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2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59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70篇
教育与普及   106篇
理论与方法论   26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127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辽东湾表层沉积中有孔虫介形虫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辽东湾的88个表层沉积样品中的有孔虫介形虫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共得有孔虫44属87种,介形虫24属34种,按其分布范围的差异分为3个有孔虫介形虫组合;并探讨了组合与沉积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72.
采用Wilbert蛋白银法及Chatton-Lwoff银浸法对一种附生于栉孔扇贝鳃丝上的寄生车轮虫进行了光镜水平下的研究。依据其形态学和纤毛图式特征,该种被鉴定为Trichodina jadranica Raabe,1958.此为我国新记录,同时也是第一例有关寄生于扇贝鳃表纤毛虫原生动物的报道。  相似文献   
73.
观察银白前口虫Frontonia leucas Ehrenberg切割去除口器的再生过程,发现靠近口后缝的纤毛条索对带核的无口器断片再生口器起重要作用。银白前口虫在口器再生过程中与皮膜上老纤毛结构相关,在口后缝前部的左边若干纤毛条索从产生新基体开始至分化成咽膜和口洼,最后与口后缝右边恢复的前庭毛基索组成新口器。  相似文献   
74.
75.
实验观察了岩虫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态习性及其个体发育各个时期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76.
记述Yi目Yi科2个种,其中1种新记录。标本采自我国西沙群岛。  相似文献   
77.
中国单针类纽虫一新记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8.
不同龄级马尾松对松材线虫病抗性的探讨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23  
从松褐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成虫活体上分离用PDA平板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培养的松村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对不同龄级和不同生长势的马尾松(Pinusmassoniana)的接种试验表明,14年生以下和生长势旺盛的马尾松幼树抗松材线虫病;16年生以上和长势弱的马尾松中龄、成熟和过熟林树对松材线虫病的抗性较弱,并随树龄的增加和长势的减弱抗病能力减弱。对各龄级马尾松的化学内含物萜类和树脂酸的组成分析,长叶烯、α-烯和去氢枞酸的含量随树龄的增加而增加,并与其抗性呈负相关;β-蒎烯、单萜和枞酸型树脂酸的含量随树龄的增加而减少,并与其抗性呈正相关。有相关性的化学内含物加入PDA灰葡萄孢平板培养基培养松材线虫,与接种试验有相同趋势,长叶烯和去氢枞酸加入量的增大有利于线虫繁殖;β-蒎烯、单萜和枞酸型树脂酸则相反,加入量增大(与树内量相近)线虫的繁殖量减少,说明含量高时对线虫的生存和繁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9.
一种游仆虫无性生殖周期中大核及其DNA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光学显微镜、显微光度计和定量细胞化学技术研究了一种游仆虫无性生殖周期中大核及其 DNA 含量的变化特征,获得如下结果:(1)游仆虫细胞周期分成 G_1期、S 期和 D 期,各个时期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所占的时间速率分别为36%、59%和5%。(2)游仆虫细胞周期中,G_1期大核迅速增大,但此时大核无 DNA 合成现象,DNA 分布密度随大核增大而降低;S 期大核前期增大,此后变小,大核 DNA 含量连续增加,大核 DNA 分布密度也随着增高。8期结束后,大核 DNA 含量相当于 G_1大核的两倍;D期大核又显著增大,DNA 分布密度稍高于 G_1期大核的水平。(3)由游仆虫孚尔根反应大核的形态,大核 DNA 三维吸收图像和显微光度术定量分析数据表明,游仆虫大核 DNA 含量的变化仅发生在 S 期,S 期大核中 DNA 合成与大核改组带相联系。  相似文献   
80.
峨眉山早二叠世地层发育,化石丰富,含大量苔藓虫化石。栖霞组以Fenestella sp.(A)为特征,茅口组下部以Araxopora hayasakai最丰富,上部则以Meekopora emeishanensis(sp.nov.)为特色。Meekopora属在我国过去仅发现于石炭系,现该属首次在蛾眉山下二叠统中发现,其层位大致相当子北美早二叠世的瓜达卢普组(Guadalupi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