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综合类   1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小灵猫是一种昼伏夜出的野生动物,其夜间摄食量与摄食行为很有规律性。2004年3—10月通过对小灵猫的摄食行为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小灵猫夜间摄食高峰期在19:00~20:30之间,其摄食量受温度、湿度的影响,最适摄食温度范围为20-28℃,最适湿度在75%左右.其摄食行为反映了动物性饲料是小灵猫日粮中必需的组成成分。  相似文献   
103.
测定了离子液体溴化1-辛基-3-甲基咪唑对日本三角涡虫的急性毒性,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离子液体曝露对日本三角涡虫摄食与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液体对涡虫72h的LC50为313mg·L-1.在摄食实验中,离子液体处理组的摄食涡虫数均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质量浓度20mg·L-1时,摄食涡虫数在3次喂食后的不同时间点大多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在再生实验中,前96h各处理组的再生涡虫数均较对照组少,且质量浓度20mg·L-1的3个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由此可见,离子液体对涡虫的摄食和再生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该影响具有剂量——效应关系.此外,本文也对离子液体影响涡虫摄食、再生的可能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4.
研究了摄食水平和温度对漠斑牙鲆幼鱼的生化组成和能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漠斑牙鲆幼鱼脂肪的质量分数与摄食水平呈极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P<0.01),蛋白质的质量分数和能值与摄食水平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正线性相关关系,水分的质量分数和灰分的质量分数与摄食水平均呈极显著的负线性相关关系(P<0.01);漠斑牙鲆幼鱼质量分数与温度呈极显著的负线性相关关系(P<0.01),灰分的质量分数与温度呈极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P<0.01),能值与温度无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P>0.05),温度对脂肪的质量分数和蛋白质的质量分数的影响不呈现一定的规律性;鱼体脂肪和蛋白质与水分的质量分数呈极显著的负线性相关关系(P<0.01),灰分的质量分数和能值与水分的质量分数关系不显著(P>0.05).由此认为,水分的质量分数可以较好地估计漠斑牙鲆鱼体脂肪的质量分数和蛋白质的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105.
在12头家兔操作式摄食行为中,记录不同脑区(皮质视区、运动区、海马背区)172个神经元的单位放电,发现每个脑区都有神经元的变化与行为的不同方面(环境、运动、目的)相关。又发现:与行为某一方面相关变化的神经元数量在不同脑区是不等的,最显著的差异见于皮质视区与运动区:在皮质视区,大部分不是“环境”神经元,而是“运动” 神经元;在皮质运动区,大部分不是“运动”神经元,而是“目的”神经元。这可能与此二区的组织结构的明显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06.
斜带石斑鱼仔稚鱼生长和摄食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于2003~2004年对人工培育的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仔鱼、稚鱼和幼鱼的生长和摄食进行了研究.在水温28.5~31.0℃,盐度31.4~34.3条件下,初孵仔鱼经39 d培育变态为幼鱼.全长(L/mm)与日龄(D/d)的关系式为L=2.039 8e0.076 7D;体质量(M/mg)与日龄(D/d)的关系式为M=0.065 8e0.252 8D;全长(L/mm)和体质量(M/mg)的关系式为M=0.006 5L3.267 3.对170尾仔、稚、幼鱼的解剖观察结果表明,摄食率达95.88%,饱食率达77.65%.饱食量(F/mg)与体质量(M/mg)呈直线相关,F=0.043 3M-0.003 9,大多数仔稚鱼在30 min内可以饱食.仔鱼对轮虫的消化时间为1~2 h,稚鱼对卤虫无节幼体和桡足类的消化时间分别为1.5~3 h和2~4 h.斜带石斑鱼仔稚鱼的摄食强度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仔鱼白天摄食、晚上不摄食,前期仔鱼在8:00和18:00摄食量较大,后期仔鱼在8:00和16:00摄食量较大,稚鱼昼夜均摄食,摄食高峰期出现在中午12:00.  相似文献   
107.
单胞藻投饵量对西施舌稚贝摄食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验室内用静水实验方法研究西施舌稚贝的摄食率与单胞藻投饵量、摄食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单胞藻投饵量在适宜的范围之内,随着投饵量的增加,摄食率也随之增加,而超过一定范围时,摄食率有所下降,西施舌稚贝的摄食率在投喂饵料2 h后逐步下降.  相似文献   
108.
延迟投饵对花尾胡椒鲷仔鱼摄食、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2001年4月至5月在集美大学海水养殖试验场对延迟投饵的花尾胡椒鲷仔鱼的摄食、生长与存活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盐度24.0—24.8,温度18.5—22.8℃时,仔鱼4日龄开口.开口当天投饵,仔鱼未摄食.仔鱼延迟投饵1、2、3、4d时,投饵后2h内的摄食率分别为65%、60%、25%、15%,投饵后2h内平均每尾仔鱼的摄食量分别为0.95、0.80、0.35、0.20个轮虫,而延迟投饵5d、6d的仔鱼的摄食率均为0。完全投饵组6日龄、8日龄仔鱼的全长分别比完全饥饿组仔鱼长0.068mm和0.222mm.在仔鱼开口后4d内,各组仔鱼的死亡率差异不大;开口4d后,各组仔鱼死亡率差异越来越大;开口后第6d,延迟投饵0—3d的仔鱼的存活率在43.3%以上,而延迟投饵4d以上的各组仔鱼的存活率均低于16.7%.花尾胡椒鲷仔鱼在开口后第4d进入PNR期.  相似文献   
109.
本文分析了东山湾叫姑鱼的摄食习性、食料生物组成和摄食强度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东山湾叫姑鱼系广食性底层鱼类,以底栖生物食性为主,兼食游泳动物。长尾类、短尾类、鱼类和多毛类是叫姑鱼食料中的优势类群。食料生物组成随季节而变化。摄食率秋季最高(74.1%)、春季最低(39.8%);胃饱满系数夏季最高(11.2‰)、春季最低(7.5‰)。其生殖活动对摄食行为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0.
高体Shi的摄食与温度,透明度有密切关系。冬季水温代于12℃,不摄食;水温高于13℃,开始摄食;春季水温上升,摄食量变大;夏季水温为25-27℃时,日摄食量达到最大;秋季水温下降,摄食量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