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6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56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39篇
教育与普及   8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112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壬基酚对鲫鱼(Carassius auratus)巨噬细胞的免疫毒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鲫鱼(Carassius auratus)头肾中分离巨噬细胞,体外暴露雌二醇和壬基酚后,用MTT法测定它们对鲫鱼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它们对鲫鱼巨噬细胞呼吸爆发的影响,评价壬基酚的免疫毒性,并与天然激素雌二醇的免疫效应相比较.结果表明,雌二醇对鲫鱼巨噬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诱导作用,壬基酚对鲫鱼巨噬细胞增殖在低浓度表现为诱导作用,高浓度表现为抑制作用.雌二醇、壬基酚对鲫鱼巨噬细胞呼吸爆发有明显的诱导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壬基酚对鲫鱼具有潜在的免疫毒性.与天然激素雌二醇的免疫作用效应比较,进一步证明了壬基酚的弱雌激素活性.  相似文献   
32.
应用SOS/Umu遗传毒性检测方法,检测五常市河水及傍河地下水遗传毒性物质并开展健康风险评价;表征不同季节傍河地下水遗传毒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五常市河水和傍河地下水中均存在遗传毒性物质,河水遗传毒性水平较高,傍河地下水遗传毒性水平显著低于河水,说明傍河取水(riverbankfiltration,RBF)对河水中的遗传毒性物质有一定去除作用,去除率最高可达99.6%.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河水及傍河地下水存在致癌风险,风险水平最高可达5.53×10-6;河水及傍河地下水遗传毒性季节变化特征显著,融冰期致癌风险值高于平枯水期和丰水期.表明温度和水量对河水和傍河地下水中遗传毒性物质含量有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健全水源地安全管理,优化饮用水处理技术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3.
采用仿生法在Mg-3Zn-0.5Sr合金表面制备涂层,通过SEM,EDS和XRD分析表征涂层形貌和结构;采用电化学实验和浸泡腐蚀实验来研究涂层对合金降解速率的影响;采用生物毒性实验验证有无涂层Mg-3Zn-0.5Sr合金的毒性等级.实验结果表明:在Mg-3Zn-0.5Sr合金表面可以沉积致密的羟基磷灰石(HA)涂层,厚度约为30~40μm,HA涂层可以有效地降低Mg合金的降解速率;在体积分数为25%的有无涂层合金浸提液中培养细胞4d,细胞相对增值率均超过100%,有无涂层合金的细胞毒性均为0级.  相似文献   
34.
本文以水生动物大型溞(Daphnia magna)及水生植物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is)为受试生物,研究戊唑醇对水生态环境的毒害,试验显示:大型溞和小球藻随着戊唑醇浓度的增大,毒性增加,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两受试生物则表现不同。在大型溞试验中,随着时间的延长大型溞表现出中毒症状加大的现象,而在小球藻试验中,随着时间的延长小球藻并未表现出中毒症状加大的现象。结果表明:不同受试生物,敏感性有差异,在评价某种化学物的毒性等级并探讨其对水生态系统的毒性影响时,必须综合考虑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等多种形态水生生物的毒理学研究结果 ,才能得出较为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35.
纳米银因具有良好的光学、导电和抗菌等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相关的许多领域.利用纳米银所产生的细胞毒性有望改善某些疾病的治疗,但银纳米材料的广泛使用也引发了人们对其生物安全性的高度关注.如何更有效、更低毒地使用银纳米材料,需要对其细胞毒性进行更全面的检测.近年来已有大量文献对如何进行纳米银细胞毒性的体外检测进行了研究,本文综述了该领域内的重要进展,有望为进一步开展银纳米材料的体内实验乃至临床实验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6.
采用柠檬酸作为碳源,通过一步热解法大量合成了石墨烯量子点(GQDs).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荧光发射光谱(PL)等测试手段,对所获得GQDs的形貌、结构、组成、表面基团和荧光性质等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工作合成的GQDs具有良好的形貌与结构,以及优异的光学性能,而且在金属离子检测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特别是对于铁离子(Fe~(3+))具有高效选择性.此外,所合成的GQDs具有很低的细胞毒性,而且在细胞显影中有着优异的效果,表明其在细胞显影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7.
采用玻片粘胶浸渍法测定“绿满园”水剂对柑桔红蜘蛛Panonychus citri的生物活性,同时采用浸渍法测定“绿满园”水剂对三突花蛛、斜纹猫蛛和拟环纹豹蛛3种蜘蛛的毒力.结果表明,16%“绿满园”水剂18.75倍稀释液对红蜘蛛毒性最强,处理72 h后红蜘蛛死亡率可达99.0%.受药48 h后,“绿满园”对红蜘蛛的毒力...  相似文献   
38.
辣根过氧化物酶处理五氯酚过程的毒性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国平  J.A.Nicell  邹永廖 《科学通报》2000,45(12):1267-1271
用酶的催化聚合作用来处理酚类及芳香胺类化合物的污染是近年来受到重视的新方法,但人们很少研究废水在这一处理过程中的毒性变化。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在pH值为4时处理含五氯酚的模拟废水,集中研究了该过程的发光菌毒性特性。结果表明,五氯酚溶液的毒性在处理后大为降低,总毒性可降低至起始毒性的15%左右。处理过程的产物有少量溶解在水中,也构成一部分毒性。  相似文献   
39.
通过阅读文献了解各类重金属在联合作用情况下对水生生物产生的毒性效应并讨论了联合毒性的作用机制.研究了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对水生生物的敏感性影响,介绍了联合毒性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总结了包括蚤类、鱼类等常见水生生物的收集与培养、联合毒性实验的具体步骤与结果讨论,对联合毒性的两种基本模型原理与预测结果进行了阐述.结果表明,水...  相似文献   
40.
芦荟毒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芦荟毒性作用.采用最大给药量及长期毒性测定芦荟毒性作用.芦荟最大给药量为临床成人1 d(4.5 g)口服量的1 400倍,长期毒性实验对血液学、血液生化学及重要组织形态学观察未见病理学改变.芦荟毒性低微长期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