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5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13篇
系统科学   47篇
丛书文集   120篇
教育与普及   265篇
理论与方法论   43篇
现状及发展   16篇
综合类   427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210篇
  2012年   254篇
  2011年   301篇
  2010年   237篇
  2009年   292篇
  2008年   346篇
  2007年   252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82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102篇
  1993年   99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5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1篇
  1943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The Hexi Corridor is located at the transition zone of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and westerly airflow, and lies in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erms of its ecological fragility and climatic sensitivity. During a recent field expedition to this region, we found a sedimentary mirabilite layer in a number of localities including Suwushan, Yanchi, Baitujing, Yanchi Gaotai, Huahai, Yumen, Halanuo扙r, and Dunhuang (Fig. 1), which have the potential to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about environmenta…  相似文献   
52.
给出了一个递归构造,并且应用这个递归构造给出了区组长为4,v≡2(mod12)和v≡6(mod 12)的SCDB(4,3;v);这相当于上述两类结构存在性的证明。  相似文献   
53.
中国古建筑之斗拱构造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平宁 《安徽科技》2003,(12):59-60
一、斗拱在中国建筑中的历史渊源和作用 中国建筑所特有的斗拱,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西周初年,从西周到战国时代若干铜器的装饰图案中已有栌斗.到汉朝,斗拱不仅见于两汉时期,还见于东汉的石阕、崖墓和明器上的建筑中.及至唐代,斗拱已臻成熟极盛.这时的斗拱既用以承托屋檐或平坐,将屋面或楼面的大面积荷载传递到柱上,也是建筑形象组成部分.在建筑的整个立面构图上斗拱发挥了结构和艺术形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表现出中国木构建筑稳健和雄丽的风格.此外,斗拱还是封建社会中森严等级制度的象征.到明代和清代,斗拱建筑结构已从注重力学角度阶段逐渐演变成与建筑艺术完美结合并进一步形成装饰化的规范发展阶段,这时已是一个与近现代建筑结构艺术有机衔接的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54.
吉林西林河地区糜棱岩显微构造及其地质意义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了吉林西林河地区糜棱岩的显微构造特征 ,指出韧性变形是该区太古宙断裂变形的主导变形机制 ,同时阐述了在该区研究糜棱岩显微构造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5.
北淮阳带新元古代花岗质侵入体的特征及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 ,在北淮阳带地层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之一 ,是将以前建立的一些变质岩群解体成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构造地层或岩石地层单位 ,并重新厘定了它们的含义和分布。最近从原卢镇关群、佛子岭群、梅山群中识别出了较多变形花岗质岩体 ,马文璞等运用单颗粒锆石 U- Pb法测得四个变形花岗岩的年龄为 74 4± 9Ma和 665± 3 9Ma,属新元古代。岩石化学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表明 ,这些变形花岗岩的 R1 变化主要范围为 1 93 4~ 2 768,Ga/Al值位于1 .72~ 3 .61范围内。在 Zr,Nb,Ce,Y - Ga/A l图解上 ,它们主要落入后造山 ( PA)型花岗岩区 ;在 R1 - Ga/Al图解上 ,也属于后造山 ( PA)型花岗岩。上述事实可能意味着 ,Rodinia泛大陆的汇聚发生在新元古代变形花岗岩侵入之前 ,但随后即开始了拉张活动  相似文献   
56.
该文归类分析了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中组合数学试题的表现形式,并结合题例给出了组合配置问题的几种技巧性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57.
对某隧道为例,应用工程地质学,地质力学的方法对隧道围岩掉块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围岩的稳定性用赤平投影进行了解析,对围岩的稳定性判断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指出隧道中的不稳定块体主要为由于不良地质界面和临空面的相互组合形成的不稳定滑塌体。构造体系的型式为岩体的结构组合型式划分提供了依据,据此就可定性的评价岩体的稳定性,除此而外,隧道岩性及其组合,地应力及构造应力的大小和方向也是引起隧道围岩掉块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58.
东大别超高压变质带构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大别山造山带的形成和演化主要经过南北板块碰撞、碰撞后超高压变质岩折返和燕山早期穹隆构造形成3个构造阶段,其主体构造格架由碰撞后超高压变质岩折返过程中的伸展作用和燕山早期穹隆构造所形成.文中根据不同岩石单元在超高压变质岩折返和穹隆构造形成中的构造表现,以主期构造特征及其后构造演化的一致性为原则,将东大别造山带的变质岩系分为南大别岩片构造带、中大别穹隆构造带和北大别隆滑-逆冲构造带3个构造单元,系统论述了各构造单元构造变形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从造山带整体构造演化的角度厘定出3个阶段的5期变形,探讨了它们在大别山构造演化和超高压变质岩形成和折返中的动力学意义.  相似文献   
59.
提出了t2阶Kirkman三连系的构造方法,阐明了t2阶Kirkman三连系构造的基本理论,介绍了9×9阶Kirkman三连系构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60.
泥砂钟乳——一种特殊的沉积构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钟建华  马在平 《科学通报》1997,42(17):1853-1856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流,因流经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的黄土地区而含大量泥砂,使其下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