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9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31篇
教育与普及   86篇
理论与方法论   23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93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目的观察加热乙醇腹腔神经丛阻滞术对晚期癌性上腹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22例加热组和23例常温组晚期癌性上腹痛患者,CT引导下分别于背侧入路实施经皮穿刺无水乙醇双侧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止痛效果被分为0~Ⅲ级,分别于术后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时观察止痛效果。结果随访观察3个月,治疗后2周、1个月、2个月及3个月时加热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显著高于常温组,P<0.05,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45例中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加热乙醇腹腔神经丛阻滞可获得较常温乙醇更好的止痛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2.
松沫蝉与松枯梢病的关系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表明,松枯梢病(Sphaeropsis sapinea)是辽宁单古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林木死亡的直接原因,松沫蝉(Aphrophora flavipes)对松枯梢病的发生与危害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防治松枯梢病的过程中,不能忽略松沫蝉的防治。用50%甲胺磷原液或5倍液注干或涂干、500倍液喷雾等是防治松沫蝉幼龄若虫的适宜措施。采用“林敌”烟剂防治成虫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83.
目的:探讨环状RNA hsa_circ_0055176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35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用实时荧光PCR检测hsa_circ_0055176在OSCC及相应癌旁组织和OSCC细胞系中表达水平.用慢病毒感染或SiRNA转染SCC25和CAL27细胞,检测环状RNA对OSCC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环状RNA hsa_circ_0055176在OSCC组织表达低于癌旁组织(t=4.52,P0.001);在OSCC细胞系表达低于人类角质形成细胞(t_(CAL27)=18.58,t_(SCC9)=12.21,t_(SCC15)=10.11,t_(SCC25)=16.88,P0.001).临床数据分析表明与颈淋巴结转移相关(t=12.28,P0.05).SCC25和CAL27细胞中hsa_circ_0055176表达上调或下调均影响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论:环状RNA hsa_circ_0055176在口腔鳞癌低表达可增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84.
用EBV,DNP及PMA分别或协同对人胚鼻咽粘膜裸鼠移植物进行诱癌研究,探讨上述因素在人实验性鼻咽癌发生中的作用。免疫荧光法检查证实,经B95-8上清液体外及体内转染的人胚鼻咽粘膜上皮表达EBNA。实验结果显示,实验各组均可见各种增生性改变,对照组仅见一般增生性病变。各诱癌组均可见癌前病变,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共出现癌8例(1)EBV组:原位癌1例。 (2)EBV+PMA组:早期浸润癌1例。(3)EBV+DNP组:原位癌及浸润癌各1例。(4)EBV+DNP+PMA组:浸润癌1例。 (5)DNP组:原位癌1例。(6)DNP+PMA组:原位癌及浸润癌各1例。结果提示EBV可能在人鼻咽上皮实验性癌变过程中起病因作用。本研究成功诱发了三例浸润癌,均系DAP与其它因素(PMA、EBV)协同作用,提示人鼻咽癌的发生可能与多种致癌因素的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5.
癌立消为验方,取长白山新鲜中药配制而成,实验用NIH小鼠移植Ehrlieh癌造成实体瘤模型。随机分四组。对照组不给药,阳性对照组给环磷酰胺剂量100mg/kg、癌立消剂量为成人剂量5倍(2.6g/kg)和10倍(5.2g/kg)两组。结果表明:癌立消有明显的抑瘤作用。5倍成人剂量组抑瘤率为43.9%-50.4%,10倍成人剂量组为53.3%-56.3%,而且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6.
陈琼书 《科技信息》2013,(9):139-140
目的:探讨基于"三明治"教学思想的病例讨论课在外科护理学中的运用。方法:理论课统一授课、见习课由相同教师在相同地点采用相同方法授课的同一班级98名学生随机分成两组,病例讨论课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和基于"三明治"教学思想的教学方法。课程结束后对实验组发放调查问卷,全班学生统一进行理论考试和临床技能操作考核。结果:实验组中,91.84%的学生喜欢该教学法,80%以上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自己的自学能力、归纳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探究性思维能力等。实验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和临床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基于"三明治"教学思想的病例讨论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临床逻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87.
