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087篇 |
免费 | 159篇 |
国内免费 | 279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75篇 |
丛书文集 | 304篇 |
教育与普及 | 462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96篇 |
现状及发展 | 44篇 |
综合类 | 854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9篇 |
2023年 | 122篇 |
2022年 | 136篇 |
2021年 | 168篇 |
2020年 | 147篇 |
2019年 | 125篇 |
2018年 | 69篇 |
2017年 | 103篇 |
2016年 | 133篇 |
2015年 | 209篇 |
2014年 | 363篇 |
2013年 | 363篇 |
2012年 | 434篇 |
2011年 | 545篇 |
2010年 | 462篇 |
2009年 | 526篇 |
2008年 | 613篇 |
2007年 | 519篇 |
2006年 | 383篇 |
2005年 | 384篇 |
2004年 | 336篇 |
2003年 | 373篇 |
2002年 | 378篇 |
2001年 | 380篇 |
2000年 | 302篇 |
1999年 | 256篇 |
1998年 | 219篇 |
1997年 | 193篇 |
1996年 | 173篇 |
1995年 | 161篇 |
1994年 | 161篇 |
1993年 | 163篇 |
1992年 | 133篇 |
1991年 | 119篇 |
1990年 | 113篇 |
1989年 | 99篇 |
1988年 | 53篇 |
1987年 | 51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8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1943年 | 1篇 |
192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远震P波层析成像研究羌塘中央隆起带深部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在青藏高原羌塘中部(TITAN-I项目)部署的54套流动地震台站于2008年9月至2010年11月期间所记录的506个远震事件,共9532个高质量的P波初至走时数据运用FMTT方法进行层析成像反演,获得了羌塘中央隆起带下200km的深的地壳和上地幔三维P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羌塘中央隆起带的南北两侧块体的岩石圈速度结构明显不同.E-W向剖面(33°和33.5°N)显示,其两侧的岩石圈结构尺度整体上存在明显差异,南北羌塘地壳整体上呈E-W向高速异常,但北羌塘的高速异常已经延伸到岩石圈地幔,且本研究区内北羌塘盆地的东部有明显的低速异常块体.而沿N-S向的两条剖面(88.5°和89.5°E)显示,羌塘中央隆起带为一明显的边界构造断裂带. 相似文献
132.
运用生物力学方法对1980年在江苏镇江高资镇采集的2件完全石化的人类股骨进行分析,并在常规形态观测和加速器质谱14C测年的基础上对更新世人类化石及全新世现代人股骨形态的变异进行讨论.测年数据显示,"高资人"股骨可能属于全新世现代智人,但基于CT扫描数据计算出的骨干抗压抗拉强度、抗弯强度及其他形态特征都呈现某些较全新世现代人更显古老的特征.对比分析表明,人类股骨形态及测量值因其功能状况等原因具有相当大的变异,股骨形态特征不能作为判断化石系统发育地位的最关键证据.股骨生物力学参数是其功能状况的直接反映,在人类不同演化阶段因运动行为模式差异,其相对大小在不同人群存在更加明显分异,因而生物力学分析在长骨功能状况研究上具有很大应用价值.化石石化程度不是判断其年代的可靠标准. 相似文献
133.
最近,在中国山西保德白家沟上二叠统孙家沟组的化石研究中,发现了盾籽科鳞羊齿属新种保德鳞羊齿(Lepidopteris baodensis sp.nov.)的2枚末次羽片.该种的末级羽轴、小羽片中脉和侧脉的背面具有三角形、梯形、圆形或舌形泡肿突起,显示了与间小羽片不同的特征.鳞羊齿属是晚二叠世欧美植物群典型成分之一.自1869年Schimper建立该属以来,其特有的泡肿突起完整的表皮构造一直不甚清楚.新种所显示的这种泡肿突起完整的表皮构造,不仅扩展了鳞羊齿属的生物学和分类学知识,证实了该属存在于中国上二叠统,而且拓展了我们对欧美植物群和华夏植物群在古气候、古环境和古地理关系上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4.
随着中国工业化程度的发展,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一个主要的环境问题,重金属的生态毒理学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环境科学研究领域.早期重金属的生物毒性研究主要集中在测定金属的半致死浓度,但这些研究较少注意到金属的化学形态以及他们对生物产生毒性的影响.在过去30年,重金属的 相似文献
135.
136.
137.
138.
为探讨深部岩体工程初始高水平构造应力场的数值模拟反演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差分法FLAC~(3D)分别对位移边界条件、应力边界条件、混合边界条件及基于初始应变能理论的反演方法进行数值试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模拟岩体初始高水平构造应力场过程中,位移边界条件、应力边界条件、混合边界条件三种方法均不能满足要求;而基于初始应变能理论的反演方法效果较好,将该方法应用于狮子山矿区地应力场的反演分析,计算表明各测点的地应力反演值与实测值之间误差在允许范围内,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模拟计算岩体初始高水平构造应力场具有较好的可靠性,研究成果为深部岩体工程高水平构造应力场的反演计算方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9.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我国产珠蕨属5种植物的孢子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属孢子形态较为一致,三裂缝,辐射对称,极面观为钝三角形,具明显的角,赤道面观为半圆形或超半圆形。由外壁和周壁共同形成纹饰轮廓,财壁紧附于外壁上,呈疣状或具颗粒状的疣块状。作者从孢子形态的角度,对珠蕨属的与中国蕨科其他属之间的关系及分类位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0.
元古代碳酸盐岩沉积孕育了大量与微生物活动有关的沉积构造,但是对于相同时期的碎屑岩沉积环境中微生物引起的沉积构造的研究却很少。在元古代碎屑岩沉积环境中发现的最常晃的与微生物活动有关的沉积构造是皱饰构造和变余波痕,前人研究结果已经证明它们为微生物引起的沉积构造。在华北地台中元古界长城系大红峪组砂岩层面上发育一些与变余波痕和皱饰构造共生的一种特殊的沉积现象,即纺锤状砂质碎片。通过研究证实这些砂质碎片是微生物与物理营力相互作用形成的,也就是微生物席碎片。其发现有益于以后对类似沉积构造的研究;也有助于认识和了解中元古代生物群演化、古生命环境。 相似文献