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2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张知峰 《科技信息》2011,(19):407-407
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戏曲既有戏剧的的共同特点,又因不同的表演手段而区别于话剧等其他戏剧艺术,具有自己的特点。戏曲表演艺术是行动的艺术,作家可以用文字,画家可以用画笔,音乐家可以用声音作为创作的手段,而演员只能用准确的舞台表演征服观众。舞台上鲜明的人物形象是通过舞台表演过程来完成的,这就决定演员必须掌握塑造舞台人物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手段-表演。  相似文献   
32.
苏笑神 《洛阳师专学报》1999,18(1):67-69,97
戏曲艺术表演中,文丑以笑为本。“丑笑结缘”不仅指演员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笑法、戏剧程式艺术表现戏的内涵,达到意味深长的审美效果,而且包含直接诉诸舞台形象的“笑”的技术技巧,要求演员在充分理解每一种笑态的具体内容的前提下,练就具有艺术表现力的笑功。诉诸形声的戏剧笑法,都与气的运用有关。成功的艺术表演,都要在运气、用气等方面严格训练,功夫过硬,技巧娴熟。  相似文献   
33.
刘咸炘是近代学术史上博大闳深、卓然成家而英年早逝的天才学者。他于戏曲学虽着力不多,但对戏曲性质、起源、功用、结构、语言、文体特征、审美旨趣等都有精辟独到的看法,是继王国维、吴梅之后又一重要的曲论家。刘咸炘的戏曲观体现了在新旧交替之际,一个研治旧学的学者,面对社会形态急剧转型所持的文化立场和应对策略。作为一个长期被湮没的学者,其学术史地位亟需得到充分、客观的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34.
程韬  老麦 《华东科技》2007,(8):54-55
“昆曲起源于元末明初的江苏昆山一带,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艺术传统的戏曲形态。昆曲艺术剧目丰富,文词华丽,曲调清俊,舞姿细腻,富有诗的意蕴。昆曲对后来的京剧和众多的地方戏曲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因此它被看作是中华民族戏曲的代表,可以称之为‘百戏之师’。”孵化器和昆曲没直接关系,而昆曲和江苏人的思维方式、文化趣向相当有关系,每个江苏人心底都会有一段莫名的古音缭绕,暗暗响彻大江南北。江苏孵化器的发展就是由这些勤劳、善于学习的人们推动的,他们做事的节奏暗合那个曲牌呢,【北正宫】?【朝天子】抑或【将军令】?  相似文献   
35.
打击乐在戏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戏曲打击乐节奏丰富、音色多彩。本文分析了戏曲打击乐器的组成、功能及作用。指出打击乐器与其它乐器一样为整个作品的烘托和宣扬服务,为人物服务。  相似文献   
36.
元曲有作为文化产业因素的自身条件,是符合文化产业创意发展需要的一门艺术。元曲具有戏曲产业价值、文化休闲旅游价值、影视产业价值,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少数地区已经把元曲艺术注入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当中,在戏曲、旅游、影视等文化产业中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7.
我国近现代著名曲学大师吴梅的《霜崖曲话》是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吴新雷先生在南京大学图书馆发现的,吴新雷为此专门写了《吴梅遗稿〈霜崖曲话〉的发现及探索》。《霜崖曲话》的发现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理论意义。关于它的整理和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关注。  相似文献   
38.
"自然"是古代诗歌创作追求的理想境界,综合性极强的戏曲也非常注重"自然"境界,古代曲论家们从体裁、语言、内容、表演等不同层面对之进行了探讨,虽然使用的概念不尽一致,但其基本精神追求是一致的。综合各家论述,可以得出戏曲"自然观"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39.
中国古代没有过民主体制,也没有民主体制建设以及最高权力制衡方面的专门理论。但是在反映下层人民历史观和政治理想的历史演义小说、戏曲中,却塑造了一类能制约皇权的人物。此类演义剧对皇帝权威、皇权的合法性、最高权力的运行机制都有新的认识,反映了下层民众对不受约束的专制皇权正当性的怀疑与否定,以及对一个能监督皇权的,代表正义与民望之权力的期望与设计。历史演义剧中的这种朴素的皇权制约思想,是民众共同心理的产物、普通愿望的表露、集体理念的阐述。由此我们看到,西方政治理论极力宣扬的权力制衡思想,在古代中国民间也有朦胧的追求。  相似文献   
40.
在明代杂剧剧坛普遍盛行的比风附雅的风气之下,杂剧创作中“骚雅”一流成为剧坛主流,然而,“鄙俗”一派并未销声匿迹,他们通过“有意为俗”的苦心经营,构建了风趣谐谑的艺术世界,赢得了世俗民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