近年来,随着食品产业规模逐步扩大,食品供应链中存在的安全风险给监管工作带来了新挑战,为了实现多元主体共同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形成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模式,探索研究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就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监管等环节产生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数据架构。该架构提供了各社会共治主体相关数据的采集与整合功能,包括政府监管部门、企业、社会公众、第三方机构、新闻媒体等。通过建立统一的标准接口、数据调用模式和编码方式,将数据存储地址、编码规则进行目录化管理,根据目录中的地址采用监管信息和追溯信息采集接口实现数据汇集与协同。并以商品唯一标识编码(即商品追溯码)作为主要检索依据,进行数据目录调取与信息关联,最终实现多环节、跨部门、跨层级的食品安全数据共享及全链条的信息追溯。同时,采用区块链技术提高数据的安全性,防止关键信息被篡改。基于物联网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数据架构旨在有效助力食品安全生产、检验检测、风险管控、舆情监测,提升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效能。  相似文献   
188.
目的:研究p53、Rb和P16 3个抑癌基因在正常胃粘膜→异型增生粘膜→胃癌发展过程中的表达状态及相互关系。方法:收集胃手术及胃镜活检标本共60例,镜下观察胃粘膜并选取不增生病灶、35例胃腺癌和32例正常胃粘膜中的表达情况。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PCR-SSCP)对35例胃腺癌进行p16基因点突变检测。结果:p53阳性率在轻、中、重度异型增生病灶的分别为7.5%、35.1%、59.1%,胃癌组为68.6%,正常对照组中无表达。Rb蛋白阳性率在轻、中、重度异型增生病灶中分别为80.0%、89.3%、81.8%,胃癌组为57.1%,正常对照组为90.6%。p16蛋白在正常胃粘膜、异型增生粘膜和胃癌中普遍表达,3组间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16基因PCR-SSCP分析示只有1例低分化腺癌出现异常单链泳动带。不同类型(隐窝型、腺瘤型、再生型)异型增生病灶组间、位于癌旁和良性病变旁的异型增生病组间p53、Rb和p16蛋白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高-中分化、低分化、未分化胃癌组p53、Rb和p16蛋白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突变型p53蛋白的积聚在胃粘膜异型增生阶段已经开始,随着异型增生程度的加重逐渐增加,重度病变中p53表达率与胃癌组相似,提示p53基因突变是胃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Rb蛋白在癌变组中缺失率较异型增生显著,可能是胃癌发生过程中的较晚事件。推测在p53基因突变的基础上加以Rb蛋白的缺失最终导致胃粘膜上皮癌变。p16蛋白的表达在胃癌发生过程的3个阶段病变中无显著的变化,可能不起要作用。不同类型(隐窝型、腺瘤型、再生型)异型增生间、癌旁或良性病变旁的异型增生间,不同分化程度的胃腺癌组间这3种抑癌基因蛋白表达状态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89.
目的探讨影响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因素,为术后综合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5例实施肝癌根治性切除术,且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肝细胞癌的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对18项潜在的可能影响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组术后早期复发82例(42.05%)。早期复发组的1、2、3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5.9%、22.5%和13.3%,对照组相应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95.3%和77.7%,两组生存曲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825,P〈0.001)。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白蛋白浓度、术前碱性磷酸酶浓度、肿瘤病灶数目和手术中输血量是影响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结论根治性切除术后容易复发是肝细胞癌的生物学特性之一,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术前碱性磷酸酶浓度、肿瘤病灶数目、手术中输血量是影响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0.
根癌农杆菌的高效电激转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电激法双元载体质粒pBI121导入根癌农杆菌AGL-1并获得较高转化效率。探讨了不同电激条件对转化效率的影响,并检测了CaMV35S启动子GUS基因在根癌农杆菌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