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0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91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51.
《孔雀东南飞》与《儿子与情人》虽然是产生于不同民族、不同国度、不同年代、体裁也完全迥异的经典作品,却向人们揭示了一个共同的经典主题:畸形母爱酿成的灾难性后果。  相似文献   
152.
从《林中之死》主人翁的悲惨人生分析由于缺乏爱而造成的家庭及社会的悲剧以及由此所折射出的女性与男性中心意识的社会文化的关系,进而说明,爱是这本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3.
宝黛爱情的描写是贯穿《红搂梦》全书的中心故事,它在突破旧有的郎才女貌、一见钟情、才子佳人、怜才爱色的爱情模式的同时,向我们展现了全新的闪烁看朴素民主思想的爱情观。而这两位叛逆者的爱情由于为统治阶级所不容和家族势力的迫害,以及主人公自身所带有的人文知识分子的特性,导致了他们爱情的悲剧结局。这个爱情悲剧突破了以往夫贵妻荣的大团圆模式,它的悲剧力量将永远震撼人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154.
感伤情结是艺术表现的重要动因。以感伤情结为线索分析《长恨歌》的深层背景及价值取向,可以从爱情悲剧、时代悲剧和文化悲剧三个层面入手。情感破灭的失落、宦海仕途的渺茫溶入剧烈动荡的社会背景中,使诗人产生无奈的喟叹和不尽的长恨。  相似文献   
155.
鲁迅先生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雷雨》中的繁漪就是一个最复杂,最有"雷雨的性格"的悲剧性人物。她困守在无爱的婚姻牢笼中,丧失了作为一个人的人格尊严和价值,虽然努力抗争过,但在情人虚伪、苍白的爱情表白下不能自拔而最终走上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从个性解放与社会现实、情欲与个人以及个人在社会与情欲之间的尖锐冲突,探寻其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156.
尼采悲剧学说演绎过程和酒神精神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希腊悲剧代表着希腊艺术的最高成就。本文追溯了尼采悲剧理论的演绎过程,阐述了这一理论与“酒神精神”之间的关系,主张用生命本身的力量来克服和战胜生命的痛苦,并在人生的备力抗争中强烈感受生命的欢乐。  相似文献   
157.
《小城三月》是萧红最后一部作品,研究对此作品重视程度尚嫌不足。本讨论了该作品的主题思想;分析了翠姨这一人物的情感世界;着重讨论了该作品的悲剧意识;探讨了该作品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58.
来信     
《世界博览》2012,(5):2-2
正2012年2月21日,《世界博览》杂志邀请热映电影《我愿意》原著、编剧陈彤(@陈彤春日迟迟)与知名情感专栏作家、情感心理专家叶倾城(@老叶倾城)在新浪微访谈中神聊婚姻与感情。  相似文献   
159.
杨朝龙 《科技信息》2012,(16):313-313
中国自古就有着贬谪文学产生的土壤,而这种贬谪文学在宋代唱出了最响亮的声音,尤其是以苏轼和"苏门四学士"为主的文人的诗文。细究其贬谪词的悲剧来源,在于他们都经历了一种极其艰苦的贬谪生活,而这种生活带给他们两方面的变化:一是精神的折磨。二是诗文遭禁,失去创作自由。这种人生经历使得苏轼及"苏门四学士"的创作转入了对人内心世界的描写。于是,内向的悲愤聚敛代替了外向的激情发越,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则让位给了对自我、心灵、生命、人生的深刻表现。  相似文献   
160.
张欣近两年的创作既继承了以往的风格又有所突破.采用挑剔的温和的叙事风格不动声色地解构"完美"男子汉神话在现代社会的终结.同时在张欣的笔下女性焕发出强者的性格力量,与健康成长中的都市形象相互辉应,互为融合.在男人与女人、女人与都市的纠缠中体现作者对生活对人性的思考,写出了人的挣扎,弥漫着悲剧创作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