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48篇
理论与方法论   48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7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681.
人类学在发展过程中,一直注重研究疾病与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关系。世纪之交的中国,艾滋病问题日愈严重,引起人类学者的集体关注和行动,已经造成了一定的“话语声势”和社会影响。艾滋病这场世纪瘟疫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为人类学学科利用自己的武库为现实服务并发展自身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682.
683.
三线建设是国家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一种战略行为,成就了颇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它的叙事主体是来自四面八方的"三线建设者"。以攀枝花、陕南、甘南为主的三线建设城市共同建构着人们心目中的"三线"形象,也共同书写了具有族群意识指向的"集体记忆"。从文化人类学角度探视三线建设,研究国家如何行动与为何如此作为以及三线建设者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族群意识,也就是审视其背后有关族群表达的文化身份,既是为了对三线建设的解读去表层化,也是为了更深刻地认识这一行为。  相似文献   
684.
吉林大学匡亚明特聘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项目首席专家——陈秉公教授,笔耕不辍20余载完成著作《主体人类学原理——"主体人类学"概念提出及知识体系建构》,全书共51.5万字,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入选2011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本书旨在促进人类学科对象和知识体系本位的复归,提出创建"主体人类学"学科,聚焦"人本身",全面阐释"具体的  相似文献   
685.
匈奴的名字是如此之响亮,只要触及历史,就不能回避。早期的草原丝路就是他们开辟的。他们是进入文明社会后游牧文化的代表,其历史地位并不亚于曾经  相似文献   
686.
从我国医疗损害鉴定处理方法的历史沿革入手,对我国医疗损害鉴定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必须建立科学统一的鉴定机制,以保障《侵权责任法》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687.
龙隐 《世界博览》2013,(11):83-83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各个文明地域当做春药使用的植物,动物和矿物,都是蒙昧人的迷信。落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里,满怀希望的仙王奥伯龙命令小精灵把三色堇的汁液滴到仙后泰坦妮亚的眼睛上。这样,她就会疯狂地爱着他。"它的汁液在沉睡的眼睑涂抹/男人和女人就要疯狂地在爱河溺落/爱上他下一眼看见的生物。"现代人认为莎士比亚杜撰了三色堇的催欲功能。而《伊索尔德的魔汤——春药的文化史》一书讲述的,则是在人类历史  相似文献   
688.
689.
生态人类学是一门运用人类学理论和方法来考察人类与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学科。在生态人类学的研究中,历史研究法有着重要的作用。历史研究法不仅有助于找到生态蜕变的成因和防治方法,而且为文化制衡的实现提供了启示。因此,在生态人类学中运用历史研究法时要对其应用范围加以合理认定,考察各民族的文本历史资料以及流传下来的其他生态智慧和技能,并且结合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共同推动人类生态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690.
《艺文类聚》是中国早期少数留存的类书之一,由于编纂的精湛,成为后世类书编纂的效仿楷模。采用人类学视角,从《艺文类聚》分类体系入手,尝试对其人类认识世界的思维状态进行研究。发现《艺文类聚》凝聚着历代士人对世界对人类对社会思考的菁华,也浸淫着唐初参加编纂的士人对世界的理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