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0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91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41.
萧红小说深刻而独到的悲剧意蕴是其思想价值与艺术品格的重要内涵,其悲剧意蕴的特征体现为着眼于生命价值的缺席与群体愚昧,贯穿着鲜明的女性意识与悲凉的情感基调,既是深刻的,又是充满感性化与个体化的悲剧。  相似文献   
142.
亚里斯多德悲剧观是世界文艺理论的重要内容.从悲剧作家、悲剧创作、悲剧接受三个纬度对亚氏的悲剧理论进行深入探讨,发掘亚氏理论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3.
崔凌云 《河池师专学报》2003,23(3):57-59,74
《瓦城上空的麦田》以一个捡垃圾的孩子的独特视角,折射了一幅现代人的生存图景。李四的一生是一个不断追寻又不断失败、在希望的生与成幻灭之间几度徘徊的圆形图式。作为悲剧的主人公,这一生命图式又是现实力量与他的自由选择相冲突的必然结果。在回归精神家因的艰难路途中,李四的种种努力均以失败告终。作家以无限悲悯的情怀刻画了社会最底层人的不幸命运,以无比精练的语言表达了人类最永恒的世俗情感,从而使作品具有了无限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4.
黑格尔对悲剧世界的终极力量作出纯理性的说明,建立了悲剧“伦理实体自我分裂再到重新和解”的范式。但是面对20世纪以来现代社会出现的越来越纷繁复杂的生存状况,从悲剧与人的关系入手,从切身的审美体验和审美实践出发研究现代悲剧时,这个理论明显缺乏说服力和应用性。因此,有必要从人的生命发展需要角度出发对悲剧的审美实质进行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45.
剖析莎士比亚的悲剧的独特风格。通过对其悲剧悲剧环境与悲剧人物的研究去发现其悲剧人物的无穷的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146.
西方悲剧人物往往是出众的英雄,有着明确的具有挑战性的意志,能够积极地行动,主动地控制局面,有力地将冲突推向高潮,并在自己蒙受痛苦的同时,给对手以致命的打击;其灾难性结局是人物自愿选择的,是自觉的意志的实现,没有多少遗憾,无需善恶报应的介入。中国悲剧的善良弱小的主人公往往没有往外扩张的自觉意志,甚至连防人之心也没有,主动的出击非常有限,只能被动地忍受迫害,无法在剧烈的对抗中给对手以有效的打击;其遭遇不是主人公自愿选择的结果,是外力强加给他的,需要报应的方式平息人们的愤怒之情。中西悲剧的不同形态有着深刻的文化成因,体现了不同的德与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7.
无论是古希腊的悲剧或欧洲古典悲剧中都存在着一种震慑人心的超自然力量.这股力量既类似于我们所说的宗教信仰,然而又不能将之混同.悲剧中的这股超自然力量往往正是悲剧得以展开的中心力量.正由于这种力量的不可捉摸、不合规律,在人类的理性思考的范围之外,它才会激起人们内心的恐惧,同时又使人们对身陷其中的主人公施以怜悯.文学史上的经典悲剧往往都有这种超自然力量的存在.在伊丽莎白时代超自然的力量已不能以压倒性的优势主宰戏剧舞台.悲剧的崇高性与观众的恐惧感,由对自然的观照转向对人物内心的自省.戏剧视野的内向化,必然伴随着戏剧整体气势的弱化.  相似文献   
148.
就泰达益生旗下挂靠6个组织的案例来看,各路直销将帅之所以挂靠在天津泰达益生旗下,用意非常实际:产品是自家的,人马是自己的,制度是自编的,利益自己是最大化的,交一些小钱给泰达益生,把风险(尤其是国家的打传风险)交给天津泰达益生,一旦出了事,  相似文献   
149.
本文从知识分子的角度对鲁迅作品中首先觉醒的知识分子的悲剧结局进行了重新分析,并从知识分子的使命、社会立足点和话语资格以及文化选择上的困惑诸方面详细分析了这一批知识分子之所以不得不以悲剧结束的必然原因。  相似文献   
150.
托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女主人公苔丝,悲剧成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社会、家庭及人性中粗野欲望的戕害和心爱之人的伤害等方面分析其悲剧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