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07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144篇
系统科学   18篇
丛书文集   173篇
教育与普及   2776篇
理论与方法论   937篇
现状及发展   133篇
综合类   593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541篇
  2013年   753篇
  2012年   1037篇
  2011年   1189篇
  2010年   910篇
  2009年   960篇
  2008年   835篇
  2007年   555篇
  2006年   620篇
  2005年   677篇
  2004年   276篇
  2003年   229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47年   2篇
  1940年   7篇
  193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青少年心理问题是社会高度现代化后带来的副产品。日本是亚洲第一个高度现代化的国家,青少年心理问题尤为突出。该文从日本青少年心理问题引发的社会现象入手,剖析其原因,找出解决途径。当前,我国正处于现代化的初级阶段,青少年心理问题层出不穷,有必要学习日本的经验,采取一些防治措施,以达到未雨绸缪之功效。  相似文献   
42.
<正>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理论发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它是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和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在这一理论的推动下,发达国家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实践上也突飞猛进,其在管理中的地位日益上升。美、日的经验极具代表性,尤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43.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日关系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国一直处于主动地位,积极推动双边关系的发展。而日本则时而主动,时而被动,时而同时具有主动与被动的两面性。要使中日关系朝着友好合作伙伴的方向健康发展,同需两国的积极主动。  相似文献   
44.
腾月 《科学之友》2004,(10):22-23
月球、火星、土星,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一步一步地迈向宇宙深处。现在。科学家的脚步又迈向了最靠近太阳的星球——水星。完成这一光荣任务的是近期发射的“信使”号探测器。  相似文献   
45.
46.
五代十国时期,钱氏吴越国积极发展与日本的关系,但日本国对此却持消极的态度,双方的交往主要通过民间进行,局限在经济、文化领域。研究表明,此间中日交流出现了新的动向,即从以前中国方面的单方输出、日本方面的积极接受,开始变为中日双方的双向交流。尽管此时日本的"逆输出"在质和量上都不足道,但这毕竟是值得注意的历史现象,也可称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相似文献   
47.
《今日科技》2004,(12):48-48
瑞典科学家最新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在牙医拔除疼痛牙齿的同时,也可能“拔掉”了患者的某些记忆力。  相似文献   
48.
一、日本铁路的复苏1989年11月,日本运输省召开“面向21世纪,90年代日本交通运输政策审议会”.会议把日本铁路新干线整备建设和既有铁路改造再利用作为重大课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很多专家和有识之士回顾了日本铁路发展的历程,一致认为“80年代是日本铁路运输走出低谷向复苏迈进的激动人心的时代”,并结合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提出“国家不能把铁路仅视为单一的运输手段,而应当从国土开发利用、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度认识铁路的功能,充分发挥铁路的优势,并与其他运输方式进行有机结合,面向21世纪进行90年代铁路的再开发”.  相似文献   
49.
本文探讨了中关关系正常化中的日本因素,指出在中国决心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多种因素中,日本因素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政府希望通过中美关系的改善,推动中日关系的发展和中日建交,改善中国周边环境,推动台湾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50.
冬泉 《现代化》1994,(5):20-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