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8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44篇
教育与普及   37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78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毛华 《河南科技》2013,(13):92-93
本文就发电机运行中正、负极滑环磨损程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极性对调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研究,同时以600MW发电机为例提出了解决办法,方法简单实用,对提高发电机运行可靠性和延长滑环的使用寿命均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2.
为探讨改性活性炭吸附有机气体性能的影响,商业活性炭分别经过1 mol/L的硝酸、盐酸、硫酸,600,700和800℃处理.通过Boehm滴定、傅式转换红外光谱(FTIR)、比表面积分析仪对活性炭样品的物化性质进行测试.以二氯乙烷为吸附质进行吸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酸改性样品的表面酸性官能团数量增加,热改性样品的表面碱性官能团数量增加;热改性比酸改性更有效的优化活性炭的孔结构;增大活性炭的理论有效孔容是提高二氯乙烷吸附量的有效途径,表面官能团的增加可以促进活性炭对二氯乙烷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133.
以absolutely为例,结合共时与历时主观化框架,对英语极性强化词的语义演化路径加以追踪,发现absolutely的意义体现了客观义<主观义<交互主观义的单向演进趋势.对照汉语对应成分“极”,可以发现英汉对应范畴在语义演化路径上存在一定的共通性.  相似文献   
134.
针对三油酸甘油酯与甲醇的3步连续可逆酯交换反应,采用基团贡献法和其他计算方法估算各组分的焓变、熵变、Gibbs自由能变和标准平衡常数,以及在298.15~428.15K时各值随温度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三油酸甘油酯与甲醇的各步反应和总反应的热效应都不大,第2,3步反应的焓变值随温度变化很小,第1步反应和总反应的焓变随温度升高而增大;3步反应和总反应的Gibbs自由能变都大于零,且随温度升高都呈略有增大的趋势;三步反应和总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都小于1,且第1步反应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略微增大,其余两步反应和总反应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都略有减小.  相似文献   
135.
研究了羧酸型两性淀粉制备的制备方法及机理,具体包括采用了交联-氧化-醚化-交联复合反应的湿法新工艺;同时,还采用了红外光谱、SEM、XRD、胶体滴定法等研究方法对该变性淀粉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变性化学反应发生在颗粒的非晶区,颗粒形貌保持完好,该淀粉的阴阳离子取代度分别达到0.018和0.033,50ºC、6%固形份的粘度为258cps。  相似文献   
136.
采用交联、氧化和醚化反应制备羧酸型两性淀粉,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胶体滴定等方法对该淀粉进行表征,并研究了该两性淀粉的合成机理.结果表明:该淀粉的阴、阳离子取代度分别达到0.018和0.033,50℃、6%该两性淀粉糊的黏度为258mPa·s;淀粉羧基离子与淀粉氧负离子存在竞争反应.文中还从微观角度阐明了这些改性反应并未影响淀粉的结晶结构.  相似文献   
137.
一种考虑蛋白质柔性的分子对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对接是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优化设计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为此建立了基于诱导契合的分子对接优化模型.模型中引入残基基团的概念,将蛋白质划分成若干个残基基团,通过这些残基基团的运动近似表征整个蛋白质的运动情况,并将配体小分子的运动处理为平移、转动和柔性键旋转三部分分量.设计了一个将k-均值聚类和遗传算法相结合的快速迭代格式,并采用多种群遗传策略和信息熵控制的空间减缩搜索技术加速了分子对接设计中的遗传演化进程.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种考虑蛋白质柔性的对接程序FkxGAsDock.数值试验表明,该程序较好地平衡了效率与精度之间的关系,取得了满意的对接结果.  相似文献   
138.
Ye Li 《科学通报(英文版)》2008,53(23):3615-3619
The photophysics of Zn(tetraphenylporphyrin,TPP), Zn(tetra-2,4,6-trimethylphenyl porphyrin, TMP), Zn (tetra-(o-dichlorophenyl) porphyrin, TPPCI8), Cu(tetraphenylporphyrin,TPP), Cu(tetra-2,4,6-trimethyl- phenyl porphyrin,TMP), and Cu(tetra-(o-dichlorophenyl) porphyrin, TPPCIE, TPPCI8) in several solvent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on steady state and time-resolved spectroscopy. The Cu(TPPCI8 ) is normal and shows no evidence of CT transition in the visible or near UV regions in nonpolar solvent. However, Cu(TPPCI8)shows a blue shift in the absorption spectrum and intramolecular CT bands at absorption spectra in polar solvent, which shows a fluorescence maximum emission at 650 nm and 8.4 ns lifetime. The reason can be attributed to two points. Firstly, the increase of solvent polarity can enlarge outer reorganisational energy, which is favorable to reduce the activation free energy of charger-transfer transition based on Marcus theory of electron transfer. Moreover, the internal heavy-atom effect on Cu(TPPCIE) is encouraging to stabilize the 2T1 state also, which increases the possibility of population to CT band from 2T1 state. This result is in accord with an earlier estimate of a 10 ns lifetime and CT absorption at 640 nm bands for the CT state of Cu (11) octethylporphyrins. Other possible reasons arousing unusual fluorescence like H-bonding, axial ligands, molecular aggregation are excluded.  相似文献   
139.
用醇作溶剂、微量的浓硫酸作催化剂,稠合双环氮杂环丙烷衍生物可发生区域选择性氮杂环开环反应.在该反应中,醇既是溶剂又是亲核试剂.所合成的新开环产物的结构都通过IR, 1HNMR, 13CNMR, EIMS和元素分析确定.  相似文献   
140.
本文根据大港原油的特性和破乳机理,设计合成了具有较高芳香度和适宜极性的聚合物型破乳剂,并详细阐述了该破乳剂的作用机理.该剂具有较强的表面活性及较强的增溶、絮凝、击破界面膜的能力,室内研究表明,该聚合物型破乳剂具有适宜极性(PHA=13~18)时,对大港三元复合驱模拟采出液具有较好的破乳脱水效果,优于目前油田常用的聚醚型破乳剂TA1031/F31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