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0篇
教育与普及   33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通过区域应力场特征、区域地震剖面和钻井等资料分析,并依据区域应力场控制下不同走向断裂的演化特征、叠合效应及其约束下不同凹陷成藏要素的差异,对济阳坳陷不同凹陷的油气富集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在印支期板块拼合作用影响下形成"多米诺骨牌式"有序逆冲褶皱,燕山期在东侧的郯庐断裂带和西侧的兰聊断裂带左旋走滑运动及燕山-喜山期右旋走滑运动控制下,相继发生了"多米诺骨牌式"有序构造反转和北东向"帚状"走滑运动,依次形成北西向、北东向和北北东向断裂并相互叠加;不同断裂叠加效应下,各凹陷具有"脉动式"伸展过程,伸展率的差异控制了不同凹陷的成藏要素;济阳坳陷自南西向北东主要含油层系具有古近系至新近系逐渐上移的规律。  相似文献   
42.
After Wenchuan Ms8.0 earthquake, the surface fracture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n Beichuan City and Yingxiu Town. It was found that the Beichuan-Yingxiu earthquake fracture zone trends northeastward, dipping to northwest. The earthquake fracture zone i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thrust faulting with small amounts of strike-slip movement, and demonstrating various complexities for different areas. The phenomena related to dextral strike-slip displacement are found in Beichuan City and those related to left-lateral strike-slip movement in Yingxiu Town. The compressive shortening of the two surface fracture zones in Beichuan City is 2.8-3.9 m and the left-lateral strike-slip displacement of the surface fractures in Yingxiu Town is 0.52 m.  相似文献   
43.
在断裂、褶皱形成机制、构造样式分布平面分布和垂向分布研究的基础上,将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构造样式的演化归为6种序列和3个演化阶段。构造样式演化具有明显的分区性,在断裂带东西两侧表现为相似性,中间则呈明显不同。3个演化阶段是指二叠纪前展式强烈压缩构造样式发育阶段、三叠纪—侏罗纪后展式压缩构造样式发育阶段和白垩纪—第三纪局部伸展构造样式发育阶段,而且构造样式的发育具有继承性和同沉积性。控制乌夏断裂带断层规律性发育的主要因素是区域构造环境、基底性质、应力作用方式和岩石力学性质等。  相似文献   
44.
隋志龙  梁金城 《广西科学》2001,8(2):111-113
恭城-栗木断裂带的分形分析结果是:整个断裂带的分维值D接近1.5。与整个华南地区线性构造的分维值(D=1.35)相比,该断裂带属结构较复杂、活动性较强的一类,但总体上它已趋于成熟。在恭城-栗木断裂带中,南北向断裂的分维值远大于北东向和东西向裂断裂的分维值,这说明整个断裂带是南北向断裂为主。  相似文献   
45.
隐性断裂带(断裂趋势带)是指盆地沉积盖层内发育的弱变形(隐蔽性较强)构造带,属于断裂带形成演化早、中期阶段的产物,由于缺乏明显的断裂面(带)和显著的位移而难以识别。在对苏北盆地、渤海湾盆地隐性断裂带研究基础上,于歧口凹陷识别出基底断裂走滑型隐性断裂带,并分析其特征、形成机制、控藏作用等。该断裂趋势带其自南向北可以分3个区段:南段基底断裂与盖层断裂体系直接连接构成花状构造;中段古近系的花状构造终止于沙二段,新近系仅发生挠曲变形,成为东西侧不同构造单元、南北部不同构造特征的平衡点;北段新近系发育的花状构造深部收敛于古近系的重力滑脱断层,基底断裂通过影响滑脱断层控制盖层断裂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古近系基底断裂扭动作用主要以直接传递、调节传递、间接传递等3种方式控制影响盖层中隐性断裂带的形成。深部隐伏断裂切入基底,有利于热作用传递而促进烃源岩成熟;盖层中的隐性断裂带控制了沉积体系和隐蔽性圈闭的形成和分布;隐性断裂带的观点丰富了构造地质学理论,为油气勘探提供了新认识。  相似文献   
46.
《大自然探索》2011,(7):7-7
美国宇航局一项新研究表明,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发生前数天,断裂带上空的大气层显著加热。在这次地震前,震中上空电离层(大气上层的一部分)中的总电子含量急剧增加,在地震前三天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47.
阿尔金山地区高压变质泥质岩石的发现及其产出环境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5  
车自成 《科学通报》1995,40(14):1298-1298
阿尔金构造带是亚洲大陆上一条重要的左行走滑断裂带.新近的研究发现,阿尔金断裂的左行走滑不仅表现在中新生代,至少在奥陶纪晚期也发生过类似运动.同时,其北缘有太古界麻粒岩相杂岩基底出露,主体由元古界变质片岩、火山岩、石英岩、叠层石碳酸盐岩地层组成,上覆地层主要是零星分布的下古生界的台地碳酸盐岩沉积和火山沉积,上古生界与中新生界均为小型断陷盆地沉积(图1).总体反映了阿尔金断裂带是在塔里木板块的基底之上发育起来的.  相似文献   
48.
郯庐断裂带渤海段的深部构造与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郯庐断裂带渤海段的3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揭示了断裂带丰富的深部结构信息。这些剖面显示,郯庐断裂带已切穿了整个地壳,并且向下延入上地幔;该段断裂带在深部显示为陡立的走滑构造,浅部为伸展断层及断陷盆地所叠加,最后又发生过一期明显的逆冲活动;该断裂带的走滑构造在渤海湾内继续存在,指示其早期的走滑活动中向北延入了渤海内;该断裂带内部及其旁侧,浅部的断陷盆地发育与深部的高导层(带)紧密伴生,反映断陷盆地发生时在地壳深部都出现了软弱拆离带,也指示了岩石圈减薄中地壳内所发生的深部过程。  相似文献   
49.
汶川地震的岩石圈深部结构与动力学背景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中国西部地区由于受到印度板块向北推移挤压,青藏高原强烈变形,高原内部及其边缘的活断层上经常发生强烈地震,是大陆内部最活跃的地震区.汶川8级地震就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的松潘一甘孜地块与扬子地块交界的龙门山主中央断裂带上.作者利用面波层析成像、跨龙门山的被动源地震观测、爆破地震剖面的结果对震源附近的岩石圈结构和动力学特征进行研究,发现松潘一甘孜地块与扬子地块的岩石圈结构与性质有重大差异.扬子地块岩石圈显示为高速、坚固和稳定特性,而松潘-甘孜地块为低速、软弱及易于破碎.在松潘-甘孜地块中,中地壳内普遍存在一个低速层,它是引起中上地亮推覆运动的滑脱层,龙门山的推覆构造就是上部地壳仰冲的结果.汶川地震震源深度为14 km,正好位于龙门山推覆体的映秀-北川主中央断裂带上.  相似文献   
50.
郯庐断裂带早白垩世岩浆活动与断裂带的活动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收集晚中生代时期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出露的糜棱岩、火山岩和侵入岩样品的同位素年代学数据,结合区域构造应力场、断陷盆地和伸展活动时间等多方面的证据,显示了早白垩世初郯庐断裂带再次发生左行平移,之后迅速转为伸展运动,并伴随发生了大规模的岩浆岩喷发事件.与华北克拉通内部相比,断裂带内具有相对较长的演化历史和减薄程度,暗示了郯庐断裂带有着比克拉通内部更加强烈的伸展运动,为岩石圈的强烈减薄及大规模岩浆活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