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29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2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基于脊波变换的手指静脉图像增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人体手指静脉图像的结构和特点,提出一种基于脊波变换的图像增强算法.该算法对手指静脉图像小波域各高频子带系数进行脊波变换,利用非线性新脊域系数确定法对脊域系数进行处理,然后对各高频子带进行脊波逆变换和小波图像重构.该算法对手指静脉二维曲线奇异处理、边缘增强等具有较好的效果,克服了小波变换在高维曲线奇异和方向选择上的不...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脊髓外硬脊膜内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对2003年3月~2008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并有随访资料的32例脊髓外硬脊膜内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7个月-65岁,平均42.9岁.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平均14个月.术后随访期复发3例,其余患者无复发.患者术后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评分:23例好转,7例无改变,2例较术前下降.结论:对于脊髓外硬脊膜内肿瘤手术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脊髓外硬脊膜内肿瘤宜早诊断并适宜尽早作显微全切术.  相似文献   
43.
利用渤东地区丰富的钻探资料,开展油气横向与垂向运移路径研究,总结远源型凸起区和斜坡带的油气运聚规律。研究表明,潜山不整合面和馆陶组底部区域砂岩是输导脊的2种通道类型。输导脊是浅层新近系油气富集的基础,它与断层耦合程度控制浅层油气运移。根据输导脊上圈闭与断层的接触方式,"脊-断"耦合关系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接触式进一步细分为控圈式和非控圈式。只有接触式的"脊-断"耦合关系才利于浅层油气运移,其中控圈式的接触关系浅层运移条件最优越。综合考虑输导脊规模及其与有效烃源岩的接触范围、输导脊上圈闭面积及其与有效烃源岩之间的压差等参数,构建的输导脊油气运聚系数可以较好地反映输导脊的运聚能力。油气富集层系受断层活动强度与区域盖层厚度综合控制,利用断盖比参数可以定量判断,断盖比值0.25和1分别是深层东营组、浅层明下段底部区域盖层遮挡的临界值。输导脊分布的区域是远源油气勘探的重要区带,"脊-断"耦合好的构造是浅层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44.
洋底动力学——从洋脊增生系统到俯冲消减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洋底动力学.方法 对相关国际前缘研究成果进行综合研究.结果 洋底动力学旨在研究洋底固态圈层的结构构造、物质组成和时空演化规律,研究洋底固态圈层与其他相关圈层.如软流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相互作用和耦合机理,以及由此产生的资源、灾害和环境效应.结论 洋底动力学以传统地质学理论和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在地球系统科学思想的指导下,以海洋科学、海洋地质、海洋地球化学与海洋地球物理、数值模拟等高新探测和处理技术为依托,侧重研究洋脊增生系统、深海盆地系统和俯冲消减系统的动力学过程,以及不同圈层界面和圈层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传输、转变、循环等相互作用的过程,为探索海底起源和演化、保障人类开发海底资源等各种海洋活动、维护海洋权益和保护海洋环境服务的学科.  相似文献   
45.
在显微及亚显微的水平上,对黑脊倒刺鱼巴原生殖细胞(PGCs)的起源和迁移的过程进行了研究.PGCs最早发现于低囊胚期的囊胚层,后来从早期胚胎的下胚层迁移到脏壁中胚层,再沿着肠系膜迁移到两侧的生殖嵴中,最终与生殖嵴细胞共同组成未分化的性腺.其迁移过程既与周围组织细胞的推动有关,也与其自身的主动迁移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46.
脆弱数字水印是当今图形图像认证的一项关键技术,脊波变换的理论是小波分析理论的最新成果,数字加密技术是对多媒体信息进行加密保护的一项非常可靠的技术。在此把最新的脊波技术和数字加密技术结合在一起,提出了一种变换域脆弱数字水印算法,并经仿真试验证实,该算法具有良好的不可见性,且水印对图像的篡改非常敏感,可以有效的对图像进行认证。  相似文献   
47.
基于牙片图像的特点及脊波变换能保持线型结构的特性, 提出一种基于脊波变换的边缘检测方法. 以Radon变换作为脊波和高斯小波间的桥梁, 通过脊波域内灰度均值的比较对牙根管区域进行定位, 得到了定位准确、 连续的根管图像边缘. 该检测方法抗噪性好, 定位准确, 更益于医生诊治.  相似文献   
48.
中国东部"冷槽”和"热脊”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东部(青藏高原以东)冬季形成低温的“冷槽”,而夏季形成高温的“热脊”冷槽、热脊形成的机制是不同时空尺度的环流和青藏高原的动力和热力作用,冷槽、热脊的形成对中国东部气候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9.
一种高效率PS光子互连网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互连元件四脊棱镜和菲涅耳棱镜组等效关系的基础上,对由此构成的光子互连网络进行了实验研究,并给出了具体实验方案及结果。  相似文献   
50.
梯形脊形金属波导传输特性的二维频域有限差分法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二维频域有限差分法(2-D FDFD),对梯形单脊矩形波导和梯形双脊矩形波导的传输特性进行了分析.采用直角坐标系中2-D FDFD的一般分析公式和波导梯形斜边上的差分公式,对梯形单脊矩形波导和梯形双脊矩形波导的传播特性进行了分析.数值计算结果和已有的数值结果以及仿真结果吻合得很好,证明了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