的宽度为0.5~3 km.另外内孤立波处存在的垂向噪音反映出内孤立波具有很强的垂向剪切力.内孤立波水平波数谱与GM模型谱的对比研究表明,其能量在低波数段比GM谱大两个数量级左右.  相似文献   
55.
 南海在距今34 Ma之前的始新世从陆地变为海洋,古水深不断加深,至距今24 Ma之前的中新世/渐新世之交,由于T60构造运动,南海海盆整体进入深海环境。但是,自中新世以来随着吕宋岛弧向欧亚板块碰撞,南海海盆的半封闭程度在距今10.0、6.5、3.0和1.2 Ma之前加剧,导致南海深部海水只能来自巴士海峡海槛深度2600 m以浅的太平洋。此后,巴士海峡两侧的南海与太平洋深部海水交换,由于全球海平面变化,呈现冰期/间冰期模式。  相似文献   
56.
 物理海洋学是由海洋观测、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共同推动的科学。得益于海洋观测和数值模拟能力的提高,2016年物理海洋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简述了2016年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变异、西边界流与中尺度涡相互作用、温跃层湍流混合等重要研究成果,回顾了中国在热带西太平洋及邻近海域海洋观测网的建成、新型Argo浮标投入使用等海洋学热点事件。  相似文献   
57.
早古生代海相碳酸盐的成岩蚀变性及其对海水信息的保存性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有关海相碳酸盐对海水信息保存性的评估研究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已成为古海洋学研究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前提,其发展对古海洋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研究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通过对重庆市秀山剖面早古生代海相碳酸盐的阴极发光性和Mn,Sr,Fe,Mg等元素分析,评估了早古生代层中各种碳酸盐结构组分对海水信息的保存信息的保存性及主要控制因素。除细结构的微晶方解石和腕足类壳对海水信息保存较好以外,白云石,尤其是微-粉晶白云石对海水信息的可保存性也得到肯定,在控制碳酸盐矿物成岩蚀变性的因素中,除要注意其原始矿物是否具有较高的抗成岩蚀变能力外,同时要注意岩石原生孔隙度和岩石中陆源碎屑含量对碳酸盐岩蚀变的影响,作者还强调了成岩过程中由长石等铝硅酸溶解提供壳源Sr所造成的碳酸盐矿物成岩蚀变可能表现为较高的Sr含量,这是将Sr含量作为评估方法时需要注意的,在不进行^87Sr/^86Sr测定的前提下,Mn/Sr比值可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58.
生物海洋学海洋学的分支学科之一.本文综述了生物海洋学的定义、学科发展的历史、生物海洋学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新技术的应用等研究内容,阐述了该学科研究热点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生物海洋学的未来重大进展将表现在生物多样性在生物地球化学动力学中的重要作用、功能生态学、生物聚集体的结构动力学以及人类影响和生境关系等4个方面.  相似文献   
59.
为了解热带印度洋的水声场,利用2004-2013年10a的地转海洋学实时观测阵(Argo)资料,根据声速计算经验公式,对水声的水平分布、铅直断面分布、声跃层的分布、季节变化和铅直结构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对强跃层区进行逐月研究。结果表明,50m深度层声速场呈北高南低的纬向带状分布形式,而200m深度层声速场由北向南呈现高—低—高—低分布;在85°E断面上,声速等值线在赤道以南存在较大的槽、脊,而在赤道以北较为平直;声跃层的深度冬季总体分布为南浅北深,夏季在10°N西印度洋和10°S东印度洋各有一部分明显的较深区域;跃层厚度普遍冬季大于夏季,东部大于西部,跃层强度的分布在冬季存在1个高值区,在夏季存在2个高值区;跃层的断面分布上,其结构、强度和位置都随季节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0.
最近,海洋学家在西里伯斯海发现了许多奇异的物种。西里伯斯海位于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之间,是全球最深海洋盆地所在地之一,此前人们对这片海域少有探索。相对封闭的地理位置,加上深海的低温,使这里成为全球海洋生物最多样的地区之一,许多物种恐怕已经在这里与世隔绝地生存了数百万年之久,其他海洋区域的众多物种可能都起源于这里。科学家们此次发现的一些物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