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综合类   1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1.
摄食水平对褐牙鲆幼鱼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褐牙鲆幼鱼(体重0.71-4.16g;体长4.45-8.14cm)在24℃下保持5个摄食水平(0-最大)。投喂人工配合饲料饵料。褐牙鲆和干物质的吸收效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平均为97.38%和76.73%。褐牙鲆排粪能(F)占摄食能的比例为0.95%-2.83%,随摄食水平的增加而减少;氮排泄(U)占摄食能比例为5.52%-6.77%,各摄食水平下变化不大;标准代谢耗能(Rs)占摄食能比例为1.05%-7.82%,随摄食水平的增加而减少;在各摄食水平条件下,摄食代谢耗能(Rf)占摄食能比例变化不大,平均为45.72%;生长能(G)占摄食能比例为32.67%-49.21%。随摄食水平增加而增加。在最大摄食水平时,褐牙鲆能量分配形式为:100C=0.95F+5.52U+44.31R+49.21G。  相似文献   
92.
由Seuss 博士创立的竞争性的生物生存模式在5亿4千万年前曾在这潮湿的世界里处处可见.很久以来生态学家就很想知道这些蠕虫、海藻、海绵、三叶虫、蜗牛以及大型动物是如何构成食物链的.  相似文献   
93.
摄食水平对锦鲫幼鱼特殊动力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殊动力作用(SDA)是指动物摄食后代谢增加的现象,相关参数和功率曲线在动物生理生态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25 ℃水温条件下,测定0%、0.50%、1.00%、2.00%和4.00%体重等不同摄食水平的锦鲫幼鱼在摄食前和摄食后的耗氧率.结果发现锦鲫幼鱼摄食后耗氧率显著增加(p<0.05),约在摄食后2 h达到峰值.0.50%、1.00%、2.00%和4.00%体重等4个摄食组的摄食代谢峰值(耗氧率)分别为(96.15±7.74)、(100.72±7.29)、(117.72±7.23)和(173.22±14.20)mg·kg-1·h-1,其中4.00%摄食水平组显著高于其他摄食水平组(p<0.05);SDA时间分别为(6.29±0.68)、(7.14±0.85)、(7.33±1.23)和(9.20±1.36)h,各摄食水平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SDA总耗能分别为(1.42±0.18)、(1.58±0.20)、(2.63±0.60)和(5.33±0.76) kJ·kg-1,其中4.00%摄食水平组的SDA总耗能显著高于其他摄食水平组(p<0.05);SDA系数分别为(4.60±0.52)%、(2.54±0.34)%、(2.07±0.45)%和(2.17±0.30)%,0.50%摄食水平组的SDA系数显著高于其他摄食水平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锦鲫幼鱼摄食后的功率曲线呈典型的"三角型",这与其经常摄食的生活习性和较低的营养等级地位相适应.  相似文献   
94.
在(30±0.5)℃下,对初体重(17.61±0.46)g的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进行了8周周期性禁食后饱食投喂养殖实验,对照组(C组)连续饱食投喂,处理组T1,T2,T3分别周期性禁食1,2,3 d,再投喂6,5,4 d.实验结束时,T1组最终体重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极显著高于T2和T3组(p0.01);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随每周禁食时间延长而降低,差异不显著(p0.05);饵料系数随每周禁食时间延长而升高,各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结果表明,T1组中华鳖出现完全补偿生长效应是由于摄食率的提高,其禁食-饱食处理天数的适宜比例可能在1∶6以上,禁食-饱食循环次数的适宜周期为5周.  相似文献   
95.
