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07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144篇
系统科学   18篇
丛书文集   173篇
教育与普及   2776篇
理论与方法论   937篇
现状及发展   133篇
综合类   593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541篇
  2013年   753篇
  2012年   1037篇
  2011年   1189篇
  2010年   910篇
  2009年   960篇
  2008年   835篇
  2007年   555篇
  2006年   620篇
  2005年   677篇
  2004年   276篇
  2003年   229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47年   2篇
  1940年   7篇
  193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广西科学院学报》2006,22(2):103-103
肥胖可引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已成为困扰全球的重大健康问题。约一半的肥胖症患者有家族遗传,已有一些基因变异被发现与肥胖症相关。近年来,科学家已发现胰岛素导入基因2可能对肥胖症有重要影响,这一基因参与调控人体的胰岛素分泌,而胰岛素又能控制体内脂肪酸、胆固醇和血糖的水平。这一基因的缺陷可能导致肥胖和糖尿病等。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德国慕尼黑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等10多个科研机构的研宄人员总共分析了约9000名肥胖志愿者的基因信息,发现人类的肥胖症可能与一个常见的基因变异有关,这种基因变异影响全球约10%的人口。他们的研宄成果初步揭示了影响肥胖的分子机理,为未来研制抗肥胖药物指明方向。不过科学家同时强调,不应将肥胖症完全归咎于基因,饮食等后天因素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2.
很久以来,科学家们就认为,用于构筑记忆电路的神经元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我们每一个人获得的细胞数量都是有限的。而且细胞的供应量每一年都在减少,所以,人到中年记忆便模糊不清,而且要学习新东西也越来越困难。但是,新的实验结果已经使这些旧观念开始动摇了。  相似文献   
73.
《中国科技术语》2007,9(2):63-63
《中国科技术语》编辑部: 收到你们的《中国科技术语》第一期,非常感谢。读了这期文章,深感不仅是刊物名称的改动,也看到内容的拓宽与提高。可以说篇篇文章都有可读性。其中采访魏寿昆院士的文章,使我学到了知识,也看到百岁老科学家为国家科技事业不懈奋斗的可贵精神。《百岁未老名词情》内容丰富、文笔流畅、感情真挚,题目也好。但“名词”意义似宽泛了点,用“术语”是否更贴近文章的内容?没有想好,姑妄言之而已。  相似文献   
74.
近日,来自美国波士顿学院和杜克大学的科学家研究小组研制出一种高效“超材料”(metamaterial),能够吸收所有到达其表面的光线,达到光线完全吸收的科学标准。这项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期出版的Ⅸ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相似文献   
75.
人造细胞     
本书是至今为止对人造细胞以及相关领域最为全面的概述。作为该书的作者,Thomas Ming Swi Chang,加拿大的华人科学家,有着对人造细胞深厚的造诣。从他第一次设计人造红血球细胞到现在50多年的时间里,他一直活跃于这一领域。在这本书中,作者从当初对人造细胞不可思议的想法娓娓道来;像叙述历史一样讲述了人造细胞从简单的构思到复杂的分子机制以及应用的经历,并且预测了今后人造细胞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6.
《科技潮》2007,(9):4-4
日前,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为过去两年间在科技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科学家颁发美国国家科学奖章与国家技术奖章。美籍华裔著名材料科学家、美国朗讯科技公司贝尔实验室半导体研究室主任卓以和,因对分子束外延技术和高级电子光子设备发展所做的贡献而获奖。  相似文献   
77.
《广西科学》2007,14(4):364-364
实验室中经常用金纳米颗粒作为示踪剂,比如探测样本中是否存在某种DNA或者蛋白质。为了防止不同金纳米颗粒的原子之间形成化学键,科学家经常在金纳米颗粒表面覆盖一层保护性分子层,最常用的是含硫的分子团。如果改造这些合硫分子团,使其具有特殊的绑定位点或者荧光标记,观察和区分金纳米颗粒将更加容易。尽管如此,科学家对金纳米颗粒的结构却没有清晰的认识,有认为金纳米颗粒是胶质的,形状杂乱,大小不一,有的认为它们是具有同一尺寸和结构的离散分子。  相似文献   
78.
四位在专业上各有所攻的科学家,从不同的领域出发,循着各种蛛丝马迹,最终殊途同归地追踪到地球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超级火山喷发——其喷发现场足以令神怪小说中描写的"地狱"也相形见绌。  相似文献   
79.
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语教学中引入日本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有利于熟练掌握日语和正确运用日语进行交流。本文就日语教学中讲授日本文化的重要性、讲授内容和方法等作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80.
远涉 《科技潮》2007,(3):44-45
美国的火星协会制定出一套详细的改造火星计划,而且计划正如“愚公移山”一般地逐步实施,也许1000年后,我们的子孙将生活在火星上。这颗让古代人类充满幻想的星球,如今又成为人类的希望所在,因为火星是目前科学家探测到的环境最接近地球的星球。如果要寻找另外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火星肯定是第一候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