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发现霍乱弧菌1883年 ,在古老的埃及曾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流行性疾病。感染者严重腹泻 ,迅速脱水 ,并导致酸中毒直至死亡。由于这种传染病传播迅速、发病急、死亡率高 ,当时在中东及欧洲地区引起了极大的恐慌。为了迅速查明引起这种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 ,一些科学家纷纷奔赴埃及 ,这其中就有在一年前曾发现了结核病病原体结核杆菌的德国著名细菌学家罗伯特·柯赫 (RobertKoch)。经过艰苦的研究 ,柯赫研究小组终于在1884年查明了这种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是一种一端生长着单根鞭毛的弧状细菌———霍乱弧菌。霍乱弧菌的发现为人类预防和战胜霍乱…  相似文献   
22.
云南边境某地区HIV/AIDS感染者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探讨云南边境某地区HIV/AIDS感染者现状,为有效预防HIV/AIDS播散和关怀患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地调查分析方法,对某边境地区121名HIV/AIDS感染者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21名HIV/AIDS感染者中,男性82人,占67.76%;傣族105人,占86.78%;19~45岁111人,占91.73%;非婚性接触等不明确因素感染66人,占54.55%;有静脉注射吸毒史42人,占34.71%;傣族村社未发现歧视感染者人群。结论:年龄在19~45岁之间的傣族男性是该地区HIV感染的主要人群;性接触是感染HIV的主要途径;隐性感染人群数量较大,傣族人群在行为上对HIV/AIDS感染者的歧视不明显。  相似文献   
23.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消耗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机体的营养状况对免疫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免疫力的高低对AIDS的发生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安徽省自2006年至今,在第三轮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和安徽省农科院植保所的支持与帮助下,已在多个县开展了“养鸡康体”、“种豆康体”项目。本研究对185名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进行营养宣教,旨在探讨提高其营养健康意识,改善膳食行为.合理安排饮食,提高生存质量的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无症状期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免疫状态与牙周指数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HIV感染者75例,分为轻、中度免疫抑制组.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检查牙周指数: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和龈沟出血指数(SBI),检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对于无症状期HIV感染者轻、中度免疫抑制组,牙周指数因素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PLI、GI和SBI三个指数与CD4计数之间无相关性.但随着SBI评分增加,HIV感染者免疫抑制加重的可能性增加.结论: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下的无症状期HIV感染者轻、中度牙周炎性病损较为常见,牙周指数与免疫状态之间没有相关性,SBI评分的升高提示无症状期感染者的免疫抑制状态可能加重.  相似文献   
25.
为讨论针对性的捕杀对狂犬病传播的影响,研究了一类具捕杀效应的易感者-潜伏期感染者-已经感染者(SEI)狂犬病模型.通过相应的特征值问题,引入基本再生数,并利用上下解方法建立了平衡点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有针对性的捕杀对狂犬病的控制和预防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
在已有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已感染者庇护所效应后建立了新的传染病模型,并研究了已感染者庇护所效应对该模型的非负平衡点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已感染者庇护所效应不仅能减少已感染者的平衡密度而且能够阻止并在一定条件下(1-1/Ro击<p<1)消灭传染病.  相似文献   
27.
1989~1997年间,24例HIV感染者中有16例确诊为AIDS,其中9例死亡,对资料完整的7例分析,从发现血清阳转到死亡时间最短2d,最长为6年,故应重视早期发现HIV感染者。近3年来对16例AIDS病人经过各地免费提供的10种中药观察治疗,初步...  相似文献   
28.
白白 《科学之友》2009,(11):52-52
艾滋病是一种全球性疾病,蔓延速度快,死亡率高。自1981年首次发现艾滋病以来,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原称艾滋病病毒)的感染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流行。至2002年底,世界上至少有193个国家和地区发现有HIV感染者死亡,且  相似文献   
29.
王刚  黄锷  乔方利 《科学通报》2020,65(11):1009-1015
传染病的疫情传播过程符合广泛存在的自然增长率,其中疫情增长率根据疫情的发展而动态变化.近期提出的基于数据的疫情自然增长模型可以定量刻画传染病发展过程中动力过程的改变,可用于揭示疫情发展的内在规律、快速准确地监测疫情的发展、定量评估管控的效果并预判疫情发展的态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发生后,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管控措施来控制疫情的蔓延,但管控措施的效果尚无严格的量化分析.采用疫情自然增长模型,本研究提出了一种量化评估管控措施的方法,并估算了无管控措施或管控推迟实施对现存感染者数量的影响.首先根据典型时段的统计数据给出COVID-19在该时段的平均增长率;然后根据平均增长率开展数值试验,比较模型给出的现存感染者总数与实际统计数据的差异,从而对管控效果进行定量评估.结果显示,如果政府对本次疫情未采取管控措施,截至2020年2月18日全国现存感染者将达到1698万~7611万人.如果全国严格管控推迟1天,截至2月18日现存感染者数量将比实际统计数据高出2.7万人(其中湖北地区高出1.2万人);若推迟7天则高出78.5万人(其中湖北地区高出49.3万人).  相似文献   
30.
为了模拟COVID-19流行病的传播,将无症状感染者引入SEIDR模型中,提出了一个改进的SEIADR模型来分析戴口罩对COVID-19流行病最终规模和基本再生数的影响。为了研究口罩对新冠肺炎传播的影响,将人群分为两组:一组戴口罩(包括易感者、暴露者、有症状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死亡人群和康复人群);另一组不戴口罩(包括易感者、暴露者、有症状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死亡人群和康复人群)。运用分组动力学模型确定了流行病的基本再生数和控制再生数;从生物学意义对再生数进行了解释,并根据文献中的相关数据模拟了疾病的最终规模;最后通过数值分析模拟了戴口罩对流行病传播过程中的动态影响。数据模拟表明,如果所有人不戴口罩,那么控制再生数为1.35;如果50%的人戴口罩,口罩的易感性和传染性降低50%,那么控制再生数会下降到0.39,而病例最终规模也将从73.20%降到16.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