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综合类   1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在囊体结构形成的过程中可以产生大量的溶解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随之带来的水体黏度变化对桡足类摄食活动产生的影响仍然有争议.为揭示球形棕囊藻赤潮带来的海域水体黏度增加对柱形宽水蚤(Temora stylifera)摄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2.
【目的】考察摄食水平对野外条件下生存的叉尾斗鱼(Macropodusopercularis)特殊动力作用(Specificdynamicaction,SDA)的影响。【方法】在水温(26.9±0.6)℃且水体溶氧量大于7.0mg·L-1的条件下,用混合红线虫为饵料饲喂叉尾斗鱼,并以空腹的叉尾斗鱼作为摄食水平为0的假摄食组;用鱼类呼吸代谢测定仪测定不同摄食水平条件下(即饲喂量分别约为鱼体质量的1.5%,3.5%,4.5%和6.5%)叉尾斗鱼的耗氧率,计算SDA的相关参数。【结果】1)在不同摄食水平条件下,叉尾斗鱼的耗氧率随着摄食后时间延长均呈现先快速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2)随着摄食水平的提升,叉尾斗鱼的SDA时间逐渐延长,SDA总量逐渐上升,摄食水平对这两个参数的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摄食水平对摄食代谢峰值、摄食代谢峰值比率和峰值到达时间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叉尾斗鱼SDA时间随摄食水平的增加而明显延长,但摄食代谢峰值无明显变化;这一特征暗示该鱼种通过增加消化时间来进行食物消化。相对较短的峰值到达时间和SDA时间则暗示了叉尾斗鱼具有较快的消化速率,有利于该鱼种在短时间内再次摄食以获取更多的食物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