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0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25篇
系统科学   30篇
丛书文集   121篇
教育与普及   108篇
理论与方法论   26篇
现状及发展   15篇
综合类   225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91.
在温度分别为3、6、9、20℃的条件下培养三角褐指藻,测定其细胞密度、生物量、叶绿素a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在3、6、9、12、15 d和可溶性糖含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不同的低温胁迫条件下,三角褐指藻的细胞密度和生物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叶绿素a含量处理前3d有所上升,没有明显低于对照组,处理6d后明显下降;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有显著上升.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三角揭指藻对逆境耐受能力的生理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2.
低温胁迫下,对鄂尔多斯高原碱湖的钝顶节旋藻(A1)、非洲Chad湖的钝顶节旋藻(A2)和墨西哥Texcoco湖的极大节旋藻(A3)的质膜伤害进行比较研究,以了解来自中纬度与低纬度不同节旋藻对低温的反应,探讨其对低温的适应性及与原产地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直接低温处理还是经低温锻炼后再低温处理,随温度的降低3个样品细胞外渗液中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均增加,且胁迫的温度越低、时间越长,细胞外渗液中两种物质的含量也越高.经低温锻炼可减弱低温胁迫对节旋藻质膜的伤害,相比之下,对A1作用更明显.在相同的处理条件下,外渗液中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均是A1相似文献   
93.
模拟干旱胁迫下弗吉尼亚栎苗木叶片相关生理参数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和20%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处理弗吉尼亚栎2年生扦插苗木,研究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弗吉尼亚栎叶片相对含水量、水势以及质膜透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表明:在10%PEG胁迫下,弗吉尼亚栎叶片水势和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明显下降(p<0.05),游离脯氨酸含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以及热耗散速率(Drate)明显增加(p<0.05),而光化学淬灭系数(qP)、光化学反应速率(Prate)以及光合功能相对限制值(LPFD)变化不大;在20%PEG胁迫下,qP和Prate明显下降,叶片水势的下降幅度和游离脯氨酸的增加幅度明显加大,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和NPQ以及Drate持续增加,但增加幅度与10%PEG处理下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而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o)和PSⅡ实际光能转化效率(ΦPSⅡ)在10%和20%PEG胁迫下变化均不大,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在PEG胁迫下弗吉尼亚栎叶片具有较好的保水能力,而且良好的热耗散机制使得叶片光合结构即使在较高浓度的PEG胁迫下仍能维持较好的活性,这可能是弗吉尼亚栎对干旱胁迫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94.
为了揭示红壤坡地自然恢复生态系统碳水耦合循环的生理生态机制,采用Licor-6400(LICOR Lincoln USA)便携式光合仪对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自然恢复生态系统中重要树种黄檀不同部位叶片的蒸腾速率以及主要生理生态因子进行了测定,分析了黄檀叶片蒸腾速率的日变化规律,估算了其水分利用效率,并对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与生理生态因子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蒸腾速率日变化表现为单峰型曲线,同一生长季节不同部位叶片蒸腾速率的大小不同,6月下旬晴天,蒸腾速率大小排序依次为上层叶、中层叶和下层叶;(b)黄檀蒸腾作用与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随着叶片部位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黄檀蒸腾速率与气温、叶温、气孔导度、光合有效辐射和水汽压亏缺呈正相关关系,与胞间CO2浓度和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c)黄檀上层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呈现单峰曲线,最大水分利用效率出现在14:00左右,中、下层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都呈现双峰曲线,且各层叶片最大水分利用效率都出现在10:00左右.  相似文献   
95.
为了研究不同水位调控下水稻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采用蒸渗测坑进行了水稻各生育阶段的水位调控试验.结果表明:农田水位调控对水稻光合速率日变化有显著影响,水分胁迫(干旱胁迫或奢水胁迫)会降低水稻光合效率,恢复正常水位管理后,受旱处理的水稻净光合速率迅速恢复甚至高于正常水平,出现超补偿效应,涝渍处理的净光合速率仍较低,具有一定的后效性;光合有效辐射强度日变化影响水稻光合速率日变化,水稻光合速率日变化出现M形曲线的条件是中午的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大于600 μmol/(m2·s),在水分胁迫的情况下,水稻光合速率日变化难以形成M形曲线;在全天光合有效辐射强度低于600 μmol/(m2·s)时,水分胁迫和正常水分的水稻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均为单峰曲线,全天各时段光合速率差异较小,而且淹水并保持一定渗漏量的受涝处理,其光合效率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96.
针对浙江省杭嘉湖区域河道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的问题,在水网平原水稻田进行生态沟渠降污试验.通过构建以盘培多花黑麦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沟渠,研究其在处理养猪场废水和生活污水条件下生长和生理指标响应,确定在不同条件下盘培多花黑麦草的逆境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多花黑麦草植株在处理养猪场废水时,其生长势、生长量以及活性氧清除系统的P...  相似文献   
97.
采用向1/2 Hoagland营养液中按一定比例添加聚乙二醇(PEG-6 000)模拟干旱胁迫的方式,研究了外源SA浸种对干旱胁迫下国槐根系抗氧化酶系的影响.其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相比,干旱胁迫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国槐根系的SOD、POD、CAT活性等,明显增加了根系MDA含量水平.②使用适当浓度的SA浸种可以提高SOD、POD及CAT活性,也可以显著降低根苗MDA含量水平,SA浸种有利于缓解干旱胁迫带来的不良影响.③低浓度的SA浸种处理能够提高国槐根系抗旱性,缓解干旱胁迫伤害,而高浓度处理则加剧了干旱胁迫的伤害.1 mmol/L浸种具有提高国槐根系抗旱性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98.
采用盆栽法,通过考察9个苇状羊茅品种(系)在4个盐浓度下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来研究其耐盐性.形态指标主要有存活苗数、相对株高、生物量.生理指标主要测定了游离脯氨酸含量和质膜相对透性.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时间的延长,存活苗数、相对株高和生物量呈递减趋势,脯氨酸含量和质膜相对透性呈递增趋势;此外,还从中发现3个品种的耐盐性较高.  相似文献   
99.
做好煤中全水分的检测是我们生产、运输中必然的要求。本文对煤中水分的危害进行了分析,并对影响水分测定结果的因素进行了探讨,最终阐述了消除全水分检测偏差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0.
建立了混凝土内水分影响深度的平衡时间比模型,研究了混凝土水灰比、初始饱和度及混凝土表面的环境饱和度对模拟环境中混凝土平衡时间比的影响,通过数值计算探讨了混凝土水灰比、初始饱和度及混凝土表面的环境饱和度与混凝土内水分影响深度间的关系,并构筑出水分影响深度模型,最后分析了不同混凝土平衡时间比求解方法之间的异同.结果表明:不同求解方法所得混凝土平衡时间比一致,所求得的平衡时间比与实测值基本吻合;混凝土平衡时间比与混凝土水灰比、初始饱和度及混凝土表面的环境饱和度存在良好的指数函数关系;混凝土内水分的影响深度与润湿时间的平方根间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