【目的】考察摄食水平对野外条件下生存的叉尾斗鱼(Macropodus opercularis)特殊动力作用(Specific dynamic action, SDA)的影响。【方法】在水温(26.9±0.6)℃且水体溶氧量大于7.0 mg·L-1的条件下,用混合红线虫为饵料饲喂叉尾斗鱼,并以空腹的叉尾斗鱼作为摄食水平为0的假摄食组;用鱼类呼吸代谢测定仪测定不同摄食水平条件下(即饲喂量分别约为鱼体质量的1.5%,3.5%,4.5%和6.5%)叉尾斗鱼的耗氧率,计算SDA的相关参数。【结果】1)在不同摄食水平条件下,叉尾斗鱼的耗氧率随着摄食后时间延长均呈现先快速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2)随着摄食水平的提升,叉尾斗鱼的SDA时间逐渐延长,SDA总量逐渐上升,摄食水平对这两个参数的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摄食水平对摄食代谢峰值、摄食代谢峰值比率和峰值到达时间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叉尾斗鱼SDA时间随摄食水平的增加而明显延长,但摄食代谢峰值无明显变化;这一特征暗示该鱼种通过增加消化时间来进行食物消化。相对较短的峰值到达时间和SDA时间则暗示了...  相似文献   
96.
福寿螺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报导了福寿螺在湖南长沙地区的繁殖生长特性、摄食习性以及对理化因子的抗逆能力,平均每对亲螺年繁殖三级螺共870个,重3158g,福寿螺喜食浮萍,菜叶,苎麻叶,中螺和成螺经120d休眠后成活率为50.8% ̄60.0%。氨氮对福寿螺的安全浓度为2.684mg/L。窒息点为0.08 ̄0.096mg/L,当pH11.2时,福寿螺经闭厣96h后全部死亡。测出螺重(w)与壳高(h)的曲线回归方程:w=0.28h  相似文献   
97.
在不同条件下,大鹏湾浮游动物优势种腹刺纺锤水蚤对链状亚历山大藻的摄食实验表明,摄食率随饵料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当达到最大值后,饵料浓度继续增加,摄食率反而下降,温度为15℃、20℃、25℃时,最大摄食率亦随温度增高而增大,且温度高时在低饵料浓度情况下即可达到最大摄食率,链状亚历山大藻虽能发先,但影响腹刺纺锤水蚤摄食的主要是光照的长短,在由链状亚历山大藻和亚心形扁藻组成的混合饵料中,腹刺纺锤水蚤偏食后者,它对二者的理论摄食模型为:y=12707.68-29073x+0.00018055x ̄2(r=0.9989)(y为对链状亚历山大藻的摄食率,x为亚心形扁藻浓度)。  相似文献   
98.
食虫有袋类是捕食多种昆虫的泛食性动物.同域的不同食虫有袋类同样选择鞘翅目、蜚蠊目、直翅目和膜翅目昆虫作为主要猎物但对同种昆虫猎物的捕食频率明显不同.食虫有袋类的食性具有季节转变现象.不同猎物昆虫质量之间的差异大多不显著但猎物昆虫的质量具有季节变化.食虫有袋类的食性选择与猎物质量、食性季节转变与猎物质量季节变化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根据该结果以及最佳摄食理论,食性选择有可能受猎物可获得量或猎物体形大小的影响,值得今后进一步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99.
鱼类早期生活史的营养与摄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类早期生活史可划分为胚胎期、仔鱼期和稚鱼期,其营养包括内源性、外源性和混合性三种类型。仔鱼必须在卵黄耗尽前的短时间内建立起外源性摄食,否则,便进入饥饿期。仔鱼的初次摄食率和摄食强度均取决于仔鱼的摄食效率,并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增加。摄食节律主要受光照强度的影响。仔鱼对饵料的选择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变化,同时与饵料的大小、种类、密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0.
体质量和温度对尖紫蛤滤水率、摄食率、吸收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对尖紫蛤的滤水率、摄食率和吸收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下,随着体质量的增加,尖紫蛤的个体滤水率和个体摄食率都升高,与体质量呈正相关的幂函数关系,可分别表示为CR=aWb和IR=cWd.其中,b的取值范围:0.508 7~0.713 7,平均值为0.650 4;d的取值范围:0.526 4~0.720 4,平均值为0.660 5.体质量与尖紫蛤吸收率的关系不明显.在16~36℃时,3种规格尖紫蛤的滤水率、摄食率和吸收率呈一个峰值变化,都在温度为28℃时达到峰值,当温度超过28℃后,滤水率、摄食率和吸收率都不再增加反而下降.温度对尖紫蛤滤水率、摄食率和吸收率影响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