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8篇
丛书文集   48篇
教育与普及   1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06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190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241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11.
罗芳 《奇闻怪事》2010,(9):22-23,46
生活与德育的关系问题,乃是生活德育论的核心问题。生活德育认为,德育与生活是统一的。因此,学校德育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乃是实现德育与生活视域的融合,克服道德教育与生活体验疏远之弊。德育要走出困境,就应该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12.
高俊 《山西科技》2012,(4):127-128
结合实际,从理论保障、政策保障、师资保障、后勤保障等方面阐述了中职德育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3.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教育中渗透德育就是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与历史学科优势,在历史课教与学的过程中尊重德育规律,发挥德育功能,让学生在历史课学习过程中学有所获,并能确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得到熏陶与升华,自我素质得到提高,学习历史兴趣提高。  相似文献   
114.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要求: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作为基础课的数学,应当为总的教学目标服务,鉴于职高生的实际状况,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根据中职数学课的特点,适时、适当、适量进行德育渗透,使数学教学不单单是知识、技能技巧的教育,而应将世界观、人生观、品格等因素纳入到教学目标中来,使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受到更完备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5.
高职德育引入企业伦理文化的“三段式”教育模式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意文 《科技信息》2009,(13):208-208,227
高职院校融入优秀企业伦理文化,汲取企业文化的精华,是全方位、深层次地推进产学研结合的重要举措。加强和改进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德育实效性,应结合高职学院特色,把企业伦理文化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程同步结合、融合渗透进行一体化管理。  相似文献   
116.
贺香玉 《科技信息》2009,(26):36-37
大学生整体思想道德是好的,但亦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关键是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本文重点探讨了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治本之策——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17.
李英儒 《科技信息》2013,(17):286-286
本文贯彻德育教学中的"三贴近"原则,在分析中职学生实际状况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实际教学经验,探讨了如何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18.
德育与生活世界的剥离是20世纪道德教育的主要特征。生活是人类道德生成的基础,生活本身是学生道德生成的源泉。因此,现代德育呼唤德育回归生活世界,找回失落的主体。同时还强调,德育回归生活是为了学生过更美好、更善地生活。  相似文献   
119.
<正>所谓德育过程,就是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德育过程内部的各基本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决定了德育过程的性质及发展方向,构成了高校德育过程的特殊性。只有正确认识高校德育过程的特殊性,才能坚持高校德育的科学发展,才能使受教育者把主观变成客观,把理论  相似文献   
120.
当前道德教育存在的实效性不强的问题,其症结就在于我们以简单性思维方式指导德育灌输。社会的遽变、价值多元时代和人自身的复杂性为德育灌输从简单性走向复杂性提供了前提条件。用复杂性重构德育灌输,需要我们至少做到以下几点:坚持德育灌输与发挥受教育者的自组织作用相结合;重视和关注德育事件;在坚持整体性的基础上注重各个因素的作用,形成全方位的灌输网络系统;借鉴混沌论,在有序与无序之间进行德育灌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